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朱德熙、卢甲文、馬真三位同志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4期,51—64頁上发表了一篇題为《关于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的論文,对現在流行的一种企图解决汉語一詞多类現象的理論。即“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理論提出評論,附带地也对高名凱的詞类理論提出意見。我們細讀这篇論文之后,觉得这篇論文,正如某些人所說的,①的确是給划分汉語詞类問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是从这缺口里流出的水却沒有流入他們所希望流入的渠道,相反地,却正好流入了他們所批評的汉語实詞沒有固定詞类的理論的大河、因为这篇論文虽然正当地批評了名物化理論的某些論点,但也有許多矛盾的論証,它不能証明作者們所认为正确的理論,它实际上反而証明了作者們所坚决反对的学說。  相似文献   

2.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人,特殊在他們的身體有所缺陷,更特殊在他們都以超常的努力,在藝術領域取得超人的成績,用藝術向世人展示特殊的“美”。 2002年5月13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在北京世紀劇院首次進行公演,向全社會“撩開自己的面紗”,用藝術告訴人們“一切生命都有尊嚴、權利和價值”。  相似文献   

3.
晉南北朝时代是佛教信仰流行的时期。佛教神学逐漸代替了中国固有的宗教信仰,成了当时宣揚鬼神迷信和灵魂不死信仰的主要势力。佛教神学家对灵魂不死的宣傳,更加精密化了,他們在宣傳这种信仰时,不仅跟中国古代的神秘論结合起來,而且又利用了儒道兩家学說中的弱点。这样,就使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問題的爭論,不能不走向一个新的局面。为了駁斥佛教的灵魂不死的信仰,摆在当时無神論者面前的任务是:生命終結以后还有来生嗎?三世因果报应論能够成立嗎?精神能够脫离身体永恆不灭嗎?而这些問題的实質就是物质和精神那一方面是第一性的問題。这个时期的無神論者,在环繞这些中心問題的斗爭中,进一步坚持了中国古代無神論和唯物主义的傳統,从而把对形神問題的理解,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夢的本貭的問題,一向都为人所注意。人們的世界观不同,对于夢的本质也有兩种截然相反的主張。有人認为夢是客观存在的特殊反映形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人則利用它的某些特点而加以唯心主义的歪曲和渲染,使之带有濃厚的宗教扣迷信色彩。 現代生理科学的领袖們,也曾在其著作中接触了这个問題。謝切諾夫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夢的唯物主义見解,主張夢是过去經驗的特殊結合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心理学史界,有一句大家乐于引用的名言,即:“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促的历史”(艾宾浩斯语)。这种说法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工作至少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到现在只不过有刚刚一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断言,世界上有人就会有心理现象的表现,某些心理现象很早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惊奇,因而人们就会尽其智之所及加以臆测和解释。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在还没有关于自己的身体构造的任何概念,还不会解释睡梦的时候,就有了一种观念,以为他们的思维与感觉并不是他们的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什么独特的东西——灵魂的活动,这种灵魂居留在人的身体以内,在人死后就离开身体了”。巴甫洛夫也曾认为:“人们一直在探讨心理现象,探讨关于他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事实,这样不知已经进行了几千年了!”这就难怪任何民族,即使非常原始,都对人的某些心理现象或精神生活各有其古老的传说和信念。  相似文献   

6.
句子是說話的基本单位。句子,不論长短,总是由詞組織起来的。詞和詞組成为句子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组織规则。人們把許許多多句子的結构加以分析、归納,得出了若干种在句子里起不同作用的結构单位,这种组成句子的結构单位,就称之为“句子成分”。现代汉語在句法分析上存在着两大問題:一是现代汉語的句子应該划分为哪几种結构单位,卽通常說的句子成分。这里面包括了划分成分的依据、句子成分的定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心理学是資产阶級心理学派之一。它的創始人有韋特墨(Max wertheimet),考夫卡(Kurt Koffka)和苛勒(Wolsgang Kohler)等人。他們开始是研究視見沄动。他們認为运动知觉不是許多空間连續的感觉的集合;在許多情境中,可以产生运动知觉而沒有运动的刺激。他們說运动是机体直接所經驗到的一种現象、称为“似动现象”(Phi—phenomemon)。他們認为这种現象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格式塔(gestalt)他們的这个学派被称为格式塔学派。巴甫洛夫曾經明确地說明过这个概念。他說:“首先,什么是格式塔主义呢?这是关于整体观念的一些拥护者、赞成者和代表們。应当在头腦里抱着和保持着的,乃是一种整体、綜合、体系,而不是一些个別的現象。真不知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的“普遍性形式”問题的討論中,馮友兰先生为要证明“思想的超阶級性”,找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論据,那就是他的“君”“师”分工、“道統”与“治統”相对抗的理論。在我們看来,这个理論的实质,无非是要人們承认一定的思想不是为一定的政治、一定的阶級服务的,因而这种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就真的是超阶級的,真的代表与“一个阶級的特殊利益”相对立的“全社会的普遍利益”。这里,馮先生不过“为了表明自己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又把思想“变成在历史上代表着‘概念’的許多人物”,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关于  相似文献   

