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中、法两种语言的一些色彩词 ,发现其语用习惯和象征意义均有所不同 ,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存在着差异 ,从中也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因此 ,要正确运用中、法两种语言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既要掌握语言基本知识 ,又要了解其文化上的差异 ,即通过语言学习文化 ,又要通过文化去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从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联想和文化现象的差别导致语义不同以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加以论述,特别是通过有关动物、数字、颜色等方面词汇的对比来探讨中、英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词汇在中、英两国读者中所产生的相同的、特别是不同的联想等.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培养语言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的训练在根本上是思维的训练,是思想能力的培养,而大学时代是人思维走向定型、思想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传承文化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是为了认识、了解我们自己,认清我们的当下现实,为发展新(传统)文化,为社会的进步、为未来服务;而所谓人文精神的培养,则一方面是要学生认识到人文学科(首先就是“大学语文”本身)的重要性并乐于去学习,另一方面是以引导、熏陶、涵养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要让学生大量地阅读人文性作品,在这种广泛阅读中逐渐养成人文素质、人文情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式英语"也是遍地开花。面对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是要"禁止"还是"提倡"呢?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式英语的发展现状,进而从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语言变迁等角度来解析中国式英语这种语言现象,为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式英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道家发端于中原,儒家见用于中原,法家原生于中原,释教首先落脚中原。中华文化的四大思想渊源与中原的密切关系,使它们最终演化为中原文化的思想内核。它们构成了中原文化的最深层结构,规定了中原文化的基本走向,也推进了中原文化的丰富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对严复信达雅理论和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星堆博物馆中英文解说词的语言差异,目的在于运用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探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方法。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中外历史文化的差异,三星堆博物馆中英解说词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上都存在不通。因此为了使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达到“信、达、雅”,译者既要考虑词语和句子内在和外延含义让译文忠实于原文,也要处理好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让译文具有可读性和连贯性,与此同时译者也要关注语言的使用,从而使译文达到原文本身的古朴和优雅。  相似文献   

7.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义净在世或去世后不久即入藏,其刻本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对其南北刻本异文进行研究,可以观察不同地域语言发展的平衡程度,透视不同地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政治因素对语言影响的差异,鉴别版本的优劣,在汉语史研究及在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政治关系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英语写作是英语言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反映着西方所特有的语言结构模式和文化思维模式.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普遍受到母语文化干扰,写作成绩仍处于低谷,本文将从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分析英、汉语差异性,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文化干扰,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文化间人际交流能力的综合体。调查显示,湘、鄂、渝、黔边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欠缺,对汉英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很不熟练,必须通过加强文化身份的定位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各民族语言不同的内涵,并制约着各自使用语言的独特方式.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探讨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汉思维方式对比指导学生的语言写作,以期能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为减少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理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词蕴含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导致汉译英时颜色词的不对应和英译汉时颜色词的不对应。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词义分类理论和词义与文化关系理论分析德汉词义的非对应性关系,以一些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词汇如称谓词和色彩词为例进行重点分析,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真正掌握词义,避免语用错误,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在唐德宗到唐武宗的七朝中,德、宪、穆、武四朝均有赐姓名的现象,其大体可以分为对藩镇的赐姓名和对非汉族的赐姓名。通过对藩镇的赐姓名的分析可知,藩镇内部继承已经成为了河朔型藩镇的主要继承方式,同时军功亦是被赐姓名的关键所在;而对非汉族的赐姓名,则反映出宪、武两朝在整体国力不振的情况下,对于相关民族短期内仍旧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对这一时期赐姓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唐廷与藩镇及相关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四谛” ,即和、敬、清、寂。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去观察和体验茶道 ,从而使这一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利奇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是对格赖斯“会话含义”学说 (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从相对性入手 ,通过推理和语言事实说明 :①礼貌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理解和表达不同 ;②礼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同社会地位、以及交谈双方亲疏关系对礼貌级别的要求不同 ;③礼貌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在紧急、紧张或特别亲密的情形下 ,礼貌原则让位于话语内容。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 ,在双方都认同的文化因素下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符合自己身份的言语 ,礼貌原则才能得到正确发挥 ,自己身份的言语、交谈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式最好用归化法翻译 ,而对其文化因素用异化法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汉、藏、英三种语言中颜色词“白、黑、红”的词义各有不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心理因素等的区别,造成了词义引申、联想及文化内涵上各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体隐喻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的特点,牢固地确立了它在英语使用中的重要地位。名词性人体隐喻化认知,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经过英汉两种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折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现出迷人的魅力。因为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人们一旦习得了这种语言,也就把其中包含一切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准则、文化习俗的文化符号,深深地溶进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因此,英汉两个民族在通过人体隐喻机制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时,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同的切割和处理,使世界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