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尹铁超  范岭梅 《求是学刊》2005,32(5):102-106
艾丽斯.默多克是当代英国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哲学教学的研究者,她高超的思辨能力使其能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位置上,深入思考世界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她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关系,呈现出她对文学作品中现实世界的认识;她独特的创作角度使其作品充满智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何和平 《社科纵横》2008,23(7):19-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为哲学基础,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方法论.和谐社会理论全面肯定了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蕴涵着"维护同一"、"限制斗争"的方法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开创了哲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生涯关注的主题和重心是语言问题.他的元伦理学思想可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标志,关注的主要是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认为伦理学是超验的,不是一门科学,无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前期思想主要影响了维也纳学派、艾耶尔、史蒂文森等人,促使他们全面反思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从而否定伦理学的科学地位,视伦理概念为假概念,伦理判断为既不真也不假的伪判断,并将其作为“没有意义”的东西排除出去.后期则以《哲学研究》为标志,提倡日常语言分析,主要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特别是图尔敏、赫尔、麦凯等元伦理学家,促使他们从描述主义的指称论意义观转向非描述主义的使用论语义观,重新关注日常道德语言,从其具体的历史的实际用法出发,对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进行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兴趣上,西方哲学已经历了从观念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而受制于科技发展倾向的21世纪哲学,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将从语言图象的时代向图象语言时代转变.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象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趋势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即习惯心理所认为的语言再现视觉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更丰富的、言不尽意的意义.语言的作用并非消失了,而是人们突然意识到,语言的本质,是一幅并不能实现指向外部事物功能的元图象,语言成为图象或者一种图象的语言.也许人类将培养起对图象的抽象能力,或许人性将因之彻底改变,人类的道德、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将随之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6.
周静 《社会福利》2014,(11):43-44
正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健听儿童游戏普遍被关注的今天,游戏也被广泛应用于智障、听障、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训练。听障儿童由于听觉受损,导致听说系统不能建立正常的"言语链",造成了语言学习困难。研究表明,语言能力与其他能力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语言康复效果不仅影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成果,同时也影响和干扰着听障儿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运动技能及心理和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会用两套语言,第一语言即作为公民用的公共语言;第二语言即作为个人其本身群体交往的语言,一个人的宗教语言可以是这个人的第二语言。要以公共语言的词语来言说宗教语言,我们就要仔细审视宗教语言和宗教信仰。与宗教语言有关的元素包括一个关于人神关系的属灵向度、一个关于群体价值的社会向度,以及一个关于个人素质的个人向度。虽然大部分关于宗教的讨论都会包含此三个向度,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长远策略是把宗教语言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素质加进公共语言中。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5):48-53
从1750年前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现代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约270年。这270年既是经济发展的270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270年,当然了,也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发展的270年。在这270年当中,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大概一直是"向好思路"、"冲浪模式"和"兄弟向前冲",即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研究都倾向于把经济发展的许多事情都向好的方向看,保增长、高投资、高速度、加快发展、跨越模式、高收入、高消费和激励政策等,层出不穷,几乎成为世界经济学的主流用词。相反,常规经济学的研究极度忽视对经济学二重性的研究,即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副作用和非均衡状态。如果我们把经济矛盾看作是某种"变异"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异的经济现象对世界经济、洲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比较缺乏理性思维和理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矛盾经济学的提出,就是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蓉  靳松 《社科纵横》2008,23(4):111-112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语言.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习相关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学习了解语言构成和发展的轨迹,了解由于文化不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不同对语言的作用力.文章中作者通过以汉语和英语为比较蓝本分析说明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试图为语言学习者进一步拓宽语言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季雨 《学术交流》2007,8(8):8-11
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的主要旗手,在其晚期的思想中,以"语言游戏"为核心概念,重构了一套迥异于早期"图像说"的语言哲学观。在抛弃对理想语言的最后的幻想后,维氏将日常语言作为人类语言最终的归所。这为其开创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外的,另一条以哲学方式审视语言的进路提供了可能。以游戏面貌出现的语言,以其在生活中的种种用法设定并实现自身的意义。同时,语言以"家族类似"作为自我辩护的策略,消解了来自为语言本质进行声讨的种种诘难。而被类比为游戏的语言,也因为这个类似性的比较,在游戏规则的维度上被维特根斯坦给予了充分的考量。  相似文献   

11.
