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穆斯林西班牙是基督教欧洲吸纳穆斯林文化的桥梁,更是欧洲文化史不能绕过的重要篇章。穆斯林西班牙是中世纪翻译运动的中心,翻译了大量古典的经典著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精神食粮。穆斯林西班牙杰出的学者阿威罗伊借鉴亚里士多德学说,把伊斯兰教义学——卡拉姆理性化。与阿威罗伊大体同时代,犹太教拉比迈蒙尼德将理性引入希伯来神学,创作了犹太教神学一哲学的巨著《迷途指津》。这表明,穆斯林西班牙比基督教欧洲更加宽容,更能容纳文化发展与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社会,原教旨主义有其深刻的根基。正当野蛮人忙于破坏欧洲之际.那里的穆斯林人却在充分利用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小亚西亚图书馆,翻译了大量的卷轴古书,并将那些资料带去巴格达甚至更远的地方。对这些遗产,今天的西方原教旨主义者并不愿意认可。他们甚至否认穆斯林世界对科学的发现和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事实和为科学哲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代,海外贸易之繁盛,穆斯林来华之热情均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大批穆斯林的来华与在华居住,促使宋时法律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穆斯林政治权利、刑事处罚、民事处理、财产优待等具体法律措施。同时,也规范了在华穆斯林的法律义务。这些权利与义务构成了在华穆斯林明确的法律地位。由于穆斯林在华法律地住的提升,因而伊斯兰教在宋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芸 《学术探索》2007,(2):94-99
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以及海南岛曾发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墓葬石刻,它们的出土说明了宋、元时期外国穆斯林留居中国的事实,也说明当时上述沿海港口城市的繁华和吸引力。通过对各地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可以展示当时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情况。一些证据表明,当时中国可能存在着十叶派穆斯林。  相似文献   

5.
法国政府一贯坚持以“共和模式”为标志的移民政策,但这一政策在融合穆斯林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历届法国政府都试图改造伊斯兰教,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全法穆斯林的伊斯兰机构。2003年6月,随着全法穆斯林理事会代表选举的完成,全法伊斯兰代表机构正式成立。然而,组建这一机构,虽然加强了政教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穆斯林移民的融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穆斯林移民尤其是第二代穆斯林移民所面临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穆斯林的朝觐活动,朝觐人数较多和较频繁的地区是西北和云南,但西北穆斯林朝觐后会产生教派,而云南穆斯林朝觐后不会产生教派,原因何在?本文从西北和云南的穆斯林人口、朝觐历史和文化水平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我表述是任何一个族群沟通他群实现族群间和谐共存的路径。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伊斯兰移植时代""他者"表述的历史境遇,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开展的"以儒诠经"等活动,开启了回族穆斯林自我表述的先河,及至民国时期穆斯林学术研究活动的兴起,新时期以来回族穆斯林在与时俱进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表述格局中。  相似文献   

