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岁月感怀     
阿辉 《山西老年》2013,(5):47-47
岁月,一个充满辛酸和幸福的词汇。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慢慢地将我心灵的空间布满。岁月,一种情怀,一种感念。生命的脚步,从最初的啼哭开始。沿着理想的航线,一步一步地向前。坚强过,懦弱过;幸运过,不幸过;成功过,失败过。一路走过的风景,有精彩,也有平庸。少年的壮志,青年的  相似文献   

2.
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菜根谭》有云,心虚则性现。心静下来,就如同一面镜子,万物都可以朗照,万物即纳胸怀。平是平静如砥的平。风来不起波澜,云去不剥不拣。八风吹不动,我自岿然如钟。心灵安宁如禅定,声色犬马全不听。气是气定神闲的气。不疾不徐,不张不弛,恰到好处,呼吸之间皆是梵唱,吐纳之间皆为菩提。和是温暖谦和的和。如春风拂面,如夕阳斜照,如温泉濯足,如稻香扑面。一抬头、一俯首都礼节清明,儒雅有道。平和的心灵仿佛给人生穿针引线,串接起生命的温情段落,补足灵魂的精气神。和平是心灵不争不逐,不纷不扰,不卑不亢,不惊不惧。一派和暖的气息,一种沉稳的格调,一腔如水的旷达,一份如山的巍峨。  相似文献   

3.
树,喜欢冬天     
树,喜欢冬天。尽管冬天没有缤纷绚丽的色彩,没有蓬勃生长的植物,但树,仍喜欢冬天。树,喜欢冬天,冬天充满乐趣。一行行、一列列的树,采摘纷飞飘舞的雪花,做自己的装饰品。洁白的雪花穿成了项链,连成了发夹……最后,装饰品为了长期保存,都变成了亮晶晶的树挂。树,喜欢冬天,冬天是树的好朋友。树在一年中沾满飘浮的灰尘,需要洗澡了。冬天是它  相似文献   

4.
遗憾     
五年前,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兴仔是那个班级留给我的最大遗憾。兴仔,那一年十三岁,高高的个子,清秀的脸上常露出腼腆的笑。他爱画画,爱手工,爱帮助老师,就是不爱学习。接手第一天,兴仔没有来上课。年轻的我连着跑了三次他的家,终于在第三次见到了他的家人。家人早把他的逃课当做家常事了。一阵无奈的唠叨后,我只能悻悻返校。第二天,我居然见到了兴仔。他站在我面前,微笑地望着我,令我发不出一点火。上课时,我发现他连简单的课文也读不来,只是东张西望地熬时间。而后,在课间操时,他又无影无踪了。好强的我又赶到了他家。一场猫抓老鼠的…  相似文献   

5.
《源流》2012,(6):79-79
天下没有偷懒可得的健康。对于以往不愉快的事及逆境,不发牢骚,不念旧恶。对于未来的日子没有奢望,但求平安幸福。保养,营养,修养。忘记年龄,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烦恼。有健康身体谓之福,有兴趣读书谓之福,有知己好友谓之福,有人惦念你谓之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谓之福。  相似文献   

6.
正他们结婚已三年,孩子刚好两岁。现在一切都好,日子过得很幸福。然而最初,他们交往的时候,她的父母一直是反对的。包括所有的亲戚也都反对。理由很简单,他出生于农村,家里的条件很不好。而且,农村出身的,自然就会有一帮穷亲戚,以后相处起来会很麻烦。面对重重的阻力,她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几年的恋爱,并不是说放下就能放得下的。最终,他们还是牵手走上了结婚的红地毯。甚至直到他们结婚后,她的父母也只是勉强接受了他。  相似文献   

7.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8.
江南 《今日南国》2007,(5):46-47
正午的寂寞。日光中市井恍如虚影,河流上几座纤弱的桥梁。店铺的铁门半掩,树阴里,狗吐着脆弱的舌头。两个背包客,人走过去了,影子还流落在街中。这就是马德望。这里只有两个季节,旱季、雨季。这是两个极端,就像这个国家的人民一样,如此甜蜜、如此悲伤、如此善良美好,又如此自在清贫。  相似文献   

9.
人生新感悟     
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前人,是有远见的前人,也是高尚的前人。乘凉的后人,如果只知乘凉,那就枉费了前人的一片苦心。乘凉的后人,在乘凉的时候,不仅要对栽树的前人感恩,还要为自己的后人栽树。只乘凉不感恩的后人,是不肖的后人;只乘凉不栽树的后人,是自私的后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的确,你无法改变屋檐的高度,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姿态。硬是要昂首挺胸与既成事实的屋檐硬碰硬,碰得头破血流就在所难免。而且,这不能叫做骨气,只能算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文友忽然在QQ里说,好怀念从前写字的日子,单纯,快乐。多年前,文友凭借良好的文字功底,文章发表率很高。后来,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能静下心来写字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他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爱在教师节     
《源流》2011,(17):88-91
有一种付出,叫耕耘。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成长。有一种职业,叫园丁。挥洒的是辛勤汗水,换来的是桃李芬芳。有一种比喻,叫红烛。照亮的是别人,燃烧的是自己。有一种恩情,叫培养。送走的是千万学子,留下的是岁月悠长。对每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  相似文献   

