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语言学基础理论与个体言语行为的关系来看,语言学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并强调研究动态的言语规律。语言的符号职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语文教学还要发挥语言的心理功能,利用语言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旸 《北方论丛》2015,(5):14-17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识到了“言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并在“孔门四科”中专门设立“言语科”,对于“言语”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待语言的方式和策略的总的纲领。对“巧言”的批判态度构成了孔门言语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对后世文学观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种言语观,分别是“讷言”、“雅言”和“辞达而已”;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语言修辞,以语音的雅正和语词的文饰来要求语言的表达,以“礼乐文化”来要求语言的内在意义,这样的孔门言语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权势”与“等同”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社会关系,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势”和“等同性”的标志。对比研究发现,中西方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不同,权势与等同因素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同,在话语交际中则反映在不同的社会称谓、亲属称谓和人称代词言语行为以及指令言语行为、话语权的控制等言语行为方面。研究有助于人们使用恰当的言语行为来正确处理权势与等同关系,避免中西方文化交流冲突。  相似文献   

4.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特别是“言”与“行”、“说话”与“做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塞尔以言语行为为轴心,把语言、社会和心智三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在语言哲学、认知科学、语用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言语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对语言科学来说,还是一个研究和讨论得很不够的题目,而在同时,这又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题目。正确地论述这个题目,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与政治、语言与思维、语言学的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言语及有关问题开展讨论,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正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不少分歧的意见。这些分歧的意见不仅涉及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的界限(是言语包括言语作品,还是言语作品包括言语),涉及对语言和言语本质的认识(言语有没有阶级性),而且还涉及要不要划分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也就  相似文献   

6.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礼”与“仁”的哲学基础上的,与“德”、“行”等范畴互为联系,构成实用主义语言观。从“正名”哲学思想下“名实相符”的内在逻辑,君子立身“慎言”观的言语价值、言行一致、言语忠信,以及“实践语境”中的言语行为等方面具体探讨孔子所提倡的言语行为规范如何反映孔子心日中君子的理想标准、如何体现其“礼”与“仁”的思想,并进而折射出孔子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发展至今,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对修辞和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做一次总结性的归纳与概括,使之更加清晰更加条理化呢?我以为是可以的。 全面而系统地深入考察修辞和修辞学,我们会发现,人们,尤其是语言大师们竭尽其能,精心运用语言的全部过程,其实只是如何将语言运用中的“三个点”完美地协调到“一条线”上,使之成为有机的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古今中外的修辞学家们为之潜心研究的实质,也不过上述三个点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点就是笔者在蒙古语修辞学研究中经常提及的:内容,表达,效果。 “内容”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表达”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形式:“效果”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反馈或言语目的实现形式。于是我们又可以分别换称三个点为“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歧义现象和语言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语言语词、语句的“多义性”是语言系统中不确定性的一种表现。确定与不确定,单义与多义,模糊与精确,具体与概括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多义性是应当排除的,但是如果语言使用者在交际活动中考虑不周,或一时的疏忽,没能排除这种多义性,就会影响交际活动的进行。这就是所谓“歧义”。从根本上来说歧义现象并不是一个语言理论或语法问题,而是一种逻辑错误。任何自然语言(民族语)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又是从属于言语(语境)大系统的。对语境的依赖性是自然语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语言研究中就不能把语言系统和语境及其所依存的文化传统割裂。  相似文献   

