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项艰巨任务。“生产资料人格化”的理论 ,既不姓“资” ,也不姓“社” ,它是“中性”理论。公有制也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人格化” ,这为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可通过“正结合”与“反结合”的方法。“正结合”就是直接拥有产权或使用权 ,通过经营使用 ,直接获得效益和报酬。“反结合”则是通过行使监督权、建议权间接创造效益 ,获得报酬。有了这种方法 ,企业承包制有望“起死回生”。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应向“人格化”推进。国企经营管理部门和监事会人员签订监督合同 ,二者形成制约关系。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机制会最终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尹焕三 《探求》2000,(1):8-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从产权变革的高度,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分解,实现产权的明晰化和效率化。从改革的现实看,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虽然实现I政企分开,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权模糊的问题,从而淡化了股东对公司的关切度,这是股份制利益机制失灵的根源所在。笔者认为,国有股权模糊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如何实现国有股权的人格化以达到明晰化,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股份公司的权利结构中,经过“财产初始所有权—个人股权—法人产权—法人产权进一步分解”的演化,初始所有权不断弱化。股份公司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与外部市场制衡机制能够克服初始所有权弱化并保障财产初始所有者收益的最大化。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极不规范的根本症结在于基本产权关系结构安排不科学。应当在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促使全民所有制通过国有经济完成总财产的人格化,再由国有经济通过组织单个国有企业完成总财产的具体人格化,实现国有企业基本产权关系的重组。文章最后就我国国有经济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对接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产权经济学的意义上讨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者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科学的产权理论的指导,经济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对产权制度改革提出设想和方案,而且更重要的要在理论经济学的层次上进行一般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经济学正面临着重建同商品经济的客观现实相吻合的产权经济理论的任务。作者提出,我国产权制度改革最终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以使产权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分析了产权的经济功能和有效产权的主要特征。作者还从产权的载体、产权的组织、产权的交换等各个侧面进一步讨论了产权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多的吸收社会资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应大力开展股份投资。但人们担心搞股份投资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应澄清这种不正确认识。开展股份投资的预期效果是新创办若干股份制企业,也有的由于股份投资的作用,使一些企业变为股份制企业。这就改变了投资主体只靠国家财政银行和各级政府的单一公有制模式,有些投资主体变为股份集团来承担,包括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开展股份投资形成若干股份制企业,不是与公有制企业的对立,而是对公有制形式的改革与完善。股份制经济按自身规律运行,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在不断运动变化。怎样在运动变化中确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这是创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是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共有难题,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问题,则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特有难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董玉魁教授的新著《当代公有制经济模式对策论——<资本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当代公有制模式对策论》一书,是《资本论》问世后出版的第一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的专著;也是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第一本专著;又把改革的理论提高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敢于探索重大难题的理论勇气,另一方面也表明作者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研究成果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就明确肯定了股份制可以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走出了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专利”的认识误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我们要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应当大胆利用股份制这一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研究:对象和方法黄少安现在很多文章都研究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关系及其改革。可是有些文章中所研究的似乎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或者把本属于公有制中的产权问题外在到别的范围中加以研究,可能是对“什么是公有制经济”、“什么是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我国产权关系改革的两种主要措施即承包经营制和股份制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两种措施的实质都是循着劳动者个人与产权相结合的思路设计的,在理论上有悖于“两权分离”及股份制经济的产权原理,在实践中有种种障碍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微观经济的活力和效益问题。文章从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论证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性,认为应将此作为产权关系调整及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及其与当代中国股份制实践的内在逻辑关系,对目前正在普遍进行的公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认为股份制并不具有所有制的属性,因而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全面发挥股份制的溶合功能和分离功能,并把着力点首先放在其分离功能上;股份制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因此应该利用股份制加快现代企业家的培养。文章还提出要尊重股份制自身发展的规律,为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便利用股份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1.
颉乃琴  王健 《社科纵横》2004,19(5):105-105
本文认为股份制只是一种资本组织的形式 ,没有社会属性。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但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 ,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出售等项改革,符合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国企大规模股份制改革不会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产权结构改革而言,所有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国企改革是所有制的体现,不是对公有制的冲击,是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反映,亦是其他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使我国整个改革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互促进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国企还要准确定位,在一些行业或领域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使国有企业改革与我国所有制切实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尚须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深化,完善立法,提高法治在国企改革中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3.
突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难点──产权人格化的对策王洪斌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要真正实现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这一目标不审非常艰巨和复杂的,还面临着产权界定、产权归属、产权人格化、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体制不...  相似文献   

14.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值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力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人格化不能是所有权主体的职能化,只能是所有权职能的主体化,独立经营者阶层和企业资产的独立责任主体是所有权职能主体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据此,国家资产局则不可能成为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模式中的基本环节。作者指出,应以财团持股——企业环形持股为主体来构建我国企业新产权结构,形成财团所有制与企业股票环形所有制相互补充的非国有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新论     
作者在对所有制理论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就有关的重要问题从辨析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了理论研究的必要补充与拓展。指出所有制是由产权通过所有权的中介、产权组合、配置方式(运动财产的支配方式)以及财产分割、归属方式(静态财产的分配方式)形成的。所有制的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理论认为的公有制和私有制,还包括立于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差异共有制,这是所有制的三大主体形式。作者还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系统论考证了东西方社会所有制的变迁,认为斯大林关于所有制演化的“三阶段”论是不符合实际的,指出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机混合体,所有制是社会产权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是今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这要求今明两年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在微观上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宏观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调控能力。其中最要紧的是确保今年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去年。推行股份制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和承包制相比,股份制除了因使产权人格化、具体化,因而能大为增强企业的活力以外,它还能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促进资本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本文不打算多谈这些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看法的问题,而只想就两个目前存在分歧意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公有制和股份制王慎之1·50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的成因及其作用戚幸东1·59市场发育的程度判断与阶段推进林诗良1·66论劳动力商品交换焦建国董落1.70劳动行为不规范状况下的资金消耗型产出和增长周天勇1·7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张素芳1·82产权新论丁建中2·50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李明泉2·59从非常态垄断走向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中国市场经济问题的理论探讨陶一桃2·65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主义市场价格的开放冯秋萌李长林2·70对股份投资与股份制的…  相似文献   

19.
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文标 《浙江学刊》2001,25(4):45-48
本文认为传统的将所有制仅仅分为公有与私有两种形式是不完整的,不能涵盖所有制关系的全部内容;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内在质的规定性与外在形式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分离的小农经济、个体手工业经济、股份制经济划入公有与私有制范畴是不确切的,它们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而混合所有制形式应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它有独立的阶级归宿与产权归宿,与私有制同时产生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性和进步性能否正常体现。本文联系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亦存在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价值规律及市场机制也就必然通过对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制约和刺激来调节劳动者的经济行为,进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坚持在公有制前提下对现行产权体制进行调整,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形成稳定的、法律上的财产权力制约关东,使之各自获得相应的收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作者强调应对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性作深层分析,从而使两者的调节作用在经济进行中达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