12.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渐渐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幸好,还有很多的树。树上,有很多的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倒也多了几分热闹。一天,有个外出打工回来的小伙子,忽发奇想,捉了一些麻雀,卖给城里的餐馆。没想到,顾客很喜欢吃,餐馆的老板就给了他很高的价钱。渐渐地,就有更多的人,跑来捉麻雀;渐渐地,村子里就再难寻麻雀的影子,变得越来越沉寂。打工赚了钱,人们都跑到小城或镇上去买房,村子原来就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渐渐地,人也走空了,除了住在村子西头的老王。老王的儿子,回来过很多次,每次都跟他说:"村里麻雀都跑光了,你也跟我进城吧!"老王不去,他照样春播夏种。冬天下了大雪,他把很多谷粒丢在雪地里。天冷,大  相似文献   

13.
肩膀是用来依靠、背负和担当的,尤其是男人的肩膀。看一个人的品性,尤其是看一个男人的品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他有没有敢于担当的肩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的肩膀,除了担起自己生活家庭的担子,还要有社会担当。真正的男子汉,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情怀。铁肩担道义。能主动地肩负起道义之重任的肩膀,是无私的、高尚的、坚强的。只有这样的肩膀,才堪称"铁肩"。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 《社区》2014,(2):32-32
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气候。冬季,天蓝得让人无法置信,阳光灿烂,却又干燥寒冷;夏季,雨水充足,凉爽。其次是鳞次栉比、蔚然壮观的建筑群。再次就是在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北京人所独具的幽默感、耐性和彬彬有礼。天空澄澈,令人心旷神怡。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黄包车夫们滔滔不绝地说着笑话,幸灾乐祸地拿人开心。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融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相似文献   

15.
陈梓慧 《中华魂》2014,(10):51-51
正昨天清夜时分,猛然心中怦动,突然想起曾经在皖南的山坳中,在大别山的峭壁上,都见过的杜鹃花。杜鹃花红的时节,是春成熟的符号。我喜爱杜鹃。杜鹃朴实,她没有牡丹那样的娇贵,没有荷花那样的清新,没有梅花那样的稀有。但她盛开的时候,就像燃烧的火,红得绚烂,红得眩目,她纯洁,她诚挚。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她就顶着料峭的春风,悄然孕育着花苞,沐浴着绵绵的春雨,等待着温情地绽放。  相似文献   

16.
崇尚简单     
据说,石榴有两种:花石榴和果石榴。花石榴开千瓣之花,却结不出粒米之实。果石榴以寥寥数瓣的花朵,却孕育出甘甜的浆汁。有个富者,他用孔雀的毛编成丝,纯金打成钩,钩上镶钻石,并用珍珠做饵,持银质的钓杆钓鱼。鱼儿并不理睬。钓起鱼来的,反倒是那些持竹杆的垂钓者。  相似文献   

17.
夏爱华 《社区》2012,(14):57
人在瑞士,欧洲风情扑面而来。走在阳光下的日内瓦街头,心情惬意。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写下了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这里幽静、诗意、浪漫、美好。泛舟湖上,微风吹拂,无比舒畅。瑞士堪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年又一年。这不,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在中国极其重要的节日。家家都在吃着团圆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按照每年的惯例,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饭后聊聊家常,赏赏月。  相似文献   

19.
庄稼     
高鹏 《山西老年》2011,(6):46-46
庄稼是土地的霓裳,土地是庄稼的摇篮。土地生长庄稼,就生长了诗意。被庄稼人收割的庄稼,年复一年地从土地上站起来,吸纳天地精华,演绎着生命的精彩轮回。庄稼不是花朵,没有高贵的身份,没有好听的名字,也没有娇艳的容颜,但它却以自己的生命,滋养着众多的生命。不论土地肥瘦,庄稼都能安身立命。它们不卑不傲,迎来太阳,送走月亮,只在拥有饱满的时候,才垂下头颅,向土地表示深深的谢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庄稼。各处的庄稼有着不同的身姿,不同的禀性。北方的庄稼大都骨节粗壮,坚实豪放;南方的则大多清秀纤巧。它们怀着相同的心事,和着四季的节拍,把大地织成一幅壮阔的锦绣。画面不断变换着青绿橙黄的色调,间或洇进几缕饮烟,掺入两声牛哞,画面便灵动起来。这无边的画图,无价的锦绣,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大人们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她的回答赢得一阵赞叹。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嗤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