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职尴尬事     
《可乐》2006,(5)
卖报纸的有天下午,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场上,我买了《人才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一堆报纸,仔细搜罗各种招聘信息,看累了就在那里打起盹来。一个很漂亮的 MM 过来,递上一元钱说:"来份《北青》。"我乐了:"给你。钱就免了。"女孩子没明白,接过报纸看了一眼问道:"咋啦?是今天的报纸呀!"我解释说:"我不是卖报纸的。"MM 连声说对不起,然后把报纸塞给我,飞快地走了。  相似文献   

2.
吴作兴 《老友》2013,(2):39-39
我和妻子的结合,虽说不上是“患难之交”,但也称得上是“贫贱之交”。那一年,我是一个22岁的农民.居住在一个穷得有名的小山沟里,房子上面盖的是稻草.外出劳作要走一里多山路。她居住在修河边一个地广人多的大村庄.因生父早亡而家境贫困。曾经有几个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年向她求婚,她都没答应。后来她却答应嫁给家庭条件不好且相貌平平的我,这也许是我们命中有缘分。  相似文献   

3.
1943年8月,我8岁,哥哥11岁,去塘里网鱼。鱼网得不多却捉到一只大甲鱼,拿回家问母亲:是自己吃还是拿去街上卖?母亲想了片刻后说:“自己吃填不饱全家7人的肚子,还是拿去卖吧,换些大米全家人能吃两天。”后来邻村一个姓赵的地主要我卖给他,照街上的价格,两升米一斤。我到他家  相似文献   

4.
吵架之后     
妻子退休后变得唠唠叨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我喋喋不休,所以,"内战"常常不断。一天晚上,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和我就"商榷"上了。她说韩剧好  相似文献   

5.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  相似文献   

6.
生活盲点     
我平时不留心,不好学,有时就难免要吃点苦头。台湾有位先生姓周名锦,是位作家、出版家,托人捎信,说是清明节祭祖要来拿我的长篇小说稿。后来拍了份电报给亲戚,亲戚把电文拿给我看,我一看,上面写着4月4日抵达云云。  相似文献   

7.
王纯 《老友》2013,(9):41-41
婆婆不识字,所以我总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平时我和婆婆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询问一些家庭琐事。虽然我们表面上很和睦,但在心里,我还是觉得难以沟通。有一次,我给一家杂志写了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我女儿看了,拿着样刊跑过去,兴奋地对婆婆说:"奶奶,我妈妈在文章里写你了。"婆婆听了很开心,拿过样刊就看。她看了两眼,问我女儿:"在哪  相似文献   

8.
曾福龙 《老友》2021,(4):48-48
俗话说"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顷",可见一位好妻子对于一个家庭是何等的重要,这大概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密不可分。我与妻子的结合完全是包办的,属于娃娃亲:我9岁时便与5岁的她订了亲,与爱情毫不相干。按说,娃娃亲有可能是一种不幸的婚姻,可是没想到,由于妻子的贤惠,我们的家庭生活很幸福,让我们的亲戚朋友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6)
我在一家公司当临时工时,爱上了一个女孩。后来,这个女孩就成了我妻子。婚后,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给她一个温暖的家,我咬咬牙,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子。一个临时工在城里买房,是有很大风险的。很快,我就尝到了苦头。单位破产了,我和妻子都失去了收入来源。每月必还的2000元银行贷款,一下子将我的心悬在了半空。好在妻子是干会计的,很顺利地在一家小单位找到了工作;而我没文化没专业,只好四处打零工。日子过得既快且慢。日历一页一页地撕去,很快就到了月末,我总要拿着从牙缝里省来的钱,去银行还贷。每一次去银行的路上,我都在想,这种苦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一天夜里,我从睡梦中醒来,见妻子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7)
我认识一位酷爱文学的中年人。为了文学,他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他对别人说,妻子是他的小老婆,文学是他的大老婆。他妻子后来忍无可忍地离开了他,有人问他痛苦吗?他说:"有什么好痛苦的,小老婆走了,我还有大老婆。"他本来有工作,后来觉得这会影响他的写作,就把工作辞了。没有生活来源他就去捡破烂,要不是有关部门把他纳入"低保",他肯定现在还在捡破烂。他常以作家自居,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作家,尽管他已经出过两本书,怀里还揣着省作协的会员证。他经常拿出来"证明"他的身份——据说上饭馆吃饭时也要亮一亮,好像这样人家就会不收饭钱,结果别人反而收了高价,理由是作家都很有钱,写本书要卖几百万。其实他那两本书都是自费出版的,而且他至今也没有在任何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过一个字。对他的投稿,编辑回信不是说看不懂,就是说没意思,  相似文献   

