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桂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3)
由于国情和体制的特殊性,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结构转换偏差.这种偏差通过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市场需求的扩大,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3.
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错位的结果 ,反过来也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滞后显著加大了农村的人口负担 ,加剧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紧张关系 ,恶化了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滞后使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低下的比较收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开拓 ,并迫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给城市管理带来严重的冲击 ;城市数量不足还减少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 ,影响了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快速推进不仅是平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要求 ,也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加速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也呈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随着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增长的轨道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正在衰减,以新型城市化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新型城市化要求做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①通过对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农民收入、启动有效内需推动经济增长;③通过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城市再造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三个方面的作用,最后简要指出了城市化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市场一体化、第三产业等其它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的情况下,加快城市化进程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化滞后已成为我国有效需求增长的严重桎梏.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涉及并带动各方面的结构调整,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扩大内需、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还就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这一命题,传统的研究集中在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忽略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体系的影响。经过考察我国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就城市集中度而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城市集中度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偏差,体现在城市集中度偏低;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城市集中度水平低于中西部省份。分析计量模型运算结果还发现,现阶段城市集中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此外,区域规模越大,城市集中度越高,反而越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以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均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基于此,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发展经济学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分析框架,将老龄化因素纳入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2)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通过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有助于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安徽省1978—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计量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其中的原因在于,安徽省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化发展道路,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没有很好地发挥,城市规模体系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10.
“谁出资谁拥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要想做大,必须给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应有的地位,人力资本应当拥有企业的产权。这一观点.是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其新书《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中提出的。魏杰教授强调:因为当今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谁再把人力资本视若打工仔,谁必将丧失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它是一种依靠生产要不数量的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内涵型增长方式,是一种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优点是总量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转变快,其缺陷是投入大、消耗大、效益低,一般适用于经济总量较小,可利用资源丰富之时.纽约到增长方式的优点是经济增长款稳定持续,投资效益好,节省资源,其缺… 相似文献
12.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目前存在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多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着力解决。否则,转变过程拖得过长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城市化”,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解释,众说纷经。我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两个相向运动的过程:一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向成市聚集的过程,二是城市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过程。“城市化”作为一股世界性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中国的城市发展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城市化的发展程度却落后于西方近二百年。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一、中国封建城市发展及特点的简单回顾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可能一朝一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滞后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改革开放的前一个时期,曾经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其中有经济的等多种原因,但从深层分析,制度因素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本文试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实证分析入手对城市化滞后的制度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体系单一化、产业技术结构传统化、产业技术层次趋同化和乡镇产业技术低级化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产业技术根源。不能以“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为依据,盲目地扩大城市和人口规模与数量。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关键在于实现产业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滞后:中部崛起的瓶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而中部“城市化滞后”,不仅影响了中部经济的发展,更影响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演进和变迁,阻碍了中部的崛起。因此,要从城市化的规律和中部的特点出发,解决“城市化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自1978年来持续高速增长,1984年,人们原先期望有10%的增长率,达到450亿元的目标;结果年终统计报告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26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6·1%的高峰,夺取了全国的冠军宝座,从而引起人们的注目。 从历史的曲曲折折中走过来的人们,对于这种过于快速的发展,在欣喜之余,难免勾起某种不安的心情,担心高速发展背后是否含有潜在的危险。笔者认为这样一个众人关注的课题,很有必要进行探讨,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收抛砖之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和模型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回顾了这一命题的理论来源,介绍了"聚集经济"这一核心概念,并对三类主要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
以往较为有效的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经济的做法,在本轮经济启动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为主要的是因为这一轮新的经济周期面临严重的消费制约.只有启动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启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