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相似文献   

2.
储备干部的培训对于企业在进行基层人力资源开发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对于发展公司的骨干成员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案例以F专业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为例,并且以柯式(Donald. L. Kirkpatrick)所提出的培训评估模式作为评估架构,作为企业在进行培训效益评估的模式,以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精进。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规模、结构升级和外向程度三个维度对我国特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进行了回顾,在对比CBD发展阶段和外部条件差异、产业选择和区域分工差异、开发模式与要素集聚化差异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CBD差异化发展的特有规律,认为该过程实现是特大城市结构调整的必要阶段。最后,针对特大城市CBD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管理组织和政府职责转变等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IQ到EQ——智力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理论从单因素到双因素及多因素的发展,都源于研究者所采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变.但由于高智商并不会必然导致将来的高成就水平,研究者对智商(IQ)概念提出了置疑,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智力,如调查对比研究、追踪研究方法、移情测验等,使智力理论得到新发展.Salovey和Mayer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EQ).本文对IQ和EQ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对智力问题的研究应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耦合协调度低导致矿难事故发生的问题,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序参量法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耦合协调度模型。将应急管理系统分为应急目标、应急运作、应急保障、应急激励和应急约束5个子系统,构建了包含39个序参量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超级决策软件(SD)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序参量法对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以预防阶段作为基期,案例煤矿应急管理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准备阶段为0.052 5,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036 4和-0.300 7。案例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各子系统有序度在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阶段波动大,系统内部协调程度低,外在表现为整体协调度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树脂(HZ830)作载体制备出TBP浸渍树脂.研究了该浸渍树脂在氯化物介质中吸附铁(Ⅲ)过程中盐酸浓度、氢离子与氯离子的浓度以及萃取剂的含量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树脂对吸附铁(Ⅲ)的化学计量数的研究发现铁(Ⅲ)与浸渍树脂中萃取剂的结合方式为HFeCl4·2TBP.基于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和铁(Ⅲ)被浸渍树脂中萃取剂吸萃的结合方式,可以得出: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被吸附是萃取剂、盐酸及树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关键业务流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分销企业实行业务流程重组(BPR)为例,论述进行关键业务流程选择时的参考原则:满足战略目标要求、效率低下流程优先、重组阶段性收益最大化;提出关键业务流程选择方法的四个阶段:经营战略回顾、关键成功要素分析、现有流程诊断、关键流程确认.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二种含二环己酮草酰二腙桥的新型双核镍配合物 [Ni2 ( BCO) ( phen) 4 ]( Cl O4 ) 4和 [Ni2 ( BCO) ( NO2 - phen) 4 ]( Cl O4 ) 4 ( BCO为二环己酮草酰二腙 ,phen为 1 ,1 0 -邻菲咯啉 ,NO2 - phen为 5-硝基 - 1 ,1 0 -邻菲咯啉 ) .通过元素分析、IR、UV- Vis光谱和摩尔电导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断了 Ni( )离子的配位环境 .初步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测定表明 ,桥联配体 BCO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且形成双核配合物后杀菌活性明显提高 .  相似文献   

9.
马衡在1923年发表的《石鼓为秦刻石考》揭开了“石鼓文”研究的新帷幕。自是迄今的“石鼓文”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新学初盛”(1923-1949)、“相对沉寂”(1950-1979)、“全面发展”(1980-2005)。三个时期的研究各有特色,而以对石鼓年代的争论贯穿始终。目前对石鼓文的文学研究明显薄弱;宏观考察的力度也很不足;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也是当前“石鼓文”研究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唐律中对共同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是首犯处全刑,从犯减一等.对一些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的共同犯罪,在定罪科刑时则不分首从.在区分首从的情况下,唐律规定了对首犯、从犯、造意犯和教唆犯的处罚办法,又规定了因身份不同而处罚不同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2.
聚众犯罪的主体具有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特定性,不能称之为特殊主体。聚众犯罪是不同于一般共犯和犯罪集团的独立犯罪形态,聚众犯罪并非都是共同犯罪,当刑法分则规定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均应负刑事责任时,这种聚众犯罪就是共同犯罪;当刑法分则规定只追究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时,则应当看案件的具体情况。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并非都是主犯。聚众犯罪中的转化犯存在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承继共犯是共犯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特征是先行为人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犯罪,同时后行为人与先行为人形成犯罪合意,而且后行为人与先行为人共同继续实施该犯罪行为。承继共犯作为一种犯罪形态属于共同犯罪里的一种,不论在复行为犯还是在单行为犯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复行为犯中当先行为人实施了前行为之后,且造成了重结果的产生,根据共犯构成理论,后行为人和先行为人触犯的是同一个罪,但后行为人对先行为人所造成的重结果不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5.
西汉前中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历时较久的全民性的历史大反思,学术界称其为"过秦"思潮。这种思潮主要经历了从"论秦之过"到"倡汉之功",从"攻守之势"到"君民关系",从"法术治国"到"崇尚黄老"的三次转变,深刻地影响着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思想文化,其意义深远,对于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乏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共同正犯之“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根据在于参与人对结果的实现具有心理的因果性且共同分担了法益侵害事实,即共同性与正犯性的统一,这才是“共同正犯的本质”。行为共同说将共同正犯视为客观违法形态,不能正视“共同实行的意思”这一主观要素对于共同正犯之违法性的意义,无法区分同时犯与共同正犯。部分犯罪共同说纠结于共同正犯“犯的是哪一个罪”这种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并且在业已确定的共同正犯之外确定结果归属,不能说明“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理。所以,行为共同说与部分犯罪共同说不能独立承担共同正犯的认定,应当放弃这一对概念图式,而直接从“共同性·正犯性”这一真正的共同正犯本质上确定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和责任归属逻辑。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其中包含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时期语言的珍贵语料。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但各注本对于《太平经》某些语词的解释仍存在一些分歧。选取该经“观古”、“过觉”、“赤子”、“儿”、“颇”、“克志”、“愉愉”、“开心”、“仓皇”、“大神”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针对现有注本关于这些语词的不同注释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特别是围绕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之争,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面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于刑事司法实践,借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共同过失犯罪相关问题重新予以认定,并进而使之纳入我国共同犯罪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的划分、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无身份者与身份者共犯以及不同身份共犯情况下的定罪量刑是身份犯研究的主要问题。司法实务对上述问题往往是选择重法,即无身份者均可成为身份犯的共犯、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按照主犯或按照重犯定罪和量刑,有重刑主义和司法擅断的特点。目前刑法学界多从已然角度去考察国外身份犯理论,并以我国刑法第382条或者相关司法解释为基础,审视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割裂了我国刑法中有关共犯问题的具体规定,也未充分关注国外无身份者按身份犯定罪后在量刑上的实质平衡,更不用说考察我国自唐代以来刑法中关于身份犯共犯的合理规定了。从应然的角度审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贪污罪不属于纯正身份犯;无身份者不能成为纯正身份犯共犯;除法律明文规定外,无身份者与非纯正身份犯共犯以及不同身份者共犯应各定其罪。  相似文献   

20.
胡建次 《东方论坛》2005,(5):11-15,40
我国古典词学正变批评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明代为彰显期,清代前中期为兴盛期,晚清为深化期;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体派性、源流性、导引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