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勤勤是那种看一眼就会让人牢牢记住的女演员。除了那张略显黝黑的瓜籽脸和俏皮的鹰勾鼻子之外,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双又黑又大的杏核眼了。李勤勤认为她自己长得并不漂亮,只是能“凑和”着看的那种女人。她小时候,一有人夸她长得漂亮,她的父母就马上说:“不好看,小黑丫头。”在她上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时,班上别的女同学都是穿着入时而又得体。李勤勤却是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别看这样,她就是比其他女孩子能吸引男同学的目光。也不是她不想穿好点,而是家里条件不允许。台湾一位易经专家给李勤勤  相似文献   

2.
我邻居家的小妹妹,长得很漂亮,但当你仔细看她的手指时,就会发现她右手缺少了半个小拇指。这是一段悲惨的往事。那天中午,妹妹到他爸爸厂里玩,玩着玩着,妹妹觉得无聊透了,就独自一人去院子里玩。突然,一辆摩托  相似文献   

3.
名妻相伴     
刘海北 《可乐》2008,(1):46-46
高中时,大姐要我画一个女人。我画后,她笑着说:"你将来一定怕太太,不是怕她凶,就是怕她出名。"我问为什么。她解释:"你画的女人壮且大。"进了大学,我不敢对女同学讲话。尤其是面对漂亮女同学,我舌头发硬,浑身发抖。出国进修的日子,感到女孩子实在可爱,我鼓起勇气面对,发现她们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那时,我并没料到席慕容就在这些女孩子中。最初和她交往时,我发现她最具北国气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心到口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毫不拐弯抹角,对我这样一个既缺乏经验,又勇气不足的学生来说,真是最理想的对象。"来电"后,想到婚嫁问题,我已有九成半把握,她不会太  相似文献   

4.
钥匙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锁,人这一生就没离开过钥匙。一把小小的钥匙能让你哭,能让你笑,能让你悲哀,也能让你兴奋。这小小的钥匙果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孩提时,我就常常想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由自己主管,不受任何人干扰。就像童话中那个漂亮的仙女,她生活在森林中的小木屋里,她把一切她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都拿给森林中的动物们分享,除了一件,那就是她的漂亮的小木屋的钥匙。这时我明白了,原来钥匙是自由的象征。当你单独拥有一把锁的钥匙时,你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你的爱惜之物、小秘密什么的都可以藏在这个空间里,并且你绝对放心。于是,我…  相似文献   

5.
张翔 《社区》2011,(20):22-22
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6.
贪睡的妈妈     
我的妈妈非常勤快,我们家的那点家务,她很轻松就可以做完了;妈妈的知识也很渊博,再难解决的问题,经妈妈一拼解,我马上就理解了;妈妈还很漂亮……反正妈妈在我眼中是优点多多。但她有一小小的缺点——贪睡,每当我和爸爸提起她的这个小毛病,她就会羞得满脸通红。  相似文献   

7.
张翔 《今日南国》2008,(15):72-72
有—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故事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8.
胡邓 《可乐》2008,(7):58-59
这年头,不学习行吗?你没看见,那帮老总都在往北大清华跑,读个MBA之类的;那些官员,动不动就挂个教授头衔,也甭管客座不客座的。就连路边卖假文凭的都蛮有文化地说:"北大的、清华的立等可取,哈佛的、耶鲁的隔日取。"大家谁不想学历高一点,素质高一点,收入也高一点。我这人对生活的要求挺简单,因为爱瞎琢磨,喜欢上了哲学。我就想在大学里当个哲学老  相似文献   

9.
旷世遗书     
《可乐》2006,(11)
一位自杀者在他的遗书里讲述了他自杀的原因,听起来实在让人头痛。遗书这样写道——我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她有一个已成年的女儿,我父亲跟我妻子带过来的女儿结了婚。所以,我父亲就成了我的女婿,女儿就成了我的后母,我管父亲叫爸爸。而我父亲也管我叫爸爸;我女儿管我叫爸爸,但我却管她叫妈妈;我还得管我妻子叫姥姥,因为她  相似文献   

10.
我的妈妈很漂亮。可是,她有个坏毛病,就是老喜欢“吃醋”以前,老师布置关于写人的作文,我总会写爸爸,比如《父母之情》、《“懒”爸爸》……老师给我打个“优”,有时还打个“优+★”,妈妈总是和我一样地高兴,可后来就吃起“醋”来了。  相似文献   

11.
聋猫安安出生在我家里,她的爸爸妈妈是不同品种的波斯和暹逻。我原本并没有打算让她的爸妈相好, 当我知道猫的爱情是无法阻挡的时候,我便带着安安的爸爸去做了绝育,但那时候安安已经在她妈妈的肚子里了,我也就欣然等待她的出生。是偶然来家中作客的朋友发现  相似文献   