11.
凭借一场考试,我从一个自由职业者摇身变成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大概只有两天的新鲜和喜悦,之后我就有了鸟入樊笼的难受: 时间太紧,规矩也太多,连请个假也要经过三四位领导的签字。偏偏此时,我出了个差错,把一份应该由党委盖章的文件印上了行政章。领导发觉后, 拿着这份盖错章的文件向我“吹胡子瞪眼睛”。从小到大,我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拿回文件后,我立刻就写了辞职报告。  相似文献   

12.
简湄 《社区》2004,(16):63-63
这段时间,吴政每天都要在办公室里加班至深夜。偏偏这个时候,一向温婉依人的妻子突然跟他闹起了别扭。争吵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的,妻子的大学同学章磊出差来到这个城市,约他们夫妻俩吃饭,吴政听妻子提起过章磊,大学时她们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后来分手了。那晚,吴政忙得实在走不开,他想,妻子和老同学叙叙旧,如果自己跟着去了,反倒让妻子觉得自己不放心她,于是,他提出让妻子一个人去赴约。晚上12点,吴政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没人接,吴政正要打妻子的手机,但转念一想又停住了:妻子会不会误解这个电话的意思呢?算了,说不定她已经早早在家睡熟了。第二…  相似文献   

13.
爱情账户     
青衫 《社区》2012,(8):64
我性格急躁,结婚之初,经常为一些小事和老公吵架,互不相让。刚开始老公还算有风度,用不了一天半晌的就主动投降认错。可时间一长,老公也觉得委屈,凭什么没错也要认错啊?这下可好,怄气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一看这可不行,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于是在一次吵架之后,我主动和解,并想了一个主意:为了家庭和谐,减少吵架率,在家里设立一个"爱情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过,作为一个“贤妻”除了要孝敬公婆,还必须服从丈夫,这第一条杨绛做到了,她常去婆婆家“做媳妇”,但是杨绛绝不是一个对丈夫无条件服从的妻子。他们曾为了“bon”的读音吵过一架,结果杨绛赢了,但两人心中都不爽。后来,定下条约:以后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让人觉得杨绛刚硬十足,大有“我爱我夫,但我更爱真理”的味道。但杨绛也温…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晚餐     
我把那天的经历告诉给我的朋友时,他们都说我交了好运。我不清楚那天是否真是幸运之神选中了我,只要想起来我就不禁一个人偷着乐。几天前,我到一家超级市场买了一些晚餐食品,一看时间还早,就提着食品袋走进刚举行完一个通俗艺术展览开幕式的展览馆。由于食品很沉,我便把它放在展厅的角落里。后来,因为所见到的展览作品使我心醉神迷,就忘记了这个食品袋而回到家里。  相似文献   

16.
黄爱军  真柏 《社区》2004,(17):24-25
两年前的一天,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的启示,老实说当时我对社区干部的概念还不太清楚,不过看了招聘启事后心里痒痒的。我把那张报纸拿给父母看,结果父亲看了之后直摇头,说:“社区干部做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事,你一个小伙子哪里干得了?”不过说归说,父亲还是偷偷  相似文献   

17.
孙欣 《百姓生活》2010,(9):22-22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摊主笑着说:"我卖的都是5元1斤,没有二价……"  相似文献   

18.
曹应东 《社区》2004,(9):1-1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诊断,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我听说过一位农妇。她的家住在路边。那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灾荒年。不少人因为缺少食物而四处流浪。一天,一位衣裳褴褛、非常饥饿的流浪汉走进农妇家,请求让他干一份活来换一顿饭吃。农妇看了看他又看了院子里的那垛木柴说:“正好那边有一垛木柴拦路,请帮我移一下。”当流浪汉把那…  相似文献   

19.
初冬。20世纪的最后一个初冬。一天,辽西一份 报纸上的消息和配发的照片引起了好多读者的关注: 小男孩任国良,在凌海市大碾乡中心小学读五年 级,父亲打工时受重伤,花掉家里的全部积蓄也没治 好伤;母亲有病,没有劳动能力;姐姐为照料家庭,已 经辍学。他为能继续上学,每到休息日就去集市上卖 火柴……  相似文献   

20.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