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合作共赢的长期而宏伟的贸易目标,谈判者在问题的处理和语言的使用上都应该灵活使用“礼貌原则”,包括“称呼准则”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赞扬准则”“谦虚准则”和“贬己尊人准则”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文雅准则”及“求同准则”化解分岐和矛盾;“求同存异准则”照顾对方的面子;“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寻找自己和对方的利益补偿;“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则”建立和谐同一的利益共同体,最终成为奉行“德、言、行准则”的君子赢家.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务谈判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征,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在参与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都会体现其本国文化的特点。国际商务谈判在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五个维度上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实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合作高效的国际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贸往来日益频繁,跨文化差异常使国际商务沟通的质量大打折扣。国际商务谈判双方都以自身的文化观念来判断对方的利益和行为,这种因文化差异带来误解和曲解如不能及时解决,则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造成谈判失败。本研究拟对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以减少乃至避免由跨文化障碍所引起的商务沟通失败。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差异对谈判方式、谈判组织、沟通过程、决策方式、协议形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更好地促进沟通.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提出了处理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的对策。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谈判才能顺利进行,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探讨经济学、政治学和全球治理体系等相关知识,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系统的评估以深化对市场的理解,加强对融资方面的了解,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社会的现状。在国际规则方面,我们将持续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沟通、谈判风格、决策方式等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些有效的跨文化谈判的应对策略,以促进谈判的有效进行和高效的商务沟通。  相似文献   

8.
中美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沟通。中美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时间观、语言观等文化变量上,这些文化变量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决策方式、节奏、沟通方式、对利益与关系的把控,以及合同的订立等有重要影响。为促成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我方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如树立跨文化谈判意识、掌握与美方谈判的技巧、建设合理的谈判团队等,以提高谈判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阐述应用型人才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就《国际商务谈判》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言语交际的根基。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语言及非语言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谈判过程受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中美双方谈判人员为达合作目的,必须消除文化差异的影响,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树立跨文化谈判意识,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外语能力,善于运用多种谈判策略,最终促使谈判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作为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影响着谈判的过程和结果。本文重点谈论了中英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进而指出树立跨文化的交际意识,承认并尊重中英文化差异,努力调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商务谈判取得圆满成功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教学改革要从转变教师观念、精选教学案例、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入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的和睦及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其文化差异则往往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应重视那些具有文化差异的方面,加强对礼貌的语用文化价值观 差异的研究,以便我们理解跨文化谈判中各种谈判风格的差异,促进商务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于芳 《国际论坛》2020,(2):127-140,159,160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和最大的域外出资国,但同时又持谨慎态度,"中国威胁论""地缘战略论"日益增多。借助国际信任理论从国家精英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对德国立场分析发现,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德国不同层面对中国的认知和信任程度不一致。德国总理多次访华,积极支持中德扩大合作;德国商界从务实合作中获益匪浅,但随着中德在高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加剧,德国商界担心自己的技术优势被超越,合作的意愿有所动摇;德国外交部、议会等机构强调西方价值观,认为"中国模式"带来制度性挑战,担心中国会走上霸权之路。由此可见,德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更多是基于理性的利益考虑,中德之间缺少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意基础。对此,中德之间应当加固现有合作,寻求更多共同利益;同时更应当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对话扩大共识,加强中德人文交流,在上下两个方面塑造共享理念,产生积极的身份认同,减少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加强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国家之一,是中国推动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土耳其经济优势和投资竞争力突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土产能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土国际产能合作的成功案例日益增多,很多合作项目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中土产能合作方式日益多样,但依然面临多种风险,特别是金融性与经营性风险较为突出。中国应根据比较优势与经济效益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土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新型伙伴关系与渐进式实践提升产能合作实效,加强金融合作以破解融资难题、规避金融风险;创新产能合作方式,并注重风险防范及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务谈判逐渐把文化背景和文化冲突等文化因素纳入影响谈判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中。只有认识到中美文化的差异和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才能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冲突的真正原因,最终才能寻找到有效的沟通渠道,把握谈判方向和进度。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来自外界的质疑及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阻碍,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共建将为“一带一路”倡议突破这些阻碍提供新的路径。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虽然国际组织参与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联合国系统内全球性国际组织参与相对积极,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参与有限,且部分国际组织对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尚存在疑虑。主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组织的目标与宗旨对接不明确,中国在部分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有待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外部政治压力和内部问题等。突破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的困境,要深入、广泛地宣传“一带一路”核心价值观,消除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质疑;要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搭建新合作平台,不断寻求国际组织议程与“一带一路”目标的契合点;通过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将国际组织同“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由于边疆地区城市数量不足、规模偏小,大型企业匮乏,缺乏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支撑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国际次区域合作中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同时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部委,对地方开展跨国合作形成消极影响。为推进国际次区域合作,首先需要加强边疆地区的城镇化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衔接,完善城市体系,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其次需要加强国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支持国际次区域合作,同时设置专门机构统筹指导国际次区域合作;最后,边疆地区需要扶持和培育大型跨国企业和生产型企业,以适应国际次区域合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