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阶段经济行政垄断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垄断扭曲了市场竞争与价格的关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行政垄断是我国主要的垄断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垄断有其特殊性,通过分析行政垄断在我国形成和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重大危害性,给出了消除行政垄断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对垄断的认识过程和垄断的本质 ,从垄断产生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判断标准、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以及垄断势力的影响范围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新特点 ,提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对作为竞争结果的垄断应该更为宽容 ,并提出了我国当前反垄断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各国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制度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国有化和规制。鉴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大部分是由国家控制,以及民营资本的“民间性”特性导致民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和困难,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放松型规制上。民营企业准入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同时也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参与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性垄断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指具有行政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而形成的垄断。它的产生源于政府对经济过多过细的管理,源于我国经济的条块分割、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存在。行业垄断、地区垄断、行政性公司是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行政性垄断的危害是它不但破坏了有效竞争,妨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而且还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妨害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由于行政性垄断不同于一般经济性垄断,对它的治理应该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互联网平台发展与数字反垄断呈现趋严的态势,而传统规制理论不足以为数字经济反垄断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数字平台的规制创新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分析平台企业价格竞争行为,重新识别数字经济垄断问题,剖析数字平台隐形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1)当平台企业在两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均高于边际成本时,相比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双边市场中竞争性平台企业的价格水平均下降。而当市场间存在交叉补贴时,在受补贴市场中,竞争可能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2)垄断性平台企业的市场势力不再满足于勒纳指数的“倒弹性”特征,交叉网络外部性导致双边市场失灵,同时也限制了平台企业运用市场势力进行价格加成的能力。(3)为了达到社会最优价格,政府需要通过产业政策或规制政策抵消平台一边的消费者对另一边创造的外部贡献,将交叉网络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弥补消费者进入一个市场的私人动机与社会动机的偏差。(4)平台企业借助买方信息优势,形成对卖方的纵向控制,导致平台隐形垄断。政府需要对平台企业的“买方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激励平台企业与平台内经营者尽可能真实地向消费者展示平台厂商的内部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邮电业改革重组后 ,邮政和电信分离 ,电信市场经历了由垄断向寡占的过渡 ,电信市场中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 ,电信资费水平的偏高与消费者的预期一直存在矛盾 ,同时价格管制与增进市场竞争也存在两难抉择。为此利用寡占理论对中国电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 ,力图解释中国电信价格竞争的成因 ,并提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和电信价格管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垄断会限制竞争,降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的产生及其特征,指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同时阐述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行政垄断是政府和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地区垄断、行业垄断、政府限定交易与设立行政公司。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利益机制的不健全是行政垄断产生与存在的主要原因。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不同,在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其危害更甚于经济垄断。反对行政垄断,必须加快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步伐,在反垄断法中应明确界定行政垄断的确认标准,将行政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并设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权威的执法机构,以保证反行政垄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垄断竞争视角下的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垄断竞争理论为出发点,并结合全球化时代竞争的一些新特点,分析了技术标准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暂时的)垄断地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垄断竞争理论延伸到国际竞争领域,得出了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实质上是国家与企业共同在国际竞争领域中通过技术标准来谋求垄断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静态博弈中的古诺产量模型、豪泰林价格竞争等模型来分析我国银行业各市场竞争主体在不同市场条件下所采用的竞争策略,同时将竞争博弈模型扩展到多个博弈主体,促使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更加贴近,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更具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企价格垄断不仅损害了市场自由公平竞争,也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升,更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以可竞争市场理论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和反垄断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为反垄断法规制该类行为提供了正当性与可行性。我国国企价格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路径应重点从确定规制的基本原则、确立规制的具体类型及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企垄断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限制市场竞争而对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阻力,使得国企改革成为焦点,在此主要分析我国国企垄断的类型及现状,探讨国企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垄断是指知识产权人凭借其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反垄断法应当规制知识产权垄断,而制裁的方法则用解除知识产权垄断。由于知识产权垄断,产生了信息的垄断,进而形成和发展了市场垄断。它的无形性和“合法性”使传统反垄断法无法规制。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应当制定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垄断。  相似文献   

16.
自然垄断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的特征,但也会由于垄断而导致诸如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组织管理低效率和动态技术低效率等负面效应,因此应该对自然垄断产业中的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进行合理划分,在非自然垄断业务中引入竞争,以逐步消除自然垄断产业传统管理中垂直一体化经营和行政垄断的弊端,但改革中应正确区分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实施渐进的改革战略,我国铁路运输业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对其他自然垄断行业的管理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垄断以行政权力为后盾,以种种限制、排除竞争的垄断行为为表现形式,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不利于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导致腐败现象和特权阶层的产生,不利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毁损国家行政机关的名声和形象,导致其权威性、公正性和公信力下降.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绊脚石,有必要予以限制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和谐,主要源于垄断:权力垄断滋生非法收入,资源垄断导致不合理收入,价格垄断扭曲收入分配。反垄断是实现收入分配和谐的重要途径:完善权力民主机制,消除权力垄断;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减少并规范资源垄断;强化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机制,消除价格垄断。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首要的是反价格垄断,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的生产者为攫取高额利润实施的价格行为限制或阻碍了竞争.这种通过人为控制价格形成的垄断是垄断的核心和基本手段.在我国经济性价格垄断体现为滥用市场优势操纵价格的行为和价格联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