8.
英国殖民者在实施孟加拉分割的同时,还在新省采取了一系列利诱穆斯林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使穆斯林对孟加拉分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也对穆斯林民族的发展、对印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友孙 《学术界》2015,(2):227-236
在欧盟推动少数群体社会融入政策的影响下,德国也加大了推动少数群体,尤其是穆斯林人口社会融入政策的力度。为此,德国采取了反对歧视;推动德国语言文化教育、打击教育隔离;推动公共学校加强伊斯兰宗教教育;强调"文化适应";加强与穆斯林对话、打击穆斯林极端主义等措施。但由于穆斯林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德国的政策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德国促进穆斯林社会融入的政策的近期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1.
It is well-documented that Muslims experience economic disadvantages in Western European labor markets. However, few studies comprehensively test individual-level explanations for the Muslim employment gap. Using data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this research note briefly examines the role of individual-level differences between Muslims and non-Muslims in mediating employment differences. Results reveal that human capital, migration background, religiosity, cultural values, and perceptions of discrimination jointly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the employment variance between Muslims and non-Muslims. Model specifications for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Muslim immigrants reveal a similar pattern, with migration background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being of key relevance in mediating employment difference. While individual-level effects are indeed relevant, unexplained variance suggests that symbolic boundaries against Islam may still translate into tangible ethno-religious penalties.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之一。在俄罗斯帝国领土的不断扩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异域穆斯林成为其臣民。穆斯林对俄罗斯庞大帝国的缔造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897年的全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俄罗斯帝国穆斯林人口已达到1388.94万左右,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6%;到1917年时,俄罗斯帝国境内的穆斯林人口已上升到2000万。截至目前,我国关于俄罗斯帝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本文有助于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俄罗斯帝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当局伊斯兰教政策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之前,华人穆斯林已经移居东南亚。郑和在出使西洋过程中,不仅与随行的华人穆斯林积极在当地从事伊斯兰教活动,在海外兴建清真寺,促进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而且团结东南亚当地的华人穆斯林,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华人穆斯林社区,作为宣传伊斯兰教的基地,对当地人民传播伊斯兰教,从而奠定了马来半岛与印尼群岛伊斯兰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明代穆斯林在华的法律地位与唐、宋、元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代基于对穆斯林实行的同化政策,致使明代穆斯林的政治权利被削弱,民事及婚姻权利受到限制,经济权利下降。明代有针对性的法律的实施,使穆斯林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穆斯林自身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些法律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伊斯兰教在华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法律对宗教的影响有多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来宗教对应法律而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也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major outbreak of rioting in England in 2011 impacted on prejudice toward three minority groups in Britain: Muslims, Black British and East Europeans. We test whether the riots mobilized individuals by increasing feelings of realistic and symbolic threat and ultimately prejudice, or whether the riots galvanized those already concerned about minorities, thus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at and prejudice. We conducted three national surveys – before, after and one year on from the riots – and show that after the riots individuals were more likely to perceive threats to society’s security and culture, and by extension express increased prejudice toward Black British and East European minorities.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of a galvanizing impact. One year later, threat and prejudice had returned to pre-riots levels; however, results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show that priming memories of the riots can raise levels of prejudice.  相似文献   

16.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男女阿訇的访谈,分析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穆斯林女性宗教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埃及伊斯兰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两者在如何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于对埃及现行政治体制的接纳程度不同以及对伊斯兰教义的诠释不同,两者在民主观念上也存在巨大的分歧。温和派是埃及伊斯兰主义者的主流,该派认为真主主权与民众主权并不对立,积极利用政府搭建的民主框架开展活动,通过渐进的手段达到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终极目标,而激进派认为伊斯兰与民主不相容,权力只能属于真主,而且不能被转让和分割,真主主权与民众主权是相互冲突的,在价值观上是对立的。温和派的民主观驳斥了中东例外论的论点,有利于探讨伊斯兰民主的可能性,而激进派的民主观对埃及的政治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磊 《晋阳学刊》2011,(2):50-53
基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管理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它是受部落氏族文化和伊斯兰教共同影响、由阿拉伯人民在漫长的管理实践中探索总结得出的。穆斯林把真主视为宇宙万物的最高管理者,人类的任何管理活动———大到国家社会的管理,小到家庭和自身的管理,无一能脱离伊斯兰教所制定的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的约束,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就是伊斯兰社会的"管理大全"。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深入交流,阿拉伯管理者尝试将东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以建立适应本民族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2000万穆斯林,而中东则是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伊斯兰因素因之对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在经历了从中华民国时期的天然联系到新中国早期阻碍延滞的曲折发展之后,从1979年开始,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时的伊斯兰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点:伊斯兰因素与中国和中东国家建交;新时期以来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时的泛伊斯兰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沪上临时礼拜点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表明了流动穆斯林群体构成的民族性和职业的相对单一性;而相关设施的简陋和局促,暴露出相应的弊端和隐患。至于缺乏政府认可的特点,又随时令这些临时礼拜点面临遭到取缔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市伊斯兰教发展的轨迹和变化主要有重心转移、反客为主、外宾渐增、社群之别、遍地开花等情况。而由西北各省来沪的流动穆斯林融入都市主流社会后,在文化适应、城市管理、子女教育、宗教信仰、社会维稳等层面上的隐患有待消弭。了解都市伊斯兰教文化在嬗变过程中衍生的社会现象,以及探索在管理实践中妥善地处理好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