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观点,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的方向和原则。 一、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因的认识 认清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是正确理解两权分离方式和设计两权  相似文献   

2.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是必然的。这一点已经被大家所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理论研究的深入,还有必要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的含义和界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一个由内部几个层次或环节构成的既分工又衔接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各个层次或环节按照它们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划分和确立各自相应的经济职能、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从而推动这个体系协调运转。具体说来,国家处于宏观层次,部门和行业处于中观层次,企业处于微观层次。国家和企业之间,在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包括宏观与微观)和分配权诸关系方面,只有分权,不应搞“两权”分离。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处于综合层次,在所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权诸关系方面,应享有总代表权和总决策权。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基层单位和生产经营的主体,对本企业范围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权体现的占有、支配、使用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营权和分配权,应享有直接代表权和决策权。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实行这种经济结构,既能坚持全民所有制,又可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学界经常引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论述,作为证明我国当前国家所有权应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以后,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控制,又要搞活企业。这两个方面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和改革同步进行。本文仅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问题谈些认识。一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所谓宏观经济管理是指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从整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全局性的管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实际上就是指行政管理方法和经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学界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中取得了几个突破:突破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现一元化公有制的传统观念,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具有多元性;突破社会主义公有制只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传统观念,提出以全民、集体为主体药经济联合,也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突破全民所有制就是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的传统观念,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突破集体经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现方式王兰萍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我国已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也由国家完全控制所有权转变到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两权分离)。然而,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仍落后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现方式王兰萍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计划多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也由国家完全控制所有权转变到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即两权分离),然而,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情况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必然是利润。  相似文献   

10.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简称为企业经营权)是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法权观念。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将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从而造成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管理体制,企业实际上变成了只听上级机关指令而行事的附属物。这一状况不仅限制了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者的生机与活力,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助长了吃“大锅饭”的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如何解决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关系问题,实质上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矛盾统一的问题。本文拟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关系,论证两权离合的历史趋势,为深化改革抛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处理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两权基本分离的具体模式如何建立,企业自主权如何扩大,国家所有权如何运用等问题,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两权分离及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实质,是指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法律关系时,既要保证国家对国营企业所具有而对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没有的某些“特权”,又要使企业富有生命力和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特别是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关系,方法就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领域不仅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及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外资经营制形式,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利载体上也存在国家所有权、企业经营权。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租赁、承包、各种经照责任制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第三种以自然人为主体支配全民企业财产权利——代理经营权。全民企业财产权利载体呈现出“所有权——经营权”“经营权——代理经营权”三种支配财产的物权形态,形成两个层次的物权关系。理论上正确认识全民企业财产权利载体上的三种物权形态.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审时度势地将这种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各种经营责任制的健康发展,而  相似文献   

14.
国营企业产品的所有权问题涉及到企业和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后的关系问题,说得明白一点,是个权益分配问题。对此,基本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因此,国营企业的产品仍属于或基本上属于社会或国家所有;另一种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认为“国家所有,企业经营”决定了“企业运用国家的生产资料所生产的产品属企业所有而不属国家所有,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国家是不能无偿调拨的”。我对上述两种观点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讨。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搞活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原则。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既能够克服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弊端,又不会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相反,只会增加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使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围绕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一中心进行的,并取得了许多经验和很大成就。今后,还要继续围绕这个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营的对象是企业的财产,生产资料所有者对这个财产拥有所有权,同时就拥有经营权,并承担经营后果责任即盈亏责任。当生产资料所有者有条件直接行使经营权时,他应该为经营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叫无限责任。当生产资料所有者没有条件直接行使经营权时,他们对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受到客观的限制,根据权责对等原则,他们承担的经营后果责任也应有限。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责任特点决定企业责任特点,我国的企业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权责安排方面和企业责任特点方面都存在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法学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曾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十分有益的。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也是一个层次的所有者。”①另有人认为,“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后,还必须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对生产资料有一定的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反映。”②还有人认为,国家和企业都具有对财产的权利,“这种双重财产权就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③我认为这些看法虽有一定的见解,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了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这一根本原则,因而不能充分揭示国家所有权的本质特征,必然会影响妥善解决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通过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使企业真正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的法人.经过几年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从先前的适当分离发展到目前的完全分离,实现这种分离的较好形式是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从1987年上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和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的意义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联系和区别必须在其本身的特点中去把握;“法人所有制”不能代替两权分离的原则,是因为这种提法以法的关系决定所有关系是说不通的;两重结构产权分离的设想欲将使用价值和价值产权分属企业和国家,由于忽视了二者的统一而事实上做不到;解决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后的自负盈亏问题,在于区分国家产权盈亏和企业经营的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一理论的提出,突破了长期以来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固有观念,对于搞活企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决定》提出的两权适当分开,它的涵义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一理论,目前认识还不很一致。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决定》的科学理解,而且关系到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