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庭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氨(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素对产量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洞庭湖区晚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播种量(X1),2.1叶期喷施效唑(X4)移栽叶龄(X2),分蘖期施纯氮(X5)等,建立了五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应洞庭湖区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的五套优化综合配套技术,探讨了二因素对产量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种小麦绵杂1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N、P、K量对两系杂种小麦绵杂 1号 (原代号MS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量、播期与密度是影响绵杂 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期对绵杂 1号产量的影响尤其突出。播期与密度的互作也显著地影响着绵杂 1号产量。适当迟播与降低播种量有利于绵杂 1号产量的提高。同时得到了绵杂 1号高产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用明恢63泰引→号/IR26选育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绵恢501及其系列组合二汕优501,Ⅱ优501、D优501、冈优501等,具有丰产性好,抗猪瘟病力较强,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二汕优501、Ⅱ优501两组合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成果鉴定。D优501、冈优501在省级生产试验和省区试中也增产显著,名列前茅。以上系列组合1993年在省内外示范推广28万公顷,预计推广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1绵恢501绵恢501是绵阳农业专科学校1984年3月在海南陵水用明恢63与泰引一号×IR26的选系(975)杂交选育而成,原…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具有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泥水田谷型等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Ⅱ优501、二汕优501、D优501和冈优501已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水稻冈优 72 5产量 (Y)与施氮量 (X1 )、施磷量 (X2 )、施钾量 (X3)和密度 (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9750~ 1 1 2 50kg/hm2间的栽培模式 :施氮肥 85~ 1 77kg/hm2 ,施用P2 O5 为 40~ 85kg/hm2 ,施用K2 O为 1 2 5~ 2 0 2 .5kg/hm2 ,密度 2 0 .5~ 2 7万窝 /hm2 。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 11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施纯氮量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30 0 0 .0 0~ 314 0 .6 9kg/hm2 间的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 2 0 .5 0~ 2 2 .89万株 /hm2 ,施纯氮量 197.83~ 2 32 .2 1kg/hm2 。  相似文献   

8.
以汕优63和D优10号两个杂交组合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观察了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对少穴栽培杂交中稻栽后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0叶期栽插和每公顷本田植75.0千穴至150.0千穴的少穴栽培条件下,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最高苗数均同移栽时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在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为8~23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在单株茎蘖数为8~15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找出了“汕优63”、“D 优63”在平坝区和丘陵区的高产优化方案。编制出了以农时季节为顺序,包括土壤、种子、播期、肥料、密度、耕作、管理、病虫防治等在内的规范化栽培图表,以及实施的程序、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玉米绵单四号产量 (Y)与密度 (X1) ,施氮量 (X2 ) ,施磷量 (X3) ,施钾量 (X4 ) ,施锌量 (X5)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6 75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 :密度 4 1550~ 4 2 6 75株 /hm2 ,施纯氮 2 16~ 2 2 6 .5kg/hm2 ,施用P2 O5为6 1.5~ 6 9kg/hm2 ,施用K2 O为 6 4 .5~ 72kg/hm2 ,施用ZnO为 2 1.15~ 2 2 .95kg/hm2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 Reissner 夹层板理论,采用四结点和八结点等参元,建立了考虑夹心阻尼时夹层板复单元刚度矩阵和考虑转动惯量时对角质量矩阵。并用解复数特征值的方法求出了夹层板的固有频率、损耗因子和振型。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对于夹层板的自由振动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是 :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与当时的印刷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 ;与明代后期社会浓郁的尚情风气有关 ;与当时的小说理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动词"由"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这样一个历程。句法位置的变化是"由"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重要动因,隐喻、重新分析是"由"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重要机制。介词"由"可以表示空间、时间的起始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据、凭借等。"由"的连词用法是从表示原因的介词用法进一步虚化而来的,这与"由"后面所接的句法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3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通过各独立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理想。将各性状分别与单株产量建立指数方程进行综合选择,则以穗粒数、剑叶面积、单株穗数为好,相对效率分别为112.47%、107.92%、103.20%。在所有三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中,凡包含了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的指数方程,其遗传进度最大,相对效率最高。由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剑叶面积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y=0.2127x_1+0.1932x_2+3.8454x-3-0.3406x_4+0.0598x_7,相对效率达173.13%,超过了大部分由6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的遗传进度。在育种工作中,对这些性状综合筛选,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最适穗数对产量的效应最大。本文应用试验资料和多项式回归方程,从数量上捕捉到以每亩24.54万穗时,籽粒产量最高。为小麦丰产栽培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适应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各类学校相继建设了计算机机房。怎样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就必须从计算机机房环境设计以及软硬件日常维护和网络技术维护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计算机的性能要求来管理。  相似文献   

17.
J D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后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一 ,然而对作品主人公霍尔顿 ,人们见仁见智 ,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评价持完全否定态度 ,但从作品问世以来 ,也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欢迎 ,因为他们认为该书反应了他们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 ,中国法治的启动方式应采取政府强行推动与社会双轨驱动法治的模式。中国法治实现的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人为本”的各个要素入手,分析了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确切内涵,并肯定了“以人为本”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式"有+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 VP”在古汉语中早就存在。当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有 VP”构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 VP”结构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复兴,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该构式的复兴也有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原因。“有 VP”构式中,“有”依然是动词,在其为谓语中心的句子中作谓语,表存在,不是动词“有”的虚化;“VP”的内层语法特性依然是动词,表陈述,但在该构式的使用中,其体现的外层语法特性是指称,包括自指和转指,表行为事件本身或行为的对象与主体。“有 VP”构式是对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具有形式简练、表达丰富、功能鲜明的特点。其中“有”的“存在”义使得其后的VP动态性弱化,从而使得其自身的意义得到强化,可以用来表明动作行为等的曾经产生、存在、完成和持续等,有表示肯定、强调、标示信息焦点的功能。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有”自身也是信息焦点,表“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