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好成大爱     
银行的朋友为了揽储,找他办储蓄卡,他给自己办了一张,又拿她的身份证,也给她办了一张,但没告诉她,随手扔进抽屉。  相似文献   

2.
童心做事,喜欢脚踏实地,从剧本写作到影像编排,她喜欢一步步走。 她有时也发点脾气,因为下属剪坏的一条片子,但很快她就会自我反省。她说,人最不明白的就是自己,就像那些客户,看到“影像日记”中的自己时,总是会流露出疑惑和反省的态度来。 她随时与自己的“影像志”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她叫朱素玲,曾经是单位领导干部,为真实记录小孙女儿的成长过程,年过六旬的她坚持天天写日记。小孙女才两岁零1个月,她已经写了30多万字的“成长日记”。100页一本的16开稿纸,她竟然写了18本。  相似文献   

4.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化名)睡熟了,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内容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王女士当即就愣住了:没想到女儿人生的第一篇日记,竟然要求母亲不要打骂她,而且稚嫩的言语中居然对深爱她的母亲充满了怨恨!  相似文献   

5.
教女有方     
刘娟 《社区》2005,(2):52-52
女儿的一本日记足足让我破译了好几天。记得那天女儿放学回家,一改以往先看电视、吃零食的习惯,一声不吭地跑入自己的房间,直到吃晚饭时,三唤五请才出来,匆匆扒了几口饭又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女儿怎么了?第二天,女儿阴着脸上学了。我不顾丈夫的劝阻决定偷偷看看女儿的日记。谁知,女儿日记的第一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日记属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偷看者,请悬崖勒马。”女儿早已做好准备。死丫头,就是万丈深渊,我也要跳下去。怀着为女儿着想的心情,我继续翻开日记。天啊!丫头的日记不是英文,便是符号、数字:“她带着她的恐龙GG(哥哥),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6.
君君  明德 《华人时刊》2010,(2):74-76
她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打工妹,她全身带着故事,她用内秀与真诚,在霓虹灯下执着地追逐梦想,一首《爱了·累了》唱红后,她成长为新一代“华语歌坛时代美女代言人”。从一个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到唱作俱佳的全才艺人,是怎样的磨练和蜕变,让一个年仅22岁的女孩华丽转身,她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作为广西时尚界的一姐,沙小丹是一个很有气场的女人,与她在一起,你会不知小觉被她吸引;她的观点,她的想法,她对生活的感悟,对女人角色的理解,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角.她的优雅,她的知性,就像她和她衣橱的故事.在她看来,衣橱是一个女子从女孩成长到女人的物的见证,它见证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成长过程,承载了女人一生的梦想.在这小小的空间,一套衣饰就是一个人或悲或喜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王天抒 《新少年》2022,(Z2):24-25
<正>在哈苏庭的日记里有一行漂亮的字迹:“要好好学习,更要快乐地生活,无论多疼多怕都不退缩。夜再黑,太阳升起时,新的一天就来了。”虽然病魔折磨她小小的身体,但她早已坦然接受生活的历练,她阳光明朗、温暖善良,展现了新时代好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就读于阜新市实验小学的哈苏庭,幼年时患有一种罕见疾病,多年来,打针、吃药、手术贯穿了哈苏庭的一路成长。只要不去医院,她都风雨无阻回归校园。大辫子、高个头儿、红校服,这是六年二班课堂上哈苏庭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甲戌年(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张謇应邀赴东南重镇江宁任发审局记室,十余年的游幕生涯由此发端。令张謇庆幸的是,在获孙云锦识拔的同时,又懈了对他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吴长庆。在学业上,张謇先后考入钟山、惜阴书院,接受著名学者李联王秀、薛时雨,尤其是张裕钊的指点。人生有许多稍纵即逝的机遇,张謇恰于是年把握住了上述机遇,自此开始了全方位的发展。甲戌年日记是张謇该年份游幕问业的忠实记录,保留有许多鲜人为知的珍贵资料,给日记注释将有助于解读张謇最终成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的早期成长轨迹,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钟江 《社区》2004,(8):46-48
一本名为《父亲对生命的最后倾诉》的新书面世了,书中记录了作者张小木在父亲人生最后两年中与她的心灵对话,以及父亲在日记里抒发的对人生的感悟。在这场特殊的对话中,女儿以朋友的身分走进了父亲真实的内心世界,让父亲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可乐》2008,(6):42-42
苦练手语打官司2003年7月.21岁的沈阳女孩刘晓敏来到墨尔本留学,就读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单间.房东是个聋哑老太。虽然和房东无法交流,但老人总是用微笑表达友善.对她很照顾。刘晓敏想,房东就像亲人.能和她畅快交流该多好。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7)
他和她是一对恋人,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了这座城市。他们租了一间房子,房子很小,只好买了一张单人床。单人床很狭窄,根本就容不下两个人的身体。她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习惯了一个人睡一张大大的床。现在就不行了,无法伸展身体不说,还有掉下床的可能,这让她多少有点不习惯。他喜欢抱着她入睡,抱得很紧。单人床空间本来很小,他又喜欢死抱着她,这让她很不舒服,就让他放开。他同意了,谁知下半夜不知不觉中,他又把她抱住了,像害怕失去她一样。这让她很生气:"你把我抱得这么紧,我呼吸都感觉困难。"但她多次提醒也不见效,他到下半夜还是会明知故犯。她怀疑他有什么毛病,要不为什么有抱人睡觉的嗜好。他看出了她的疑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户人家,家境十分窘迫,兄弟姐妹好几个,家里就两张小床。父母睡一张床,几个孩子就睡在一张床上,十分拥挤,常常会把一个孩子挤下床。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孩子被挤下床,  相似文献   

13.
这天雅伦一上社区论坛,网友星儿就凑上来告诉她一条新闻:“这周你上哪儿了?论坛冒出个好玩的新人——有个专门做花色豆浆给家人吃的老婆婆,把几天来喝的豆浆都拍下来上传,还有她自制的花样豆渣饼,自制的小咸菜,才两天工夫,她的帖子就被置了顶,成了论坛红人啦!”  相似文献   

14.
刚刚参加工作,我不免有些紧张,最怕看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这时,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同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是这里第一个向我微笑的人。看到她那张清秀的挂着微笑的脸,这一天我的心情就格外的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t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齐心 《可乐》2008,(5):25-25
那是怎样的时光呢?激情四溢,每天上楼,都如欢快的小鹿,踏着台阶,一路小曲儿相伴;薪水微薄,迎风踩着单车,努力向前,举头望天际,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那样的时光里,手持日记,一页页写得繁花盛开。日子如流水,一年走到尾。把日记从  相似文献   

17.
冷华 《社区》2014,(28):42-42
陶月是明珠路社区的一名普通网格员,今年31岁的她不仅人长得漂亮,在工作上也尽职尽责。自2011年当上网格员后她就一心一意地服务于她所管辖的居民小区,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不仅记载着四百多户居民的个人信息,标记着特困户们的生活状况,更承载着网格员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0,(5):15-17
一、安妮&#183;弗兰克(1929—1945) 安娜莉丝&#183;玛丽&#183;“安妮”&#183;弗兰克是一个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生的犹太女孩。在她身后出版的日记使她为世人熟悉,日记记录了她在二战中德国占领荷兰时期的躲藏经历。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20.
电影院里诉心事 快期末考试了,老师与学生都在做最后的冲刺--复习. 这天放学后,青青从我身边走过,塞了一张纸条在我手里,转身就跑了.这是她一贯的风格,似受惊的小鹿怕正面与人交流,她小鹿般的眼睛闪着单纯的光,黑白分明的眸子让人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