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是主导和策划者,班主任首先要热心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要细心管理,发扬民主,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精心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经常保持一种健康、活泼、顽强、拼搏的精神,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形成人人遵守集体纪律,人人为集体争光的良好班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2.
班集体是学校最基层的独立组织单位。一所高校要建设一个好的校风、系风、班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基础。班集体是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较强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组织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如何建立这样的班集体,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形成班集体的集体自尊意识是基础。本文就高校班集体的集体自尊意识的形成和意义作一定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3.
班集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基本单位。本文从班主任管理者的主导身份要定位 ,现代班集体管理意识要到位 ,班集体创建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个方面就现代班集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好坏与每个同学的成长进步都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建设良好班集体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班集体的概念及特征班集体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是,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班集体。在一个班上,除了有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班群体以外,实际上存在着若干个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的群体。正式群体有班委会、共青团组织,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5.
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抓住契机,班会课上精心演讲好集体主义的"开场戏",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抓紧抓好学生日常行煌教育、管理,养成好习惯、好品性、人人进步,为班级争光;推动全员负责,促进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凝聚班集体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良好的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才的熔炉,班风不正的班级可以成为一个染缸。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他们一生发展。新时期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和谐、有生命力、好学习的班集体。和谐、有生命力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建设好班集体对于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乃至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存在,稳定与高素质,是做好大学生辅导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取决于院校党委与行政的高度重视,并制定选拔、培养、考核、晋升、福利等专项政策。辅导员要正确定位师生关系;注意形象、注重内涵;热爱学生、一视同仁;积极参与情感交流。辅导员还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低中高年级需要层次,把握工作侧重点;加强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多渠道地抓好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班主任应多加强民主管理,创建有序的流动管理程序;注重学生的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多加强家校合作,实行互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马冬梅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44-44,52
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前提。班主任应把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 就班集体的形成标志,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以及培养良好的集体的途径和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等观点。旨在推进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实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0.
班集体是有内在教育生命力的集体。当前高校班集体存在着集体主义趋于淡化、班级模式受到冲击、班级组织活动较少、班集体建设缺乏规划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创新班集体建设模式、凝练班集体活动品牌、完善班集体保障制度、确立集体贡献导向、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等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班集体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改变了以往单纯模仿苏联班集体建设经验的做法,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操作模式和理论框架结构。但是,反省近年来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校的班集体建设走进了脱离课堂教学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搞班集体建设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现象。为此,我们认为班集体建设必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只有教学活动才是促进班集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当今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种种缺陷,因此,如果不研究改进现实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和对班级制度的变革,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也会使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目标落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前途。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建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以班集体活动为契机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以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以班集体建设凝聚大学精神的灵魂,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金荣辉  张任强  李尧贤 《新天地》2011,(11):328-328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  相似文献   

14.
简论高校学生班集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班集体由于它的最基层性,而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班集体大致可分为内聚型、一般型、涣散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不得力,学生干部未能发挥核心凝聚作用,奖惩机制未能发挥调节作用,对错误言行难以形成健康舆论导向等,是班集体处于后进状态的主要原因。挑选、培养、管理、考核班主任、辅导员、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班风,注重寝室、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组织细胞,加强班集体建设是搞好高校建设的基础。时代和未来要求我们每一个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同志,都应注意研究大学班集体建设,探索一条合理的建设班集体的新路子,把大学班集体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一、加强大学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1、搞好班集体建设,可以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宏观管理。我们知道,任何一所大学都是分成若干系,每个系又分成若干专业、班级;大学班级是一所大学组织机构中的最基层单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实现的。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中,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 ,班主任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言 ,具有高尚的师德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 ;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 ,把学生宿舍建设成为“四个阵地”,即政治思想教育阵地、文明道德行为的养成阵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阵地和课余文化的活动阵地 ,以此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个体品德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每一学生又是在某一特定的班级中学习、生活的,所以大学的班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从大学班集体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班集体舆论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及班集体中其它因素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班集体与学生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班集体现状及特点,以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进而创造性、建设性的提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新对策、新举措,以期推进高校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工作中,班风建设一直是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工作的重点。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确保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班风的沐育下茁壮成长,这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长期艰苦探索的课题。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 什么是班风呢?班风是一种组织风气,是校风在学生集体中的表现.严格地说,班风是班集体成员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追求一致的团体目标,逐步形成的突出  相似文献   

20.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大学班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良好班风的营造上下功夫.班级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