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证比较研究法,从程序原理、法律经济学角度对杭州互联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和福田法院互联网金融法庭,在机构设置、审级、案件类型、案由范围、地域和级别管辖、审判方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审判三种经验的优势与不足,重构互联网金融审判程序规则。建议重点应建立三级法院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法庭,从统一受理、泛地域管辖、送达等方面完善程序规则,刑事与民事、民事与行政实现实质审查的合并审理,并通过在线电子远程庭审提高审判质效。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关于律师话语的研究很多,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律师话语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广泛。本文主要从问话方面对民事庭审中律师的话语进行研究,结合三场民事庭审的录音转写语料,分析民事庭审中律师在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时的问话形式及其成因,以期揭示民事庭审中律师如何巧妙地运用问话策略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法庭话语属于机构话语,与普通话语相比,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从会话活动类型的角度出发,对法庭话语这一特殊的语篇进行动态的研究及探索,能揭示出法庭话语特殊的会话特征,恰当地解释法庭话语的即席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在仲裁庭审中,当事人采用的话语策略是影响最终裁决结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仲裁庭审中的主要答话人,当事人在明知正面回答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闪避策略进行回答。为实现定纷止争,仲裁员应针对闪避策略作出及时的问话调整,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公正裁断。实证研究表明,答话人使用的各类闪避策略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与高度的语境依赖性等特点,且答话人倾向使用无明显话语标记的暗示闪避,这是其为顺应仲裁庭审规则、角色身份以及试图隐藏消极信息等不同的心理动机而进行的动态的有意识的语言选择。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7,(4)
在当前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庭审基本上被严格划分为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截然分离、互不重合的阶段。庭审是民事诉讼的中心和重心,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庭审中心主义",不仅需要理念、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有运行、方法等层面的相应保障。随着我国审判方式尤其是庭审方式改革的推进,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严格划分、井水不犯河水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其体制和运作的弊端,实有必要对之进行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以因应司法实践之需求。  相似文献   

6.
法庭话语包含机构话语、权势话语、策略话语和社会话语.庭审的特殊语境、言语角色、认知心理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话语的顺应性.对中西方法庭话语的顺应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法律语言,促进庭审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7.
庭审交际中,"控辩对立"规定了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拥有话语权势的一方对会话结构的微观控制。为了达到预期的问话目的,问话主体必须根据问话客体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多种因素,在问话句型句式的选择、问话语义焦点的确立、问话语用意向所指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围绕法庭对话的目的,沿着本案事实与法律适用的内在思维逻辑构建会话结构。  相似文献   

8.
司法独立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冲突已成为现代法制社会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际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司法与媒体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而法庭内外话语中语言的组织运用正是话语资源与身份建构的重要表现.鉴于此,现以法庭内外话语身份建构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法庭内外话语身份建构领域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肖洒  黄曼 《东岳论丛》2019,40(8):183-190
从东西方法律传统来看,语言不仅是法律的载体和表述工具,也是实现法律价值的重要保证,法律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法庭庭审中的性别话语差异成为法律语言学的关注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探究法庭场景中的两性话语,包括话语结构、话语风格、话语策略上的异同和其反映的权力与地位,以及对庭审效果与裁判结果产生的影响,由此产生大量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照我国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来看,国内关于法庭话语性别的相关研究尚不足以为司法实践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以及学理参考,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在该领域亟待进一步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礼貌注重对日常话语的研究,很少关注机构话语,尤其是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研究框架,以欧洲和英美法庭审判实例为语料,重点考察了欧洲和英美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法庭话语中固有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不对称并没有影响礼貌策略的实施,不仅权力弱小的一方对有权力的一方实施礼貌策略,而且作为有权力的法官或律师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也会采取恰当的礼貌策略。从礼貌的角度考察机构话语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机构话语,了解机构话语特有的语言特征以及内在的机构规约。  相似文献   