12.
数鞋子     
我的同桌朱敏今天穿了一双新鞋子,大家都羡慕地说她这双鞋很漂亮。看着她的风光样,我心里痒痒的,忍不住脱口而出:“我也去买一双”。放学回到家,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新鞋子,好话说尽,妈妈就是不同意;连忙向爸爸撒娇,可爸爸居然跟妈妈同一战线。我没辙了,气乎乎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誓再也不理他们了。第二天上学,我眼睛红红的,上课老是走神,作业也错得一团糟。下课后,宋老师问我是不是病了,我说没有。宋老师摸摸我的额头,说我脸色不好,还是打电话。让家长过来带我去看病。我一听急了,只好实话实说。老师一听,笑了:“原来是这点小事呀。”我…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秋初,我在北平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我是于这年的夏初,从昆明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越南的海防,从海防乘轮船经香港到上海,在上海郊区南翔我的一个亲戚处住了一个多月,在这里温习应考的学科。约在六月下旬,离上海来到北平,准备报考北平的大学。我到北平后,住在石驸马大街一家公寓里,这里住有我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云南老乡,他是在头一年就来北平投考大学,现仍住在这个公寓准备继续报考。当时北平的国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所,都在一年一度的秋季招收新生,北大和清华这两校的考试日期,不但较各校为早而且完全相同,要报考北大或要报考清…  相似文献   

14.
清华梦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人格 ,国有国格 ,校也有校格。以北大和清华而论 ,两校同为全国最高学府 ,共同之处当然很多 ;但是不同之处也颇突出。这就是所谓两校校格不同。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这是一个大题目 ,恐怕开上几次国际研讨会 ,也难以说得明白。我现在不揣谫陋 ,聊陈己见。整整 70年前的 1 930年 ,我从山东到北京 (北平 )来考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五六千学生 ,心中最高的目标就是北大和清华。但是这两所大学门槛是异常高的 ,往往是几十个学生中才能录取一个。我有幸被两所大学都录取了。由于我幻想把自己这一个渺小粗陋的身躯镀上一层不管是多么薄的金子 …  相似文献   

15.
我在听     
我在本城的每一次艺文生活都跟蕾有关,她有个习惯:激励自己的听觉和视觉去感受闲情逸致。她在人群中挑选了我,就像一个魔术师自人堆里拉出一名好奇者,来共同完成让自己愉悦的表演。但也显见的我的表现比较笨拙,虽然我难以抑制心中的愉快,毕竟有些陌生,当我们在听一场交响乐,她会多次问我:你在干嘛?我搔搔头皮:我在听。好听  相似文献   

16.
吃梨     
我的表妹新新,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今年才六岁,就上一年级了,学习成绩还很好,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嘴馋。今天上午,爸爸上街买了一些梨,有大的, 也有小的,黄澄澄、水灵灵的,一看就让人喜爱。当妈妈还没把第一个大梨洗好时,新新就伸着手要,妈妈连忙洗好给她。可是,她还站在那儿  相似文献   

17.
好友志刚让我去采访一位京剧演员,说是梅花奖获得者.一听是戏剧最高奖得主就爽快地应承下来。当见了王慧娟之后,才知她至今与此无缘。说实话,当时曾有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就被她那种对京剧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冲逝,尤其是欣赏了她的表演之後,她那以情寄声,以声传情,哨、念、做、舞浑然一体的功力者实让我打心眼里佩服。凭心而论,身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青年表演艺术家协会理事的王慧娟不应只属於青岛,而应属于全国。排行老五的王慧娟在姊妹中是麋受父母宠爱的一个,这不仅仅因为她的漂亮、乖巧,还有胪明及显现出的艺术天赋。王…  相似文献   

18.
曾昭斌现在供职于中央民族学院,1992年她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那年,她是学校里最有争议的一个学生。老师们之所以不想让她报考音乐学院,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吹笛子哪比得上男孩子气力足?再说吹笛子又伤气,将来结婚生孩子可怎么办?可最后曾昭斌还是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她那届只招了4个人,里面就有曾昭斌。她学的乐器是笛子,也是在中国有了专业乐团和专业院校之后,中国笛子界里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9.
和一个女孩子聊天,话题不知道怎么就说到梦想。女孩子说她很喜欢唱歌,并认为自己也很有音乐天赋,她将来要尝试进入音乐界,如果不成功的话,就去考律师,因为她十分敬佩电影里舌辩无敌、扬善惩恶的律师;如果考不上律师,她就尝试写作,因为她从小就梦想能让别人读她的文章……女孩子说着,眼里是神采奕奕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7,(9)
我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