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陆贽的公文沿用了骈体文的形式。但又具备了经世致用的实用功能和明白晓畅的公文特色。在中国公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陆赞现存的骈体公文作品,通过归纳梳理,分析总结了陆贽的文学思想,认为可分为文道结合、质素文风以及辞贵真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因势而导的治理原则、四民力业的发展思想、严格合理的制度管理、丰富多样的道德教化、任贤劝士的人才政策等,形成了丰富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闪现着中华传统治国论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荀子认为,管理国家必须制定等级、名分,各级各类人均需各自恪守名分,以礼行事.苟子在孝道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孝道是礼仪规范的结果,是教育的结果;孝子的重大作用在于“亲近而附远”;孝要讲原则性、正义性.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为拯救中华民族,顺应历史潮流,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与此同时,又为祖国进步和富强,提出通过治理愚昧振兴中华的光辉思想。他说使中华民族“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中华民族由贫弱变富强必须治理愚昧;治理愚昧须有学问,“学问为立国之本”。这就是孙中山的“治愚是治国之本”的光辉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贵宝遗产。在20世纪90年代的今  相似文献   

5.
论黄老思想与刘邦的治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黄老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在西汉初年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刘邦作为汉代的第一任皇帝,也是汉代黄老之学的首推者。黄老思想在其治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龙树一生著述丰硕,其中《宝行王正论》是他为一位国王写的教诫。本文将尝试以此佛学著述为依据,阐释龙树治国、亲民、爱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龙树的治国理念是以德治为核心,并带有佛学色彩,这无疑对现今治国理论和实践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1352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经历十六年的戎马生涯,身经百战,削平群雄,推翻元王朝的统治,1368年四十一岁登上皇位,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一年,勤政惠民,励精图治,出现了“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的洪武盛世。朱元  相似文献   

8.
陆贽的见识     
《资治通鉴》载,唐德宗时,高居宰相之职的陆贽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与地方藩镇官员交往,更是从不言利,分外之财分毫不取。  相似文献   

9.
陆贽理财     
唐朝有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理财家陆贽,讲过这样一段话:“吝少失多,廉贾不处;溺近迷远,中人所非。”这段话对我们做经济工作的同志有所启发。那种吝少失多,因小失大的事情,一切高明的、善于薄利多销、把生意真正做活的商人即“廉贾”们,是不会干的。那种溺近迷远,拘泥于眼前利害而迷失远大前途的想法和做法,甚至具有普通见识的人们也会懂得是错误  相似文献   

10.
11.
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来源于先王的治国经验尤其是文王的治国方略,周公将其进一步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升华,最后形成思想理论。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五点:一,敬德保民;二,明德慎罚;三,任人唯贤,宽容诚信;四,提倡孝友,以固政权;五,制礼作乐,加强文化建设,使人们逐渐由他律转为自律。周公的治国思想对后世直至今天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法细致检视了老子关于权力"以知治国"(恃理性治国)偏好的论述,挖掘了老子"不以知治国"的主张,认为老子发现了掌权者有理性主义的天然偏好;在老子看来,对治道的任何一种表述都不可能是治道本身;政府的理性对它所治理的社会具有恒定的无知性;对已成大患的"问题"宜采取"顺势疗法",但最好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从一开始就给民间给个人以足够的自主空间.  相似文献   

13.
傅玄生平及其生活时代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出身仕宦之门,其祖父燮,为东汉汉阳太守;父干,仕曹魏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博学善属文”,长入仕途。先后任县令、太守,“所居称职”(《晋书·傅玄传》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同此)。西晋建立后,进爵为子,屡迁至太仆、司隶校尉。晚年因忤犯权贵而免官,寻卒于家。  相似文献   

14.
陆贽骈文自然晓畅,开卷了然,言事议论,深中要害,这是陆贽对骈文进行改革,采用运单成复、加上句子及骈散间行等方式进行写作的结果。陆贽给骈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骈文因之中兴。  相似文献   

15.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父陆侃,溧阳令,因贽贵而赠礼部尚书。陆贽自幼勤学,十八岁登进士,中博学宏词,授华州郑县尉。以书判拔萃,调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唐德宗为太子在东宫时,知名召对,授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朱泚之乱,从德宗至奉天(今陕西省乾县),被德宗所信任。此后,以学士身分参与起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千年来,包拯一直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人物,称道者不绝,后人闻其风彩,起敬起畏,并将他的“忠孝大节,议论风采,著于庙堂,闻于天下,传之后世,载诸史册”。①尤其在民间,包公戏屡演不衰,代代相传,成为历代人民歌颂和敬仰的清官代表。但是,一般人对他的了解,多是从传说和戏曲中获得的,而对于他的治国思想和历史功绩,却知之不多,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做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引领了汉初的过秦思潮,继而取代法家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其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汉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但也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和神化的诸多不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中国形态,体现了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深刻的哲学智慧,蕴含着崇高的哲学品格、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深远的哲学意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视野,梳理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精神历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面向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的重大时代问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切中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引领和塑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老子构建了一个理想执政者——“圣人”,其以自然无为、弃智寡欲、尚谦不争为主要特质,映射出理想社会中任自然、不妄为,弃巧智、去贪欲,谦下不争的治国理念.对于当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言,老子的“圣人”理想治世模式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