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著名小说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汶石同志,五月二十日在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就“文学与人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关于美学研究要注意对人学的研究,他说,讨论人的问题、人性问题、人性的异化问题,以及人道主义问题等,对我们搞创作的同志来说,关系是很密切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创作中提出来的现实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如何对待人道主义的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是一直没有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甚至有的文章把人们引向了歧途。胡乔木同志最近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重要文章,可以说是就这一问题的一个圆满的答复。乔木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我们反对人道主义的抽象宣传,反对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但是,我们并不笼统地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我们要求对人道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就把如何对待人道主义的问题讲得非常清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世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这个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是,时至今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需要人们对它深入进行探索.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流派,都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它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的,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逐步扩展和深入,并形成两个不同的派别,人们称其为人道主义派和反人道主义派.  相似文献   

4.
总的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学研究,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1980—1984年,重点讨论“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 1977—1980年,“伤痕文学”的崛起和“真理标准”的讨论,促使人们反思我国历史和现实,在反思中,人们发现了“人”。由此便促发了1980年我国哲学界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的大讨论。对人的问题的研究,首先集中表现在注意人性问题,把人性论作为反思“文革”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理论工具。许多同志把批评矛头直接对准将人性等于阶级性并过分强调人的阶级性的观点。由  相似文献   

5.
<正> 胡乔木同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而不是相反,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出发来说明社会。”(《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单行本,第10页)许多年来,在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中,确实贯串着这样两条根本对立的方法论原则。它集中表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人类共性”与“共同人性”这样两个概念上。“人类共性”和“共同人性”,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差异,实际上却有着原则的区别:前者是科学的抽象,它的方法论基础是  相似文献   

6.
巴人的修正主义理論的基础是“人性”論,然而,巴人却并未停留在“人性”論,而是由此出发进一步宣傳“人道主义”論。“人性”论不过是“人道主义”論的哲学基础、根据、出发点,巴人的注意,更多的是放在“人道主义”論,以此来調和阶級矛盾、抹杀阶级斗爭。这不仅是因为,这个交織着政治、哲学、道德、教育和美学等多方面问题的“人道主义”,曾经作为資产阶級文化的基础,因而,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确如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中所指出,归根到底是关系到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人类历史发展,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用历史唯心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问题。乔木同志的文章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即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主义肯定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肯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作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之前所有的历史理论都不曾解  相似文献   

8.
近来关于鲁迅诗《自题小像》的作年问题颇有争论,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有说这首诗作于一九○一年的;有说作于一九○一年二月——一九○二年二月的;有的说作于一九○三年的;也有的说作于一九○四年的。《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六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常明同志的《〈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问题》,认为当作于一九○二年秋。对此我们有些不同看法,愿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与常明同志讨论,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论共同人性     
共同人性问题是当前开展的人性讨论中的关键性问题。它对于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理论,如何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及如何用它来指导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性就是阶级性”的提法是站不住脚的共同人性的长期被否定,和“人性就是阶级性”这一提法的广为流行有很大关系。人性就是阶级性,那么,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共同人性。因此,在探讨共同人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人性就是阶级性”的提法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我阅读了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学术月刊》发表的“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有几个问题我不十分理解,因此特别提出向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请教。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文章里论证“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这论题时,曾阐述了两个论据:(1)“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包括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2)“理论的根据”,即列宁和毛主席有关这问题所给与的教导。我的问题是有关这两个论据的。先从第一个论据谈起。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提出第一个论据时,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并没有包括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人性美”这种审美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在阶级社会中,除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人性。有的同志一谈到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共同性,就“谈虎色变”,怕被人说成是搞资产阶级人性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在我看来,资产阶级人性论有两个特征:一是只承认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承认人性的根本点是人的社会性,二是把资产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冒充为各个阶级共有的人性。我们同资产阶级人性论,当然要划清界限。不过,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根本否认阶级杜会中有人性的共同性,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性就是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说,这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毛泽东同志果真是这样讲的吗?让我们来查对和研究一下原文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两者的关系“相隔天壤”。这种观点很值得进一步商讨。什么是人道主义?这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些同志追溯拉丁语源,用人文、人本位、人权等多种涵义来说明人道主义。这是从欧洲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说明的,并不错误。但把人道主义理解得太狭窄,认为人道主义只有欧洲才有,并只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有的同志提出,人道主义“就是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言简意赅,可以说明人道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写人必然要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感情、性格,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人道主义的问题。近几年来,在触及有关人道主义问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什么有的作品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作品,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作了科学的回答。这篇文章,不仅澄清了人们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而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正确观点,对于解决文学创作中如何正确地表现人道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6年12期“文艺报”发麦了朱光潜自我批评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后,引起全国文艺界和学术界人士的注意和讨论。在美学问题上,“人民日报”和一些学术性刊物分别列载了蔡仪、李泽厚、朱光潜本人以及其他同志的文章。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和鼓舞下,美学和其他学术讨论同样取得了很大收获。一方面,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正渐占优势,解放前美学研究者寥若晨星的现象,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在美学本身的探讨上,较过去广泛而深入,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从下面介绍的讨论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的讨论,基本上是围绕美是什么、特别是美的主观客观之争而展开的,并从而发生有关美学上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分歧和争辩。如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命题一样,曾在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关于‘人是目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抽象讨论,无论讨论者怎样真诚,动机怎样善良,都不能使我们在实现这些目的、价值、尊严方面前进一步。”可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问题,是划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是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产物。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们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人的价值”。这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于批判神学,摆脱封建宗法统治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桎梏,确实起过进步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所说的人和人性都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性,因此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价值”,是一个完全脱离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空洞抽象。这种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人的价值”理论,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相似文献   

16.
近来年,有些同志通过某些报刊,以“人”为题材做了许多文章。这些文章抽象地宣传什么“人道主义”、“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解放”等等,不一而足。写这些文章的同志,多是在思想理论界、文艺界有声望、有地位或称得上“家”的同志,发表这些文章的报刊,又多是在全国有名气、有影响的报刊,所以这类文章在人民中特别在青年中所起的搅乱思想、模糊认识、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7.
哲学应该研究人。人的哲学,即把人当作哲学问题来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人道主义和异化,是两个在人的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概念。人道主义有没有历史继承性?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人怎样克服异化?人道与异化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人的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考察文艺复兴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道主义的典型形态,也是一个途径。本文认为,文艺复兴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内涵着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可称为:人道与异化的对立。研究这一“对立”,对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8.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7,20(3):11-16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就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这次讨论吸取了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论讨论的经验教训,从多方面深化了对人性与阶级性的认识,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分歧。其中,艺术理论界结合艺术现象,探讨了人性与阶级性的五种基本关系,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极大地推进了艺术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开宗明义就指出:“关于人道主义,我想首先应该指出,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为论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这两个方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现在讨论人道主义问题,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去年第六期开辟“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专栏以来,受到了学术理论界、文化教育界以至宣传系统、实际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来稿也越来越多。为了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和更加切合实际,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力求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选登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文章。欢迎广大读者针对本刊过去一年已发表的文章,进一步开展争鸣,更欢迎针对本刊文章尚未涉及的领域和问题,发表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