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跃 《唐都学刊》2011,27(1):89-92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2.
世传章悖所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一语,并不见于宋人所记的有关原始史料,仅出自元人所修《宋史·徽宗纪》之“赞”语.明人《宋史纪事本末》最早将此语及其关联史事演绎为历史场景,后被清人《续资治通鉴》所沿袭并固化为史料,使得相关观念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史家对史料文本主动改造以适应道德化史观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和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旧唐书·经籍志》对《西域记》未加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子录道家类,自宋以后,各著录家多入史部地理类(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那么,《西域记》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呢?胡适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这两部书之间“有点小关系”(《中国章回小  相似文献   

4.
吴智勇 《唐都学刊》2011,27(4):119-121
史书对唐代北宗禅高僧普寂晚年居住地和籍贯,有不同记载。据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元和姓纂》等史料考证:(1)普寂晚年居住洛阳,并卒于此;(2)长乐信都是普寂俗家郡望,蒲州河东是其旧居地。在对普寂晚年驻锡之所的考证中,可以发现,唐代洛阳有兴唐寺。  相似文献   

5.
据“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并及《月小山房遗稿》、《兰墅砚香词》、《兰墅制艺》的相继刊行,高鹗除去补续《红楼梦》后四十回外,并有诗文传世,也是为人们所知的。尽管高鹗的会试同年对其续书有那么一点一鳞半爪的叙忆,只因多用模糊语言表述,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6.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以下简称《拾补》)六十卷,清黄以周等人纂辑,光绪七年由浙江书局刻本刊出。本人有幸以局本为底本,参照他书,对《拾补》进行整理点校,不久将由中华书局出版。黄以周是晚清浙江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字经纂,又字元同,号儆季。道光八年(1828),生于定海县紫微庄。父名式三,字薇香,岁贡生,博综群经,尤长三礼。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黄式三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政书体是指专门记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沿革变迁的一种史书体裁。该体裁创自唐代学者刘秩的《政典》,后有《通典》、《文献通考》等。政书体起源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而书志创自《史记》中的八书。故可以说是《史记》中的八书开辟了政书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期史书《春秋》、《左传》、《国语》以及《史记》等对越民族的记载,是浙江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但简略而久系统。对浙江古民族历史有比较完整系统记载的是浙江人自己撰著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史书。  相似文献   

9.
绍兴市是战囤时期越王勾践建都的地方。相传勾践曾经在这里建过越王台和王宫。据《越绝书》载:“越王台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三尺三寸,霤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但地点不明。据宋《宝庆会稽续志》云:“越王台案详符图经在种山(即府山)东北,今乃在其西。旧有小茅亭,名近民,久废。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汪纲(绍兴知府)即其遗址创造,而移越王台之名于此。”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隆时期,官方史学兴盛,大型、系统史书的纂修几乎被朝廷独占.毕沅幕府组织多人合作的修史活动,弥补私家个体修书人力、物力、史料资源不足的弱点,以编纂<续资治通鉴>与<史籍考>为代表,打破了朝廷垄断,挑战了官方对史学遗产总结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成为乾隆朝史学发展结构中的新因素.而<史籍考>的最终未成,则反映出幕府修史活动自身具有的组织松散、受政治局势制约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袁枚的《子不语》从袁氏自刻本到清末刊本均标名为《新齐谐》,但从民国至今却均以《子不语》为名.据袁枚序云因元人有同名之书而改,但文献资料至今无确切依据.据袁枚之诗推测,他或曾欲以《续夷坚志》名其书,晚年仓促刊行时因元好问有《续夷坚志》一书而再改为《新齐谐》.上举三种书名均袭用了古代神怪的典故,当与《聊斋志异》高珩序有关.事实上,“子不语”一名并未被袁枚完全摒弃,它在袁氏自刻本的版心中仍被保留着.而后世的接受重新为此书选择了“子不语”之名,是因为这个命名既新颖别致、辨识度高,也符合袁枚为文的风格;既以“语”为体制性后缀与此书文体相适应,也更能概括此书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1 宋代记载史事的小说笔记十分发达。这些随笔性质的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后人研究宋代的历史提供了非常可贵的资料。《默记》是王铚写的一本笔记,主要记载了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虽然只有三万余言,一百零三事,但一直受到研究宋史的学者重视。《默记》记事始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讫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所历九朝(后周一朝,宋八朝)每朝均有所记,少则三、四条,多则数十条。其中尤以仁宗朝记事数量为最。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再加上作者在体例上没有作十分严格的限制,所以全书内容十分庞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名人逸事,甚至诗话等均有所载。其成书年代约在绍兴五年(1136)后不久。《默记》一书记事多有他书所未见者。如卷上“先子言”条记钱俶之功迹,卷中“神宗初即位”条,记  相似文献   

