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为了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不惜放弃《莱茵报》主编职务,甚至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国籍。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时不过是24岁,时为1842年10月15日。“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显示了他那善于从实际出发,能使僵死的生命活动起来按照他自己的旋律翩翩起舞的无比才能。”①正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莱茵报》才体现出越来越明确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和日益坚定的反政府立场,成了真正的莱茵人民的喉舌。又自然而然地为普鲁士政府所不容,“1843年五月21日的内阁御前会议已决定查封这个报纸。”②《莱茵报》订户们签名请愿、《莱茵报》的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主要文章分析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政治思想主要是追求自由和民主。具体在博士论文中是通过高扬个体的自我意识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寻求定在之中的自由;在《莱茵报》时期是通过争取出版自由获得精神自由,追求理性国家和法,反对宗教专制的束缚,反对私人利益对国家和法代表的普遍利益的侵犯。笔者希望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清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内容、逻辑线索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的三次经济学研究与经济研究的社会性视角的确立青年马克思是在三次经济学研究中确立了透视经济现象的社会性视角的。初涉经济学,发生在青年马克思于1842~1843年任《莱茵报》主编时遇到的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不得不发表意见的“难事”之后。自1843年10月开始,他系统地研究了布阿吉尔贝尔、麦克库洛赫、詹姆斯·穆勒等15位经济学家的19部经济学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两份相互关联的手稿:《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视这两部手稿,我们可以说,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确立经济学研究的社会性视角的开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屹…  相似文献   

4.
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局限于青年黑格尔派是有失偏颇的,它片面夸大了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的理论影响,而未看到《博士论文》是由三重理论向度组成的。通过对这三重向度的分析,论文力图还原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精神及其立场,揭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差异,从而凸显《博士论文》作为唯物史观的"史前史"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1837年夏,在柏林大学求学的马克思投身于黑格尔哲学的怀抱,参加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博士俱乐部。从那时起,他结合进步思想界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博士俱乐部内部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系统地研究并精通了黑格尔哲学。1841年3月,他写出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青年黑格尔派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博士论文》的马克思,就世界观而言,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我们研究《博土论文》,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状况,他对青年黑格尔派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他以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介绍一下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思想特点,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者或许会有一定的裨益和启发的。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但是,马克思18岁至23岁在柏林大学上学时期,是青年黑格尔派。他柏林大学毕业时提出的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马克思单凭自己的灵感偶然发现的,而是他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民的幸福……”。1842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积极投身到反对德国专制制度的实际政治斗争中去。这时的马克思还是一  相似文献   

8.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的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代表作,是青年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最初的重要成果。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还处于黑格尔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影响之下,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青年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自我意识”在当时马克思的哲学里具有“本体”的意义,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思想基础是自我意识的本体论,即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人,它是以思辨形式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论肯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它是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思想中脱胎而来,其直接创生地就在于青年黑格尔派。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时期对于马克思而言,是匆匆而过的阶段,但更是不可绕过的阶段,因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主体性原则蕴涵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之出发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最为直接的初始地平。透过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的主体性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之间在主体性理论上的内在关联以及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形成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0.
宗教、理性与国家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三个基本概念,宗教观、理性观与国家观构成了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基本框架,其中,理性观是核心。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结构中,宗教是超验的,理性是先验的,国家是经验的,三者的矛盾表明马克思的理性主要是一种总体性,具有思辨性、二元性和神秘性。这使得马克思的理性世界观与理性国家观陷入困境与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1.
青年黑格尔派以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的问世而出现,随着1844年底“自由人”的《文学总汇报》被查封而终结,前后只不过近十年的时间,可谓是德国哲学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然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派别,它也有着自己的盛衰荣枯的历史。1840年至1842年间,可说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青年黑格尔派对普鲁士封建君主国家进行了全面批判,即在继续宗教批判的同时转向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由间接批判转向直接批判,掀起了一个理论批判的高潮。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批判及其代表人物的政治观点,对推动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和促进他们的革命民主主义以至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演进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批判,对正确认识和理解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进和确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黑格尔派以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的问世而出现。随着1844年底“自由人”的《文学总汇报》被查封而终结,前后只不过近十年的时间,可谓是德国哲学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然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派别,它也有着自己的盛衰荣枯的历史。1840年至1842年间,可说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青年黑格尔派对普鲁士封建君主国家进行了全面批判,即在继续宗教批判的同时转向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由间接批判转向直接批判,掀起了一个理论批判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世界观的。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构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思想前提,只有彻底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才能最终清算黑格尔派,因此,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费尔巴哈过渡到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重要标志。但是,在这两部著作中,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带有浓重的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  相似文献   

14.
以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政治评论为标志,马克思早年思想表现出现代性的基本定向,亦即持一种非批判的启蒙主义立场。从“传统”的专制极权走向“现代”的自由民主成为早年马克思的根沐实践诉求。由于《莱茵报》时期思想的内在张力,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了思想上的原则性转折,最终走向了对启蒙主义的辩证扬弃。发掘马克思思想的启蒙主义出发点,能够回应将马克思与专制和集权思想联系起来的曲解,当然也应该避免将马克思的思想还原为一种早年的自由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理想,在大学学习及《莱茵报》工作期间,从抽象的社会理想转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关注人类解放问题,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此后,马克思哲学的每一次进展都是以论证共产主义这一社会政治理想为中心的,因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早期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完整阐释其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为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这是马克思在早期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革命行动。弄清马克思如何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和斗争,这对于深入了解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以及当时形式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表意见的双重难事,共同指向马克思从事政治批判的理论主题--为贫苦群众谋解放。马克思曾试图借助自由报刊、理性国家、理性法来实现贫苦群众的利益,却捕捉到物质利益关系对新闻出版、国家和法的支配性作用,揭示出所谓新闻出版自由、国家和法的阶级性,明确了新闻出版等公共舆论服务贫苦群众的人民立场,而且他开始突破传统抽象思辨研究范式,在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中初步把握到解放贫苦群众的新方向。准确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从事政治批判和理论研究的根本主题及基本观点,对于回应当下的一些理论杂音、更好实现人民利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转向黑格尔哲学之后,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才去考察希腊晚期哲学。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察希腊哲学的成果,它表明马克思当时基本上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立场上,又大大超过了黑格尔,同时也超过了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非常重视自我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把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由的象征。把这种自我意识当作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哲学倾向。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开端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自我意识是论文的主题、立足点。同时由于对现实性的反思形式的理解不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后来思路与其他哲学家的不同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环节。"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莱茵报》时期的经验认识,《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确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批判,《德法年鉴》时期的哲学升华。厘清这一历程,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罗米修斯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达自身和青年黑格尔派政治吁求的象征,马克思从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立论论证了主观性的独立性,感性的自我意识在感性自然中的唯一标准,奠定了在疏离化的社会时空中追寻各自自由的个人主观性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