10.
文本是言语     
"文本"是解释学的重要范畴,解释学就是研究对文本的理解的。解释学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文本是一种语言的存在。语言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语言"和言语。言语是活的语言,是使用着的语言,有说话者(作者),有听众(读者),有语境,有所指(文本的意义),有个体性的特点,一旦言说,言说不可改变;而"语言"是对言语的语文学抽象,指人们在言语时能使用的语词的发音或字形、词义(能指)、语法、体裁等,它不是使用着的语言,是"死的语言",没有言说者,没有听众(读者),没有语境,没有所指,没有个体性而有区域性、民族性,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文本作为语言的存在是言语,包含着"语言"而不能仅仅看作是"语言"的存在。确认文本是言语这一事实,对于解决"人的历史活动是不是文本?"、"什么是文本的意义?"、"文本有没有原意?"、"文本的原意能否被读者把握?"、"理解有没有正确性问题?"、"理解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理解和认识有什么区别?"、"解释学和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等解释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解释学应当尊重文本是言说这一事实,一切与这一事实相符合的解释学理论是正确的,而一切背离这一事实的解释学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蔡曙山 《学术界》2007,(3):7-17
约翰.塞尔是认知科学最早参与者和创建人之一,在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哲学、心智哲学、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篇对话中,塞尔教授就言语行为理论和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和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哲学、人工智能和“中文房间论证”以及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其他重大理论问题表达了他的深刻思想和真知灼见。塞尔教授还对清华大学目前正在开展的认知科学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中国学术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Ф.деСоссюр于20世纪初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利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网络语言娱乐性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制约机制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为从语言功能视角阐释网络语言娱乐性的实现方式及其根源等问题,运用了比较分析和例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说明网络语言的内涵及其存在形式的双重性特征,介绍了语言娱乐功能的内涵和陈望道先生的“辞趣”思想,通过网络语言在形趣、音趣和意趣方面的例证分析,对“辞趣”理论实质从语言娱乐功能实现角度重新进行了梳理,指出网络语言娱乐功能具体实现的语言结构形式途径,认为网络言语交际中娱乐性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物质条件和主体内在需求的合力,因为使用了网络媒介,所以才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网络言语交际形式.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产出的模型普遍认为,言语加工是一个语义-句法双阶段编码的过程。I.M. Schlesinger提出的言语产出模型反主流而行之,认为言语使用是一种基于语义编码的单阶段过程。“单编码”和“双编码”的认识分歧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混淆:“基于行为的模型”V.S.“基于能力的模型”、“认知经济性”V.S.“理论经济性”,以及“人类语言使用”V.S.“人工智能”之间的模糊不清。Schlesinger的“单编码”模型正是在厘清这三者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其背后的理据和心理学基础对于当今心理语言学的建模思想和学科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若要发展为一语和二语产出模型的蓝图,Schlesinger的模型在句法启动预测性、功能词加工机制的阐释力以及二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依赖的解释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算作语言优点的.只是正确.简练.流畅,这是纵然一个最庸碌的庸才,也可以从按部就班的艰苦锤练中取i?的”.可是,“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一切真正有作为的作家无不以建构与自己的个性和生命体验相契合的言语方式为己任。沈从文是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早在三十年代即…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单位应在语言和言语这两种不同层面上分析,而别为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研究汉语语法单位就是研究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的错误就在于没能有效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语法单位。言语单位是从言语链条中切分出来的,而语言单位则是从切分下来的言语单位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言语单位体现的是差别性,而语言单位体现的是同一性。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以及开创性的语言价值学说为我们解决汉语语法单位的同一性和差别性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主要集中在后期。在40年代中叶(1946年)写的《关于人本主义的信》中,他明确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代表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命题。在50年代,他又对语言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思考,提出“语言是大行(Ereignis)的展示”这一独特的观点。纵观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确定,“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命题的真正涵义究竟是什么,“语言是大行的展示”说的又是什么,“语言是存在的家”与“语言是大行的展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海德格尔后期的这种语言思想的实质何在,这些问题应是理解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内80年代以来对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更是很少见到。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对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语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语言是一种“以形达意”的无声语言。本文探讨了空间语言的非言语意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语是一种“以形达意”的无声语言。本文揭示了非言语语的交际功能,非言语语与文化的关系,非言语语的组成及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最核心、最基本的的任务。但是,语言教学究竟应该从何入手?遵循什么途径?为什么讲了那么多语言知识,做了那么多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仍然起步维艰、容与不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也是中学生产生“语言痛苦”的症结所在。一般教科书和语言教学论著虽然已经做了许多丰富的知识介绍,经验描述,技巧列举,可是,往往是对已生成的语言进行理论分析,并没有对言语行为的变化过程加以说明。这就给人01一个误解,以为语言基础知识就是语言规律,遣词造句的技巧就是语言能力,熟读和记诵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