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孔子》的上映,引起了很多人对了解真实孔子的兴趣。因为时代久远,已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但我们从历史典籍中可以了解一些有关孔子的真实情况。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相似文献   

2.
一 一门崭新的科学──人才学──正在神洲大地上破土而出。人才学的 出现,反映了正在这块土地上兴起的一个伟大时代的需要,也是这个伟大 时代的必然产物。 恩格斯曾把十四──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称为“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并对这个时代的那些“在思维  相似文献   

3.
随着平王东迁,酉周这一被孔子誉为“郁郁乎文哉”的辉煌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过去。历史,正走入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旧的文化已经衰落,新的文化转型却没有完成,这就使春秋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一个新与旧之间的断裂带。一方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文化本身特有的惰性,使春秋人仍背着旧文化沉重的包袱,多年父权文化的浸淫,使春秋人无法很快从旧文化中走出去。旧的文化心理根本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于是我们发现,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周人心理充满了困苦、迷惘和不安;那种迷失精神家园、无家可归的孤独充满了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仪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5,(6)
"四个全面"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体现了问题导向、科学思维、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四个全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或者说这个整体由四大系统构成,即目标系统、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控制系统。让这个系统的整体有机协调运作,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任务,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世光  Liu Huawen 《孔学堂》2022,(4):97-109+202-212
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有大量关于孔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孔子形象。有的形象继承传统,如圣人形象;有的形象呼应时代,是根据当时官方的教育宗旨大力塑造的结果,如爱国、尚公、尚武、尚实的形象;有的形象面向未来,意味着建制化儒学解体后孔子的新定位,如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不同的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关于孔子形象的多元化认知立场,又反映了清末教科书编者在尊重中国文化传统、遵循官方教育宗旨和顺应思想文化巨变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出现时,容易蜕变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却是道义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际关系中崭新的一伦———“师生”,奠定了古典时代师生关系伦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3,(23):18-21
各位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一个和谐的中国走向世界”。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因为这个演讲会的主题是“新新中国,走向世界”。而什么才是“新新中国”呢?主办方在这个会议筹办时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希望提倡民众要“不抱怨”,甚至还想在中国推动一个什么“不抱怨”的运动。对此,我心中充满了疑虑。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一个十分可贵的内容。虽则到了宋代才由教育家朱熹把它概括为“因材施教”,但它实际产生的时代却要早得多,其首倡者是两千年前的孔子。  相似文献   

10.
生命在于运动。新陈代谢的终止是僵尸的“诞生”。人们常带挖苦的口气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孔子。”从某种角度来理解,这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讽刺,还不如说是对儒学的赞颂。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儒学历尽人间桑沧,其至尊地位却巍然不动。究其原因,就是儒学有极大的思想容量,便于吸收新的思潮,不断产生新的“孔子”。早在战国时候,儒家内部就有点“百花齐放”的样子,当时就有好几个思想面貌不同的“孔子”。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墨家。它一诞生就虎气生风,对儒学发动猛烈的进攻,史称“儒墨显学”。墨家在逻辑学与物理学方面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  相似文献   

11.
林乐昌 《唐都学刊》2013,29(2):20-23
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价值观念;仁学,则是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部分.至北宋,包括张载在内的理学家对孔子仁学做出了种种有价值、有深度的新诠释.其中,张载对孔子仁学的诠释尤其令人瞩目.以“仁智”统一这一问题为中心,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张载哲学对儒家传统仁爱观的突破,二是张载对“欲仁”与“致学”关系问题的诠释,三是张载对“仁”与“礼”关系问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宽容的福报     
爱出者爱返,福出后福回。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所谓"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人生在世,处世要宽容,做人更要宽容。汉宣帝时,有一位丞相叫丙吉,这个人人  相似文献   

13.
梁忠 《唐都学刊》2014,(5):60-63
发展不仅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层面的含义,而且还有深刻的哲学层面的含义。孔子作为一个站在时代高度的思想家,立足于其所处的社会现实,从发展理念、发展内容、发展动力到发展目标等多方面阐述了其所在时代的社会“向何处去”等有关发展问题的系统的思想主张,从而建构起足以称之为“发展哲学”的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精神基石,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发展的“中国梦”之源。  相似文献   

14.
申鹏宇 《学术交流》2012,(5):130-133
孔子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我们今天重新检视孔子的思想发现,孔子面对时代课题———周文疲敝提出的解决之道所树立的宏规,一直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人心灵的塑造。孔子在解决时代问题上继往开来,承认周文的礼乐价值,同时又对其改造,疏通文化生命,指点内在的人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开始自觉,文化价值载体从群体转向个人,关注重心从"天"向"人"转化。在德性人格的成就上,孔子确立的一个人的人格应具有内在人格世界的深度、天人相通的高度、成己成物的广度三种维度,明确了人格塑造的方向。孔子在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上且破且立,既破除了人生在世的生理、地域等的限制,又贞定了人生应以成圣为方向,同时标示了儒家之道在世俗的人伦日常中展开。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的忠实记载。虽然后人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行束脩以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这五句孔子教育名言有传统的主流理解,但事实上也存在一些不同见解。对于五句教育名言的确切解读,应该从孔子整体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智慧、态度、方式方法,以及词源学、语法、训诂和常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获得更为科学的新解。  相似文献   

16.
今道友信以西方存在主义美学为参照,对中国儒家美学重新加以阐释与改造,以使它具有时代色彩和现代性。他对孔子美学的主要范畴“诗”、“礼”、“乐”重新阐释界说,从而赋予儒家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以新的意义,显现出现代人文主义的特点。但今道友信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具有非历史主义倾向、非理性主义色彩和非科学成分,暴露出存在主义哲学立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一九二○年一月,茅盾就提出:“最新的不就是最美的、最好的。凡是一个新,都是带着时代的色彩,适应于某时代的,在某时代便是新;唯独‘美’‘好’不然。‘美’‘好’是真实。真实的价值不因时代而改变”。在这里,茅盾提出了真善美的思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联系,认为只有“真”,“美”与“善”才有生命、有价值,不为时代所局限。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哲学观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天俊 《求是学刊》2002,29(6):21-23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9.
马金海 《社科纵横》2006,21(6):146-146
“不言之教”这个教学原则是孔子提出的。“不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言”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教”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2,29(6):9-11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