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境遇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语境,从而凸显海氏哲学运思的重要特质.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的解读中,此在的在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尼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后现代思想的前提,建构富有活力的后现代话语依然有必要回到解构主义,因而需要梳理他们在一些共同论题上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关系,这是深入把握解构主义必须进入的领域.把德里达的"起源缺乏"与海德格尔对在场的论说相联系,可以看出德里达的这一思想是在与海德格尔持续展开批判性对话中来阐发的.海德格尔一方面解构了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在场"谬误,另一方面他要寻求早期希腊思想中的"在场"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在德里达看来,一切起源都是不可靠的,都是补充和替换的结果.西方形而上学的理性历史,就是通过对起源之空缺的填补,而后展开其历史性.德里达将这样的起源与历史性放置到补充与延异构成的场域中,对于他来说,起源与历史性只能在"延异"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确立律师在场权制度的问题上仍存在较多顾虑.而在司法环境和基础条件与我国相似的越南早已引入律师在场权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运行多年,其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为解决刑事侦查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有必要构建律师在场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根治“学术腐败”、整饬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出发 ,论述了学术出版过程中的道德责任、道德管理原则和道德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学术出版新的发展可能。在欧美学术出版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便捷学术生产、参与同行评议、助力开放获取几个方面,同时也存在放大学术偏见、侵犯用户隐私、加剧版权纠纷的风险。审视欧美智能学术出版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风险,中国学术出版界应注意促进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的有效融合:加大数据开放,拓展数据来源;确保人工智能的运行符合管理规定;凸显人在智能学术出版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发展,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应当"终结"。而其"终结"是一种非尽善美的"完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全部哲学史聚集在其中"。由此而揭开了哲学消亡的序幕,也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一种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重点分析了对哲学的种种流行误解之中的两种误解,认为这对于弄清当今以及将来的哲学状况十分重要。这两种误解的实质一是对哲学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二是对哲学的技术性的要求。前者使哲学成为追问和确立根据的科学,最终使哲学终结于科学之中;后者则使哲学技术化,以计算为特征。这两种哲学实际上是传统哲学存在的两种形态。海德格尔以此提出以"思想"代替"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以消除对哲学误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指出他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存在主义哲学追问技术,认为只有思入存在之中、唤醒人类重新亲临存在的缘起才能拯救技术,并以此来探讨其技术拯救之途,以图寻找到技术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概念因其内在的矛盾而被伽达默尔弃之不用。在接受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以及意向性中的"先天相互关联"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约克伯爵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现象学之间所架设的桥梁,伽达默尔成功地清除了黑格尔哲学中生命概念的形而上学色彩并将历史性的维度植入其中,从而完成从基础存在论的"本真的历史"向诠释学的"效果的历史"的转变。海德格尔早期历史观中的革命性意义及其新的突破方向也因此得到清晰的彰显。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个性。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海德格尔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海德格尔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11.
出版是一种文化,学术出版更是高格调的文化折射。学术出版的文化属性往往体现出一个刊物的高下优劣乃至于成败得失。文章结合编辑出版工作,从文化责任、文化追求、文化使命等三方面探讨了学术出版文化属性的意蕴、要求、表现、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形塑社会结构的同时,也重塑了人-技关系这一技术哲学基本命题。人与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的对抗,而是融合了互构与互驯,并在二者基础上不断衍生的复杂博弈。本文借助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以互构与互驯为切入点,以期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及其发展,反思当下人-技关系新走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出版失范现象泛滥,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造成极坏的影响。为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发起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研讨活动。学术出版业这种以自赎为内核的自救姿态,表现了出版人的觉醒。尽管受限于学术生态等社会大环境,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实际效用可能大打折扣,然而其补偏救弊之深意不容忽视。随着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善,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势必形成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的良性互动,迎来学术出版业的春天,从而推动我国学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现非理论的生命和经历领域以及达到这领域的方法--释义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在1919年"战时研究班"上的讲演<哲学的观念和世界观问题>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起点.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阐明了他对哲学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划清了与一切旧哲学,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界线,揭示了他一生的哲学方向.这部被人认为是他一生思想经历起点的重要著作始终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影响了我们对海德格尔哲学特征与实质的理解,以至我们仍然走在海德格尔一开始就拒绝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成为出版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出版及其途径、学术出版物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问题、学术出版物数字出版的对策和路径选择等问题上。这些研究对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学术出版的数字化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畴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有其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论述用具对世界的"揭示",艺术对世界的"解蔽",物对世界的"聚集"和现代技术对世界的"促逼"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逻辑演变,从而显示"世界"这一范畴在其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是以现世“贫乏的时代”为切入点。通过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人与世界的分离乃至对立的反思,他发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吁。为了这一拯救,他认为,语言本质上具有“聚集”之意,因而,通过改变传统语言观,使人与其他万物共居于世界的一元中,通过纠正人对其他万物的“主宰”关系,给人以新的生存方式。然而,海氏后期的这些思想是与他前期对此在的本体论思考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由此也可见得他思想的整体性和思维过程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学术出版引入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出版应该引入同行专家评审机制,把学术评价和出版评价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学术水平和学术含量作为学术出版的支撑,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真正引导学术出版市场和大众学术阅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个人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一个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同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自我存在”就是“罪责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肯定了学术出版的意义与使命,对当前学术出版遭遇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导致学术出版困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六条突破学术出版困境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