11.
陈宝军 《天府新论》2019,(4):115-123
推进庭审实质化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相关研究表明,民事庭审实质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并不一定要改变现有的诉讼体制,它更需要现有庭审制度的落实及完善实施保障,因此可以借助法教义学知识和工具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法教义学的解释、建构和体系化工具,可以为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进而促进民事庭审制度的发展,并确保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按照民事庭审实质化的目标指向,对照我国民事庭审虚化的问题表现,可以从强化法官释明、开展二次争点整理、推进当庭宣判等方面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12.
庭前书面供证的无限制诉讼准入,已成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制度障碍。必须建立和健全书面证据审判准入制度,能够进入法庭或被庭审时运用的书面证据要具有证据能力。由于书面供证客观性的存在,世界各国都没有完全否定其证据价值。书面证据可以作为弹劾证据,在符合特定条件时也可以作为独立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刑事法庭程序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实行陪审团审判.虽然古罗马的陪审团审判与现代英美法的陪审团审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根本性的差别就在于:古罗马刑事法庭程序中的陪审团审判并没严格、细致的证据规则和程序规则的限制.因此雄辩术成为控辩双方制胜的法宝.吸取古罗马刑事法庭程序的经验,我国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完善,要注意证据规制体系的完善,也要注意避免法庭辩论活动影响证据调查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马艳姿  谢晓莺 《学术论坛》2007,30(12):134-137
话语权控制非均衡性是庭审交际的特征.文章以庭审话语为语料,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与认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从庭审参与方的社会地位和强势角色对庭审所起的作用之角度来阐释庭审询问话语的逻辑结构,以及这种角色关系如何影响庭审话语内容的微观建构,揭示庭审对话产生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事审判组织--独任庭扣合议庭诞生于清末的法律变革,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组织进一步发展,它与民事审级结构紧密相连,因法院级别而配置,以合议庭为主,这种安排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有其特定的价值与意义.民事审判组织作为从事审判活动的主体,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强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49-167,207,208
民国元年上海的审判模式,随着法庭及诉讼参与者权责的重新配置,逐步从传统的超能动主义向中立主义转型,其主要动力是清末以来的法政知识、人才和舆论的准备。但这一新体系尚未获得系统性制度和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民事审判中的权责配置,仍部分保留了旧有模式。因此,民事案件中沿袭了帝制时代注重情理和当事人合意等特色。上海的变化是大都市的代表性例证,超前于其他地区,但体现了此后民国时期司法变革的基本大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错案频频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学者们对刑事错案问题的广泛研究,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审前阶段的侦查取证行为,忽视了庭审阶段对刑事错案发生的影响。由于在我国的庭审阶段缺乏对证据资格的严格审查,法庭证据调查程序流于形式,没能有效地起到去伪存真,探明事实真相的作用。而在严格证明理论下,所有进入到庭审阶段的证据都要经过证据资格审查和法庭证据调查程序,并且要求法官在庭审阶段充分利用法庭诘问探明事实真相。因此,为了有效防止错案发生,有必要运用严格证明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庭审证明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反法西斯国家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国际军事审判。在这场国际大审判中 ,美国自始至终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法庭组织、法庭宪章起草、战争嫌疑犯的调查取证及被告的确定、起诉及法庭辩论等阶段 ,美国都做了大量工作 ,为审判的正常进行作出了贡献。但是 ,另一方面 ,在东京审判期间 ,美国利用其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 ,把美国的利益凌驾于盟国之上 ,独断行事 ,并对免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大批释放在押战犯 ,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体现着民事经济审判制度及其运作的总体追求、整体理念以及发展趋势。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种价值取向既可以作为立法内在统一的基础,更可以成为指导司法实践从而决定司法审判基本走向和总体效果的理性根据。作者认为,对审判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应停留在诸如“公正”、“效率”、“效益”等表述上,而应在这种表述与具体的审判制度之间建立一种可以识别的过渡。作者分别就民事经济审判的社会使命、民事经济审判的直接目标、审判实践中的制约因素以及审判程序技术设计与民事经济审判制度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影响宋代的民事审判,使得宋代的民事审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审判官员渐趋专业化;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运作机制明确分离;审判理念由伦理型向知识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