路宪民 《社科纵横》2005,20(5):162-163
交流不是依靠单一的语言渠道进行的,体语、时间、空间等非语言要素在交流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存在着语言、文化差异的跨民族交往中,体语、时间、空间不仅扮演着构成性的角色,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功用。本文对跨文化的民族交往中一些重要的非语言因素———形体语言、交往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进 《唐都学刊》2003,19(4):90-93
苏轼文化人格往往呈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极情感奔放,又极理性涵养;极刚褊孤介,又极仁厚平易;极超然脱俗,又极寻常入俗;极参透生命,又极珍重生命.这种矛盾及其统一,缘自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纳,缘自他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双重性.也正由于此,使得他的文化人格更具丰富性,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12,(2):106-110
旅游语言存在本土化意识较弱的状况,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地语言种类减少和旅游者得不到异地体验的新鲜感.提出要以体验式旅游为契机,挖掘方言文化,制订科学的语言规划来处理好旅游语言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玲 《探求》2014,(2):63-67
广州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巨大的维稳压力。传统维稳方式从治安和舆论两方面入手,实施抓、压、堵截、监控等刚性维稳做法,社会效果欠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社会矛盾的现状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治途径,以期为建设幸福广州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矛盾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古老的京剧、昆曲、越剧等传统剧目与当代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和现代舞蹈同台演出;中国传统思想家的著作与当代西方思想家。甚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陈列在同一个书柜中;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热”不断地变换着。从八十年代初以来,文化思考的主题不断地更新着,如“人道主义与异化”、“萨特与存在主义”、“港台新儒学”、“周易热”、“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新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萨伊德和东方主义理论”、“享廷顿和文明冲突论”、“人文主义精神热”、“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等等。实际上,各种文化思潮的纷然杂陈和文化热的迅速变换并不意味着文化研究的繁荣,而是处处暴露出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矛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究竟如何发展,这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加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的转向,语言学研究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句法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转移到了交际的社会、文化和语用能力方面.伯恩斯坦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与批判,表明其所研究的领域已从语言学范畴的“语言能力”转向社会学意义上的语言使用的“合法能力”.这一转向揭示了伯恩斯坦独到的社会文化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伯恩斯坦语言能力观的解读对我国当下研究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秀明 《浙江学刊》2005,(2):103-108
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缺乏语言自觉意识的,往往将"语言"与"言语"相混淆.从20世纪80年代伊始,在新的审美观、语言观的影响推动下,经过反复不断的艺术实践,才逐步确立起符合文学本体特征的语言表现体系.从横向共时态角度观照,大致可归纳为雅、俗、奇、杂四种类型.而就内在叙述语言特别是就深层叙述语境来看,则明显呈现由审美向审丑置换的发展趋向.这从一个则面反映了转型期美丑语境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深入地解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演进过程,并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异化、对世界文明的破坏、殖民掠夺等矛盾做了阐述。从发展的角度看,《宣言》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矛盾体察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宏 《创新》2012,6(2):25-29,12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政府应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根本,把基层社会矛盾的调处作为常态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构建系统的社会矛盾预警、防范和化解机制,妥善调处各类矛盾冲突事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社区居委会矛盾纠纷的舆情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矛盾纠纷的调解作了深人研究。舆情疏导是社区居委会矛盾纠纷调解的重要方式,是社区居委会把社区居民的现实舆情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法来化解矛盾,从而最大限度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社区针对矛盾纠纷的舆情疏导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