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下半年到1997年,正当全国经济开发区热普遍降温之时,一个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的开发区──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邕宁县境内南(宁)北(海)二级公路沿线迅速崛起,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在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它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启示:借路兴县──民族地区必须善于把握和利用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包括铁路、公路等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调整结构──民族地区必须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加快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发挥优势;体制创新──努力推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走市场配置资源之路;降低门槛──采取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这是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成功之路,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的成功经验为例,提出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应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与地方共同解决征地及移民问题。论述了帮助被征用土地的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在税收方面向地方倾斜以及注意招收当地少数民族职工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古苗疆走廊”研究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晔生 《民族论坛》2012,(10):12-18
"古苗疆走廊"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将湘黔滇二千里跨地域民族走廊连成一条文化线路,串连起散落在沿线的相对独立的"汉移民文化点"和"古苗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圈"。"古苗疆走廊"的提出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带给我们多方面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费孝通的民族走廊理论,并与李绍明的民族走廊及藏彝走廊见解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走廊的观点,认为民族走廊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圈层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性决定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民族走廊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时空界限由其性质所决定,民族走廊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5.
王君  马静 《民族论坛》2012,(10):19-20
<正>2012年4月21日,"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论坛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陶渝苏院长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民族论坛》杂志以及贵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大家就"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全国出现经济过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过热不过热?对于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人说,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何热之有?因此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是“过热”,而是“过冷”;不是应当“降温”,而是应当“加温”。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法?我认为需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整合性主要表现为:地区组织与国家制度、地方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成为相互交织渗透的一体两面.然而,民族走廊的历史进程及空间结构显然并未沿着一种预期的整合模式,中原王朝推行的羁縻统治、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等重大制度和事件,在“内地化”或者“汉化”模式下展开,以期经历这些制度与事件,作为“异域”的民族走廊,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华夏的“中国”.此类想法显然过于简单,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同质的整体.民族走廊历史上存在多个有自己文字、礼仪与政治架构的王权及部落,中原王朝的户籍制度、礼仪规范等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方式对其影响较小,它们保持着不易改变的风习.然而,异质性较强的走廊文化并未影响到它千百年来形成的地方认同与国家认同:历史上,边远民族跨越万水千山阻隔表达慕义归化之情;在对外关系中,民族走廊的“国际”走廊属性是促成中华民族内部大认同的最根本的外部因素;此外,少数民族意识中民族间同源异流的观念,及其创世史诗中中华各民族同根共祖意识,汇聚成一股强大动力,使得民族走廊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并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8.
9.
王德刚 《西藏研究》2009,(4):94-100
由拉萨、日喀则、樟木镇,延伸至加德满都的318国道(中尼友谊公路),是一条贯穿西藏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跨国的黄金旅游线,这条旅游线路的周围区域集中了西藏多处顶级旅游资源,对国内、国际游客具有突出的吸引力,而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建设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物质基础,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对西藏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去年11月24日,被人们誉为“草鞋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在四川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一些地方的县长、书记老是喜欢往外县和外省跑,这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基层了解情况,去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这是农业工作出现“热在县上,冷在区乡上,荒在村上”的重要原因。杨汝岱同志的批评严肃中肯,道出了广大农民的心里话。近年来,一些县长、书记乃至乡长、镇长,热衷于三天两头“跑码头”,逛大都市,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问题发聩振聋、令人警醒,有的问题则逼人直面、必须回答——比如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已经尽人皆知。毛主席要我们创新,我们做到了吗?(今天)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有重要创新吗?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我们这个小集体,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晚年的钱学森,辗转反侧地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民族走廊"是上世纪80年代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一个学术概念,它既是我国西北地区多民族迁徙往来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带的交汇地和焦点区。因此,西北民族走廊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民族走廊"概念的基础上,对"西北民族走廊"的地理范围、地理及历史文化特点、研究思路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原 《民族学刊》2014,5(4):1-7,84-88
中国西南的人类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区域研究传统。改革开放之后,西南研究陆续出现了"区域模式"、"族群模式"和"跨境模式"三种研究范式。其中"区域模式"更贴近于社会历史现实,具有强烈的学科问题意识。至二十一世纪,基于历史上民族的源流考察与走势判断,兴起了诸如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滇黔驿道、进藏公路等"通道"研究。这种基于"走廊"学说和"通道"研究而展开的"区域模式",将交互性和流动性作为研究之重点,来深入地阐释形塑西南中国社会人文特质的关系结构,将有利于中国人类学获得更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经验的世界图式,也有助于具体研究者获得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认知主体性。人类学的中国西南研究只有基于"区域性"的大视野来展开,在一种关系格局中来寻找西南研究的问题意识,才能摆脱"民族性"的现代叙事,并对"民族认同"这样的问题有所超越,最终回归到当地的社会历史现实和人文形态特质来深化对中国西南的认识把握,从而在学理上展开一些更为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解析文化发展动力机制,继而以"文化贵州"目标视域反思当代贵州文化建设呈现的系统性缺失、核心价值定位局限;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古苗疆走廊"研究,揭示其廊域文化的"自觉性""类本质"特征,其代表的贵州文化"主体性"内涵特征;以贵州文化的系统性完善、"主体性"内涵为导向,初步建构其申遗理论研究范式、相关学术课题研究范式、文化品牌项目实践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匈奴人的称谓“氏”,表妻(妾)、夫人、太太、老婆、内当家诸义,不是皇后的称号,也不是胭脂(焉支等)的谐音词;其原始读音是aiti,译成汉字读若遏迄;从词源学角度观察,应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中的语词  相似文献   

16.
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33-135,153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思睿 《民族论坛》2013,(12):F0003-F0003
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促进学术创新,突破单一行政区划研究的局限性,形成一支致力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队伍,10月26日,《民族论坛》杂志社与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南岭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这是《民族论坛》杂志创刊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的专题研讨会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类学“本土化”主张已经有时日,成果和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何故?笔者认为:1,“本土”的知识谱系没有完整梳理,近代以降,在西方“文化霸权”之下甚至自我毁损;2,步西式人类学之后尘而未对其进行自主性的质疑;3,以“文化自觉”主人翁心态、姿态进行创新实验和实践的成果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略备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指教.  相似文献   

20.
蹲食一些外出打工者常有此习惯。诊断:蹲食时,上腹部会受到挤压,食道呈牵拉状,使人不舒服,还会影响胃肠蠕动。因下肢弯曲,腹股沟动脉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由此会减少向胃部毛细血管供血,妨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经常蹲食者,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诱发消化道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