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友 《职业》2002,(1):37
小林是大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久前报名应聘一家台资企业,随后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请他在两天后直接到公司面试.  相似文献   

2.
许辉 《公关世界》2008,(3):46-46
在我印象中,面试无外乎就是问问姓名、年龄、工作经历,为什么要来应聘,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之类的,所以这天去面试之前,我脑子里有关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早就烂熟于心了。  相似文献   

3.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几乎每一份工作都要经过面试才可能获得。接受面试的—方往往难以克服陌生所带来的紧张感和渴望被录用所造成的焦虑,应聘单位的实力越雄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越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势必使自信心和临场情绪受到挫败,严重影响在面试中的正常发挥。所以,实际上面试也是供需双方心理上的较量。1、让自己有备而来对自己的了解要充分,先对自己测试一番。为什么来应聘,求职动机,为什么看中这份工作,是单位的招牌大还是因为这个职位本身有吸引力,对这份工作的渴望程度……在排队等候面试的时候,不妨在心里做个自我测  相似文献   

4.
有备方能无患,面试也是如此。本文将面试准备、面试礼仪等问题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归纳,将面试分解成五个步骤。求职者只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面试关。一、面试前几天1、在一张纸的中央画一条线,在左边根据招聘启示列出用人单位的要求,右边列出自己符合这些要求的素质。2、对所要应聘的公司、行业和它们所面临的竞争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求职应聘过程中,面试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大学生能否顺利签约的重要环节,因此,掌握求职应聘中面试的技巧是大学生面试成功的关键。探究大学生在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及面试成功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游本章 《职业》2013,(7):44-44
我的同学周平特别能闯面试关,我们都很羡慕地称呼她为面霸。大学刚毕业,我们都找一般的公司应聘,周平却偏找大公司。很快,她居然接到了一家跨国企业的面试通知。参加面试的另外三个人中,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只录取一个。一般应届毕业生到大公司去面试,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但是,周平心理素质很好,她坦然得体地微笑着坐在面试官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张勇 《职业》2013,(22):20-21
在面试中有一个完美的表现是每个求职者的心愿。曾任智联招聘公司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及测评事业部总监的张勇就在其新著《勇往“职”前》中谈到了面试的问题。“我怎样才能在面试一开始就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怎样才能利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面试时间,充分展示我的才华?”“怎样才能在面试中进一步了解所应聘公司及职位的详细情况?”面对求职者的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张勇怎么说。  相似文献   

8.
卢思 《职业》2009,(30)
应聘面试技巧是中职语文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与中职生的就业息息相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参与面试组织、面试现场观摩、担任面试考官等经历,针对中职生参加应聘面试比较常见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研究,提出"六要六不要"的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斗胆成文,以期能与同行商榷并给广大面试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肖保根 《职业》2006,(2):46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应聘面试失败就成了求职者们的家常便饭。不少人屡“面”屡败,由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求职的信念,出现“求职恐慌症”。事实上.有资料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面试失败者是由于考官的个人好恶、考官的同性相斥.考官的个人经历等造成的,即所谓的“人祸”,与应聘者的能力和表现无关。  相似文献   

10.
蔡跃进 《职业》2002,(8):24-2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者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应聘的成功.那么,求职者应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这里列举以下几个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怎样去面试     
最近。我们公司举行了一次大型招聘,几位应聘者的面试情形让我常常想起,一个是应聘弱电设计方向的。以下是我们的对话情景。  相似文献   

12.
李黎 《现代交际》2005,(9):73-73
曾经参加过一家日资企业的面试,真是让我既好气又好笑。在面试之前,要求应聘者先做一份笔试考卷。我不知道他们会考些什么,猜想一定是和我应聘的工作相关的专业问题吧,临时抱佛脚,把过去的专业教材再拿出来“温故而知新”了一遍。可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傻眼了,是一份全英文的心理测试卷。心理测试我做过,可是英文版的从未见过,平日里都是无聊时当消谴的,从未想到它们会出现在这么正式的场合。真不知道公司是要测试我们英文水平呢,还是要测试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3.
丽莎 《职业》2013,(13):22-22
大学毕业那年,我面试了很多很多公司,也有不少给了offer,但是我还是一直在应聘。那会儿我的签名是:“我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同学都说我是面试达人,我往往是苦笑一下,因为其实我心里是有些心酸的——如果能有一份薪酬待遇、地理位置、晋升空间都比较不错的工作摆在我面前,我也不会一直找下去的。或许会有人认为我心高气傲,  相似文献   

14.
石明泉 《职业》2003,(10):51
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和平常的观察,作为一名HR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意识地注意一些工作中的习惯。虽然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来是个人行为,但稍不注意,就会演变成一个人的职场危机。华而不实 好大喜功小赵应聘到一家颇有名气的跨国公司做HR主管。按照公司的惯例,这个职位需要试用三个月,并且在年底经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任命。小赵非常低调、谨慎地度过了试用期和过渡期。可问题就出在年底任命前的公司高层领导集体面试上。小赵按照公司的要求,花了几个月时间,准备了长达35分钟的课题发言材料,集中了他…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招聘者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的笔试中,李娟领先第二名12分之多进入面试,但经过面试后,虽位列面试成绩第二名,当经过招聘方总分计算后,却以0.08分之差位列总分第二名,从而应聘失败。但随之有消息传来,胜出者被指是所应聘岗位领导的女儿。(8月4日《齐鲁晚报》)  相似文献   

17.
朱玉文  王剑 《职业》2005,(1):40-42
最受求职者信赖的招聘渠道为大型专业招聘媒体八成以上的求职者在应聘前会利用网络,搜寻应聘公司的相关信息近四成的求职者面试后对公司福利不能逐一了解劳动合同缺失最严重的两项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遭遇求职陷阱时采用"临时抱佛脚"超过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遭受职场"陷阱"后"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18.
许少琴 《职业》2002,(1):36
在应聘面试时,一些经验不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得惊慌失措,以至错失良机,造成很大的遗憾。笔者依据自己工作中接触过的多次应聘面试场面,总结出几点经验,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一、知己知彼,大胆、现实地选择应聘单位要对有招聘意向的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如公司运转情况、招聘岗位工作性质、要求资历、工资福利待遇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要大胆,敢想、敢选,又要现实,不能选与自己或与招聘单位要求相差太远的职位。二、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份材料根据自己对所…  相似文献   

19.
陈勇 《职业》2011,(34):37-37
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小肖来到一家服装公司应聘。在公司的总台,小肖看到总台两位小姐,一边接电话,一边整理报纸,旁边有几位找公司相关人员办事的人员站在旁边等待。小肖左看看、右瞧瞧,一刻钟后,上面来电话让小肖上三楼董事长办公室面试。  相似文献   

20.
赵莉 《现代交际》2011,(5):15-15
针对多数求职者忽视面试后对招聘者致谢的作法,基于社交礼仪角度分析面试致谢对于求职者应聘成功的积极意义,提出面试致谢的方式选择和具体操作细节,以期给求职者有益而实用的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