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只要你登陆招聘网站.搜索IT类别一栏,就会发现有很多公司都招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位。统计显示.工程师类招聘常居前列,其中计算机和信息工程行业技术职位、电子行业等工程师职位占据了全年发布职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2.
"两头尖"给三校生以机会据国内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软件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因此,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机会很大,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将达到35万-40万人。但从软件行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呈现"两头尖"的状态。一头是高级人才--软件项目经理告急,一头是初中级软件工程师少。目前,中华英才网传出信息,在职场排行榜中,软件工程师与硬件工程师一样,处于"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的前几位。据了解,去年11月份,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决定分别在北京、上海和珠海三  相似文献   

3.
来自中国人才热线数据,盘点 2005年才市,庞大的人才需求的刺激以及可观的薪酬,使得“软件工程师”坐上了2005年最走俏的职位排行榜。预计2006年伴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因此,若想高薪就业,投身“IT”行业不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们发现:IT软件人才呈现两头紧缺、中间不足的忧虑状况,即一头是IT行业的基础性编程人员紧缺,另一头是软件管理人才紧缺,中间的在职IT从业者急需再“充电”。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目前有33.5万从事软件工作,与印度相比至少缺20万软件人才。仅上海市一个城市的软件人才目前只有3.2万人,到2005年至少还有6.8万人才的缺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热点——软件外包业务(outsourcing),在我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文章从分析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总结了IT职业英语在我国软件外包行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据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软件产业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仅上海目前的软件公司到2005年前就需要10万软件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上海市场中,IT软件专业人才仅有3.2万人,因此到2005年之前至少缺口6.8万人。  相似文献   

7.
职场风向     
<正>中国IT培训市场分析报告三类人今年易就业近日发布关于中国IT培训市场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2008年以下三类IT人才就业前景看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游戏测试人才、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正>软件工程师:年薪6万—15万元。职业前景:高端软件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是职场中的宠儿。系统集成工程师:年薪8万—20万元。职业前景: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系统集成人才一直是IT人才链上的软肋。所以,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融资、资本运作: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万元不等。职业前景: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  相似文献   

9.
秋雨 《今日南国》2009,(5):22-22
日前,某知名人才机构网络调查统计数据称,今年一季度,虽然全国人才需求量较往年同期下滑明显,但“强者恒强”的格局依然存在。在目前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基建、IT、餐饮服务、医疗、移动通信和教育培训行业仍被看好,并有望成为今年人才需求的亮点。在这些行业中,又以销售、市场公关、IT技术三大类职位比重较大,占到总需求的近四成。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外包是全球IT业发展的大趋势,为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的印度和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我国的软件产业迫切需要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人才。软件工程方向是培养软件人才的一个好的起点,需要解决好教师问题和实践教学基地两大问题,借鉴国际、国内优质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特色,构建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专家观点:模具工业在国外被称为"工业之母",因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模具,特别是汽车、IT、家电、建材等行业的产品大多由模具成形,故模具工业随上述行业快速发展而获得更快发展。但中国目前国产模具市场满足率只有74.7%,2003年进口了13.7亿美元的模具,这说明中国模具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上海模具行业近几年以17%的速度在增长,去年达到了21%的增长率。由于模具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模具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人才脱节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不少企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业务发展受到"阻塞",模具人才的短缺现已成为制约模具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估计,模具设计和制造缺口在1万人左右,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模具人才更是短缺。  相似文献   

12.
赢在路上     
<正>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赢在路上》是中国第一本从招聘与求职双重视角解构职场的书。也是人生规划的实战启迪书,作者王雩辞掉国企工程师职位转而做销售。她二年多时间,辗转三个行业,从秘书做到中国市场总经理。当IT行业进军中国时,不懂英语、计算机的她硬是闯进了世界500强的IT公司,靠着惊人的学习毅力和天才销售绝技,把价值500万元一台的打印机卖到  相似文献   

13.
媒体链接     
2005行业前瞻 IT业。软件工程师、财务会讣、销售员、夜间兼职数据处理文员、安全顾问、硬件工程师、客户服务员、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等的需求靠前,而这种需求,在2005年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IT行业专家的极度匮乏已成为IT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仅美国就缺口40多万,其中尤以WEB设计,网络管理、软件设计人员最为短缺,你要想成为一个世界专家吗?那么你必须拥有国际公认的IT证书。现列举一些国际上较权威的IT证书考试,供参考。 NOVELL资格认证 http:∥education.novell.com/certinfo/ NOVELL在1985年全球第一家推出CNA(NOVELL授权网络管理师)教育资格认证,并于1990年、1994年先后推出了ENE(NOVELL授权网络工程师)和MasterCNE(NOVELL授权高级网络工程师)、1997年第一个推出专门针对Internet领域的CIP(授权Internet专家),  相似文献   

15.
从印度软件产业看中国软件产业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 ,但是印度在软件产业上已经超过我国很大一段距离。印度主要利用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本国大量的计算机人才 ,使自己的软件大规模外销 ,成为目前除美国以外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我国和印度在许多地方存在相同之处 ,为什么我国软件产业会落后那么远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状况 ,并初步探讨了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和印度都是承接软件外包的大国,虽然印度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不如中国,但是在软件产业,印度拥有自己的优势: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印度拥有合理的人才数量、素质和人才结构。人力资源是发展软件产业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发展软件产业中,人力资源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外包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匮乏,员工的流失以及员工结构的不合理都是制约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原因。为此,我们应该为软件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现有的教育体制,培养多层次人才,以及改革高校的软件人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雨轩 《金陵瞭望》2011,(24):17-18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聚焦软件产业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明确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建设为核心.加速发展南京软件产业。2010年.南京软件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获国家工信部批准.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相似文献   

18.
由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余波未平,诸多行业的企业受其影响,减少招聘规模,软件行业也不例外。怎样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软件行业的从业者中不乏对行业酷爱的人,他们可能学历不高或者文化课成绩一般,但他们对编程有着无限的热情和极高的天赋。这一行业的企业大多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类人,只要拿出勇气,让企业看到自己的特长,往往能够顺利谋求到一个理想的职位。但是,对编程工作格外热爱的学生毕竟属于少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份工作是既不热爱也不排斥。他们虽不精通但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也不打算转到其他行业发展,只想留在软件行业打拼、奋斗。那么,这样的毕业生怎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韩璐从事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多年,她认为,良好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数量相当、结构合理和高素质的软件人才队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撑,因而培养高水平的程序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各类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软件产业的发展形势和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研究与建设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讨论了程序设计课程群研究与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网信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复合型翻译、人才中介师,项目评估管理员、反倾销专业人士……虽然对多数中国百姓而言这些行业依然陌生,但企业却已不约而同地把招揽人才的目光投向其中。金融、IT、管理、农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熟悉世贸组织规则、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