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方向和距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只有长距离的社会流动才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强于健康选择论。社会流动在健康不平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大众对于当前中国不平等的状况和趋势的不满程度如何?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和一些中国政府官员都提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市场改革造成的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普通民众对资源分配的不公非常不满、甚至愤懑。通常认为,那些从改革中获益甚微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应该对当前的不平等心存怨怒。为了考察这些看法是否属实,我们对一项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尽管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不平等的一些方面确有微词,但是他们总体上仍倾向于认为,目前产生各种社会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模式是比较公平的,尤其是在社区内部。其次,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类似调查结果的比较发现,中国受访者相对而言对社会不平等批评较少,同时更容易对个人通过教育、天分和勤奋努力来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持乐观态度。再次,总体而言,农村居民受访者,尤其是从事农业的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和职业地位较高的受访群体,反而对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要来得和缓,他们不太认为当前的情况是过分和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民众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一定能代表他们对社会不平等的主观态度,而仅仅知道基尼系数或其他一些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也未必就能预测社会大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在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今后在社会稳定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医疗保障迫切需要实现从“保疾病”到“保健康”、从“形式普惠”到“实质公平”的转变。因为健康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源自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医疗保障应当能够通过一定途径影响健康平等程度。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医疗保障影响健康平等的一般机制,对四项重要的、但普遍被忽略的机制(大病保险的“补缺”机制、医疗救助的“托底”机制、财政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推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机制在改善健康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提出,医疗保障各项目的定位不同,在解决弱势群体的健康不平等方面应当各有侧重。应当充分发挥不同机制的相对优势,从“弱者优先”的价值理念出发,以精准瞄准各类弱势群体为技术手段,以完善差异化的筹资与补偿机制为工作重点,加强信息共享以促进制度之间的紧密衔接,完善财政补贴机制以加快城乡统筹进程,才能更精准地促进健康平等并有效发挥整个制度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李沛 《社会学》2008,(2):32-39
中国社会转型中职业体系的分化对当前社会的分层秩序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涂尔干的经典命题是否适用于解释中国渐进转型中的社会不平等状况?本文通过把初职获得与收入决定的过程统一起来,对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是如何通过所在的劳动力部门作为中介,进而影响到个体收入的路径加以分析,提出中国的渐进转型过程中,不同的劳动力部门中已经产生了经济地位上的分化,在初职进入劳动力部门的过程中,个体的先赋因素比自致因素作用大;而在收入决定过程中,自致因素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郭静 《现代交际》2010,(4):64-64,6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兼容性,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比,指出在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中所蕴含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平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并且写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中国追求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从鸦片战争到21世纪,从完全不平等到更加平等,但是对于什么是平等学术界依旧有太多争论.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好坏影响社会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各行各业均迅猛发展。同样的,我国的教育也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弊端也随之出现,其中较为严重的弊端是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维护社会平稳,建立现代和谐社会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转型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监督上还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11.
谢艾伦(AronShai)先生是以色列有名的汉学家,也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艾森伯格东亚事务专职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对外关系以及中以关系的研究。笔者虽然只和先生见过一面,但却有幸得到先生的汉译新作《被监押的帝国主义: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一书一睹为快。书中所谈所论,使人启迪良多。笔者不揣冒昧地将一得之见付诸于文,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始终存在的。任何形式的不平等都是表现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其实,不平等是很有限的.可是我们感觉到的不平等却要严重得多,因为那往往是被自己反复咀嚼,无限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扩张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它能否使教育机会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这一直是引发论争的问题。1999-2002年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学扩招政策,导致大学生数量和高等教育机会成倍增长。关于这项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未取得确定的结论。本文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次级数据集,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学扩招对不同阶层、不同户口身份、不同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并同时检验MMI假设、EMI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有效性。本文的结论是:大学扩招没有减少阶层、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反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上升。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家茶座》第12辑刊有署名夏星的《现代性学与SEXUALITY》一文,夏文中转引弗洛伊德著作,认为男女性器官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夏文的这一论断让人感到十分惊讶。据笔者所知,弗洛伊德只是认为性器官的差异可能造成男童和女童性观念的差异,从来没有认为性器官的差异是造成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况且,男女不平等这一重大社会矛盾,实在也不是由男女性器官的那点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越来越突出。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发展缓慢,正在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问题一个是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是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6.
对广大妇女来说,就业是保障其获得收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权利,也是妇女提高其社会地位,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面对中国经济加速转轨,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促进广大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不仅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完善以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是卢梭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所撰写的,他创造性地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作进步与退化的矛盾统一体。本文通过回顾卢梭在此书中的论述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展开关于自然法、自由、人的发展与人类不平等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输在起跑线——再议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俊超 《社会学研究》2015,(3):123-145,244
本文关注教育不平等状况在不同入学阶段的变化。本文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将随着入学阶段(小升初阶段、中考阶段、高考阶段)的上升而降低,而学校等级的影响将升高,这是差异选拔、个体生命历程发展及早期异质教育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CGSS2008数据,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上述假设,结果显示:小升初阶段的不平等最为严重,随着入学阶段的提升,即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被学校等级所取代。早期教育的公平问题必须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启蒙思想大师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而作的一篇论文。文中,通过对人类"自然状态"的遐思和推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并开出了两剂医治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药方,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卢梭与洛克、霍布斯并称为近代社会契约论三大理论奠基人,但他们对于所谓的原始状态的描述却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相比霍布斯来说,卢梭所描述的原始状态与洛克更加相近,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也多次否定了霍布斯的假想。研究《社会契约论》,必须参考作者在出版著作之前完成的此篇论文,而卢梭所假想的原始状态则正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础,因此在参考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卢梭此篇论文的内涵进行再次挖掘,试图通过时间发展的这一线索来重新评析其所假想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