9.
这本研宄马克思主义知识論的书一开头就說,大多数西方哲学家都不把马克思主义认真地当做一种哲学;这本书所支持的那种观点认为,大体說来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是一个粗糙而朴素的体系。戴弗萊斯还說,研究这样一个“在所有共产党控制的国家即在全人类三分之一人口中都感到需要的”体系,是重要的事。簡略地說,戴弗萊斯认为,马克思主义者自己所接受和使用的有两种标准:(1)邏辑明了性和一貫性的“形式”标准;(2)撇开經济或政治利益,对每个人是或应当是明白的“实貭”标准。关于第一种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分期問題,已爭論多年。至今大家的意見还沒有取得一致。有一派学者包括苏联的一部分学者在內,他們认为西汉也是奴隶社会。将奴隶社会的下限定在东汉末或魏晉时期。这种主張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作者是贊成后一种意見的,认为西汉是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当同志們对西汉社会性貭問題展开激烈爭論的时候,我也曾反复地考虑过这个意見是否能够成立?是否还受有傳統的影响?考虑結果认为是沒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最近我又仔細地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中有关中国封建制度的若干論点,更加坚定了我以前的想法。下面我就将学习毛澤东学说的一点体会,談談个人对西汉社会性貭的粗淺見解。个人水平有限,学习也不够深入,恐怕錯誤很多,請同志們多加指教。  相似文献   

11.
目前“紅楼夢”研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最主要的分歧莫过于这样一个聚訟紛紜的问題:“紅楼夢”是不是市民文学? 据我們所知,主張“紅楼夢是市民文学”的說法是在1954年开始的批判資产阶級唯心主义思想的运动中出現的。許多文章的作者都对这个問題提出了正面的主張。他們的说法,归納起来,主要是:“紅楼夢”是“代表十八世紀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資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的作品”,它反映了“新兴市民社会力量的要求”,反映了“市民思想”,反  相似文献   

12.
一公理方法在現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来这种方法并且开始应用于一些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中。有关公理方法的問題一直是邏輯中証明理論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数理邏輯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关于公理系統性质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結果。这些結果不仅在数学上而且在哲学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們說明了,二十世纪以来,在数学基础方面曾經出現的某些唯心主义哲学流派是錯誤的。其中有的結果还与控制論的一些基本問題有关。本文企图陈述这些結果,并簡单說明它們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長期以來,經济学界对財政的本質進行了爭論。其所以爭論,这是因为,財政这一特殊的經济现象具有强烈的歷史性与階級性,人們对財政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加上人們去探討时,在思想方法上又不尽一致。所以,对財政本質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毛澤东同志指出:“每一物質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現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可見,  相似文献   

14.
一、神話傳說對認識原始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 原始社會的神話並不是原始社會的歷史,原始社會沒有文字,人們生活底主要遺跡是:他們所作的石器和骨器,住所用具的殘迹,他們吃剩的獸禽骨骼,及燃燒的灰燼等等。因此「把神話傳說簡單地當作古代遺留的正史,那就不可免的變成了神話拜物教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践范畴为基础,通过阐释“类”的认识论意义,探讨概念的普遍性问题。“类”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类”中包含着主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无限与有限、同一与差别等种种矛盾。辩证法要求不把概念的普遍性理解为抽象的共同点,但这只有在以实践观点理解了“类”,并以辩证观点理解了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这些范畴之后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6.
“人的活动”论证是亚里士多德基于对于灵魂“有逻各斯部分”的整体观点的。它与“实践”论证一道构成亚里士多德对“幸福是灵魂有逻各斯部分依照德性的实现”核心阐释的论证。“人的活动”论证整体地通过灵魂的思想能力和实践性的感觉-行动能力从“能(潜在)”到“实现”的生成运动来说明这一核心阐释。通过把这种“实现”阐述为“灵魂的实践的生命”,通过把这种“实践的生命”与一个“认真的人”的生命,把这个生命与他的“做得好”的德性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合理地阐明了整体地理解为“人的活动”的“灵魂的实践的生命”的那个善就是幸福,它的“实是”或“是其所是”就是灵魂的能力以一个“认真的人”的那种“做得好”的方式——即德性的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杜甫所論及的唐代詩人很多,这些詩人有的在他以前,有的与他同时,有的比他年辈稍晚。杜甫不仅論述了他們的作品,而且也論述了他們的为人。知其人而論其詩,是杜甫“作家論”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卢照邻、駱宾王)。杜甫的《戏为六絕句》就有三首是論“四杰”的: 王楊卢駱当时体,輕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相似文献   

18.
书刊简讯     
法国《哲学研究》1962年第一期介紹說,这是一本集中談論海德格尔的本体論的小册子,对于那些想对这位哲学家作一了解的法国讀者来說頗有用处。本书主要談論以下几个问題:Ⅰ“存在的问題”,Ⅱ“在世界上存在”,Ⅲ“存在本身”,Ⅳ“存在和存在者”,所有的論述都环繞着“存在”这个概念。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这篇論文,在本校第三次科学討論会政治經济学教研室分会中,會引起热烈爭論,迄今尚未获得完全一致的意見。但作者在本文中坚持資本周轉对利潤率的影响,要考虑的只是可变資本的周轉速度而不应是垫支資本总周轉速度的論点,因此認为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第十一章所提出的“由于固定、资本比流动資本增加得更快,整个資本的周转就緩慢起来,造成利潤的下降”这一論点是不正确的。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观点时,把垫支資本总周轉与总资本周轉这两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且偿試論証了总资本周轉明与可变資本周变期的一致性,同时还根据自己的体会,說明垫支资本总周轉这个概念在資本論第二卷第三篇关于資本周轉的整个理论中的意义和地位。这些論据編者認为是值得理论工作者的注意討論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在“就业利息和貨币通論”一書中,凱恩斯指出“本书分析的最終目的,乃在发現何者决定就业量”。按照凱恩斯看来,他在理論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說明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以及它們变动的因素。在凱氏的这本书中,常常把产量与就业量并提,他认为,在他所作的假定下,就业量一經决定,产量也就随之决定。所謂总产量将增大,据他看来,也不外就是說企业将在同量资本设备上,僱佣较大量的劳力。所以,可以依靠就业量的变动来测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