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哲学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元小说特点在其小说《黑王子》中表现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剖析该小说,本文试图解读元小说在《黑王子》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真实性与虚构性杂糅、戏仿和非线性叙述手法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默多克作为后现代小说家试图挣脱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艺术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私小说是日本大正年间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也称为"自我小说"。他实际上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物,然而西欧自然主义作家描写社会现实的创作手法到了日本却演变成描写作者私生活的私小说,这种模式不仅支配着日本的后期自然主义,还长期影响着其他流派的作家们。有关私小说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定论,然而学者们对其特征却很少有异议。志贺直哉大多数作品都是从自身以及自己生活中取材,这也是私小说的最主要特征,他的这种创作方法也对其他作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还开启了日本心境小说的大门,对私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欲以志贺直哉的作品为中心,来讨论私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华裔美国文化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三十多年的文化历史。这三十多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不断地被研究就探讨,华裔美国文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纵览华裔美国小说的深入研究,"唐人街"、"母与女"、"父与子"等典型母题不断地被展现在世人的研究实现中。这些母题包含与表现了了华裔美国人这些特殊群体的族裔生活,他们的迁徙,他们的离合,是适者生存的理念与时代文化的产物,这些母题有着特别而固有的文学艺术理念,为我们研究华裔美国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文化依据。对于这些典型的母题,我们不仅了解华裔这类特殊人群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经历,而且对我们在国际化文学研究中所应持有的文化视角与文化立场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是位十分重视小说"对话"的作家,他的"对话"艺术一方面能表现小说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能推动故事的发展。他的小说大都通过对话的方式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本文将从对话展现人物、对话反映人物变化、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三方面就白先勇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以达灵顿勋爵府的男管家史蒂芬斯的旅程为开端,回忆了他本人"二战"前后的人生经历。"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英国人仍深陷"日不落帝国"的美好愿景。以管家史蒂芬斯这一身份为切入口,通过史蒂芬斯在爱情、事业和亲情方面的抉择,一步步揭露英国贵族"虚伪"的面纱以及帝国没落这一事实,使人们开始正视英国自身的文化处境,并引发人们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马华文坛上出现了主张"马华文学独特性"的声音。在此社会背景下,南来作家姚紫在新加坡寄居两年后,陆续发表数篇中篇小说。其中,小说《咖啡的诱惑》中对新加坡本地的书写,在情感上呈现出二元化的趋势,并且小说展现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在本土与母国之间不断摇摆。姚紫借助《咖啡的诱惑》反映了寄居南洋初期、中期的体验,小说中关于本土与母国的话语书写也展现了他作为异乡人的徘徊与迷思。  相似文献   

9.
小说《魔桶》是当代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品,作品深刻诠释了"犹太性",本文试图描写主人公利奥的精神成长过程,解读传统犹太文化中救赎与重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布依族作家罗国凡的小说再现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婚恋仪式,如体现自由恋爱的"玩表"仪式,代表旧婚俗的"坐家"仪式,张扬民族品性的嫁娶仪式等。作品中布依族仪式的再现不仅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文本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从仪式角度切入研究,拓展了罗国凡小说探讨的视角,也有助于揭示布依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中国文学作品评论的两种传统方法,多用于诗学意义的探讨。相较于诗词,小说的文本解读亦可运用这两种方法。只是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世俗化浪潮的影响,文学开始向现实妥协,作家与作品表意的一致性受到质疑。因此,在解读中原作家群的小说时,"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运用上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需要我们细细斟酌。  相似文献   

12.
张珠容 《女性天地》2013,(11):30-30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在十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二。从八岁开始,他立志要当一名成功的作家。有一次,父亲问他:"十二,你长大后要干什么?"他回答:"我长大后要当作家,写文章给别人看。"父亲接着问:"作家具体做些什么?"他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写一写字寄出去,然后等着  相似文献   

13.
读者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家,总希望其创作的生命力能够尽可能地延长。然而,大多数作家却不可能做到,尤其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多元,作家们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地、以深遂的眼光洞察社会及其自身,从而出现了一定的创作危机。危机之一是如何将思想的力量转化为艺术力量。张承志、张炜是在1980年代崇尚思想解放、主张独立思考的历史时期杀出文坛的作家。他们凭借一贯的鲜明立场,在小说中担当起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责任。但他们那种一以贯之的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对于内心生活和自然的回护,使他们对1990年代不无混乱和污浊的文化气…  相似文献   

14.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兴盛虽只有几年时间却涌现出一大批独具风貌的文学作品和深富民族担当的优秀作家。其中,出生于1912年的白朗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本文以白朗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出走"情节分析白朗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梳理作家的女性书写,论述其关怀家国命运的女性视角;探讨民族危亡之下白朗关于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16.
苏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萌芽产生于三十年代初期.从1930年-1945年的这段时期,由于社会、政治及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苏丹文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社会的现实. 三十年代初期,苏丹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日益提高,现实主义倾向正是适应这股潮流而产生的. 在这一时期,作家们把短篇小说作为抗议社会压迫、抨击社会黑暗的手段,借小说来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与社会主张.小说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有些作品批判阻碍进步与发展的现存社会关系;有些作品描写社会下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的文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深深影响下,无论创作现念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极大影响。先锋小说以及一批锐意探索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的青年作家的异军突起,对中国文学注入了一剂新鲜力量。"先锋派"作家作为一代深受"后现代"大师影响的作家群体,他们的文学创作有很多后现代的因素。本文就中国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因素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19.
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出了许多极具川西北风情的出色的悲剧型小说。这些小说的篇幅都不长,内容也不复杂,但却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蕴含着"不绝的哀意"。本文将在仔细分析沙汀的悲剧型小说文本的前提下,阐述作品的悲剧性内涵和悲剧意蕴,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悲剧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的分析,来说明作品蕴含"不绝的哀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说《作家》是埃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塔哈·侯赛因(1889-1973)于30年代发表的一部文学作品.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作家》作初步探讨. 一、小说《作家》在塔哈文学影响中的地位塔哈一生涉猎阿拉伯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阿拉伯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他的文学论著和文艺作品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纪念阿布·阿拉》、《日子》、《先知传札记》、《向远方》、《哈菲兹和邵基》、《论前伊斯兰文学》、《星期三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