13.
论“西游记”续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多有续书,形成同一题材故事多种敷演生发的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明代中叶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问世,流传很广,影响甚大,于是,在明末清初,改编、仿作、续书送出,一时蔚为大观,形成独具特色的"西游"文化系列。这些续书流传至今的有《续西游记》、《后西游记》和《西游补》。《续西游记》一百回,明无名氏撰。此书流传甚少,一向为学界罕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又有《续西游记》,未见。"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师国小说史胁仅提到"出现了《续西游记》"而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前期出现了一个官修正史的高潮 ,唐高祖李渊与唐太宗李世民都下过官修正史的诏令 ,当时的大臣如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曾挂名领导这一工作 ,如令狐德等还实际参与过。在这一官修史书压倒一切的过程中 ,却涌现出了一位利用官修史书之机而进行私修史书的史学家李延寿。他的《南史》和《北史》(合称《南北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秘密完成并经过唐高宗的批准而公开传播的。  一、勇于顺应时代潮流和善于把握历史机遇的李延寿李延寿 ,字遐龄 ,本为陇西著姓 ,但世居相州 (今河南省安阳县 )。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 (公元 5 81— …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著名的史学家,往往也就是文学家;同样,著名的文学家,往往也有史学著作。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灿的明珠,而他的《南唐书》,在史学领域里也应该算是较为优秀的作品。关于陆游的《南唐书》,目前虽然有人提出怀疑,认为陆游未作《南唐书》。但是这种怀疑毫无道理,我将在本文附论中加以商榷。本文以《南唐书》系陆游的作品为立论根据。在陆游一生甚为坎坷的仕途生活中,曾三度出任史官,参与修撰国史。第一次是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参与《太上皇帝圣政》的编修。这一次时间很短暂,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说他实未至史院。第二次是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为时约十个月。第三次是在宋宁宗嘉泰  相似文献   

16.
<正>"清心"就是清心寡欲,没有任何贪念,这是从政理政的根本。"直道",就是正道,也就是正确的理论和准则。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和准则,才是真正为自身的前程谋虑。包公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有关包公的传说不绝于耳,有关包公的戏剧久演不衰。不过,这些传说和戏剧似乎重点都在突出包公如何破案如神的情节,这一点和史书的记载大相径庭。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公的名字叫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有关包公破案的故事,仅仅记录了一件。包  相似文献   

17.
宋嘉二年(1057年)北京大地震研究——兼析“河北固安”说和“河北容城以北霸县至定兴一带”说贺树德据宋朝史学家李焘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嘉二年(1057年)“四月丙寅(二十日即公历5月26日),雄州言:北界幽州地大震。大坏城郭,覆压者数万人。...  相似文献   

18.
汪运渠 《唐都学刊》2011,27(5):112+123-112,123
南唐开元通宝,为中主李璟显德年间(958-960)所铸,币文篆书,为徐铉所书,对读。徐铉(916-991),字鼎臣,南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在南唐先后任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公元957年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任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等职。曾奉召校定《说文解字》,以匡正天下字学。其弟徐锴亦精小学,世称大、小徐。徐铉篆书在宋代声名甚隆。宋朱长文《墨池篇》云:"自阳冰之后,篆法中绝,而铉于危难之间能存其法,虽骨力稍歉,然亦精纯奇绝。"宋《宣和书谱》:"(徐铉)笔实而字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籀,气质高古,几与阳冰争先。"宋沈括《梦溪笔谈》:"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  相似文献   

19.
“大索貌阅”考董惠民,李靖莉“大索貌阅”是隋朝采取的一项整顿、清理户籍的措施。关于“大索貌阅”,史书有三种记载:《隋书》及《北史·裴蕴传》记于大业五年,《隋书·食货志》系于开皇三年,而《资治通鉴》则兼采开皇五年与大业五年两种说法9因此,似乎隋朝曾三次...  相似文献   

20.
一、大事记的由来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大事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古老史书的一种传统形式。地方志的大事记,是从史书中脱胎而来的,它本属史体,而为志体所吸收,融合到志体中,成为志书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史书,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都是编年纪事,按照年、月、日记载历史。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创立了纪传体,以人物为主记载历史。但其中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