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以前国统区妇女职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黎萍 《文史哲》2002,1(5):163-168
抗战以前 10年是中国妇女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 ,成长起一大批职业妇女 ,她们遍及文学、医学、教育、法律、新闻、商业、企业、警察等各行业 ,积极献身事业 ,但在职业活动中 ,始终面临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就业机会不平等 ,已婚妇女处于家庭与职业的两难选择等问题 ,从而影响了妇女职业的开拓和发展。事实证明 ,妇女职业平等的完全实现 ,只能通过社会和民族的解放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由简牍材料来看,秦汉法律承认家庭的独立地位,维护家庭内部的孝亲伦理观念与尊卑等级秩序,其目的在于以家庭秩序的稳固来维持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定。秦汉法律维护家庭的内部秩序,其原因在于法律既需吸收与接纳自先秦以来即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族孝亲伦理和礼制观念,也要适应秦汉时期个体小家庭脱离宗族成为社会主体单位的历史变化和社会需求。但当秦汉家庭秩序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观念与国家法律义务出现冲突且不可两全时,家庭秩序让位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义务服从国家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3.
春秋男尊女卑与女性的抗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尊女卑本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话题。当父权制社会因男子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提供者和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逐渐确立之后,妇女就不得不面临随着经济地位的降低而降低的家庭地位乃至社会地位。不过,男尊女卑在世界各国的表现不尽相似,程度有异,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同,维持的时间长短有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是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与阶级秩序并存的基本的社会等级秩序。男尊女卑作为社会普遍现象和基本的等级秩序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那么,它最早出现在何时?或言“秦代及秦之前的法律是法家的法律,视男女同一,有…  相似文献   

4.
<正> 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崛起,经济改革带动了政治改革.不过,改革经常山现“卡壳”.旧观念,特别是封建观念,象一张巨大的潜网,把改革者的手脚紧紧束缚住,使一些很激动人心的改革过程,变得使人为之瞠目、懊丧!这中间,妇女问题尤为突出.社会配角,打个“!”家庭主角,打个“?”——城市妇女的困扰一些社会学工作者调查城市妇女、职业妇女的地位,结论是:社会的配角,家庭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英国十九世纪关于妇女的主导观念就是妇女的地位不体现在社会中,而体现在家庭中。因此,英国十九世纪小说中不少职业妇女被描写成怪物,如《老古玩店》里以虐待弱者为乐的律师布拉斯小姐,或不顾子女冷暖把自己埋在文件、决议纸堆里自得其乐的杰利比太太(《小杜丽特》)。按社会正统观点看来,他们不在家侍奉丈夫、孩子就是违反女人的本性,就被看作是怪物。《简·爱》从表面的情节上看,完全符合通俗小说中关于贫穷少女经受考验终于结上一门好亲事的公式,不仅不包含激进的妇女意识,而且简直很合乎正统社会规范。英国小说中从十八世纪出…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妇女的解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经济地位的改变。但是在我国 ,几千年来所盛行的男尊女卑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上升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地位 ,单是经济地位的改变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7.
城市妇女双重角色地位的变迁与家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城市妇女一般都从事着家务劳动和职业劳动。这种双重角色地位及其发生的冲突,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家庭生活。本文对40多年来中国职业妇女双重角色地位的变迁做些简要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些预测。  相似文献   

8.
牛会娟  蒋晶 《天府新论》2004,(Z2):222-22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妇女的解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经济地位的改变.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所盛行的男尊女卑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上升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地位,单是经济地位的改变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9.
两宋妇女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宋妇女的历史贡献张邦炜引言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妇女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几乎被排除在研究者们的视野之外,这既有资料方面的因素,更有观念方面的缘故。就观念方面的缘故来说,60年前,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者陈东原从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尊重女权的美好愿望出发,下...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国乡土妇女生育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早婚、早育、多育的特征.从有关统计资料和口述史的记述来看,民国乡土妇女的生育条件简陋,缺乏安全保障,生育致死率高,妇女生育状况普遍被漠视,生育意愿也无法被满足.妇女糟糕的生育状况与民国乡土社会农民普遍赤贫化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别观念.正是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观念以及基于此的社会性别分工,使生育成了妇女单方面的事,进而导致妇女的生育和生育的妇女完全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妇女的家庭职责,大抵包括生育、主中馈、相夫、教子、管理仆婢等,而生育更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妇职。在明代,无论是皇室妇女,还是平民妇女,无不都有独具特色的生育信仰及其习俗,而其目的均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家族内的地位。围绕妇女的生育问题,则衍生出了诸如生育禁忌、溺女乃至祈子诸多习俗。这些现象揭示了明代社会中深刻的儒家传统"男尊女卑"意识的实质以及明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实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家庭暴力引发的犯罪日益增多,其中婚姻暴力案件占较大比例,且以丈夫对妻子的伤害为主,女性受害者占婚姻暴力受害者的90~95%。由于婚姻暴力多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仅对妇女的生命、安全、人格、名誉以及人身自由权构成威胁,而且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极易诱发多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的夫权思想,男女不平等的地位是产生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男强女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夫权思想和大男子主义观念在一些男性的思想深处仍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这部分男性唯我独…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女性普遍兼顾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两种性别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女性为摆脱双重角色的压力,倾向于放弃职业角色,选择“回家”。这体现了现代女性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但也有一种声音主张通过政策引导妇女“回家”,这是男性社会的一种怀旧情结。这两种性质的态度都反映出,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协调发展是女性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阿蕾的小说被称为“族女性系列小说”[1],确切些说是族悲剧女性系列小说,思想上、艺术上均有研究的价值。主题的悲剧由盛中国作家历来关注、同情自己民族妇女的命运,这只要提一下鲁迅笔下的单四嫂子、祥林嫂、何姑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萧萧、三三这些悲剧女主人公的名字就足够了。阿蕾“崇拜鲁迅、沈从文””’,她对自己的民族──族妇女的命运也十分同情、关注,几乎把焦点全部对准她们的恋爱、婚姻、家庭悲剧。试看:《根与花》。写拉玛奶奶格守男尊女卑的古训古制,即使三个儿媳都把她当牛马,谁也不愿意供养她,她都要呆在他们家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妇女观的二重性作了探讨。认为它是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性、俄国社会的矛盾性与作家创作方法的矛盾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二重性使他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一方面赞美体现新时代精神新女性的形象 ,肯定妇女的美好心灵与人生价值 ,全面否定上流贵妇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又宣扬保守落后的家庭观念 ,否定爱情自由 ,蔑视与贬斥妇女  相似文献   

17.
论唐群英的女子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群英是民国初年最具影响的女权运动领袖。她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爱国性、民主性的特征:首先,她认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妇女也应争取民族解放,“国强家不危”;女子所负“国家之责任”,比男子更重要。其次,她的女子解放思想更多的表现为反封建的民主性。第三,其女子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要实现在政治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生活中取得与男子完全一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降低了。特别是到奴隶社会后,妇女的社会地位更加低下,男尊女卑逐渐成为重要道德观念和规范,在封建社会则被进一步强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的灾难更加深重,长期遭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及其礼教的压迫、残害,还经常被迫接受思想教化.历朝历代编写了很多女子教训书,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的女性观尤其是女性道德观。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对克服旧道德观的影响,争取妇女思想解放是有益的。另外,还可以吸取其某些合理因素,以资于今天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代女性角色紧张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文明却赐给它的缔造者不同的命运.多少世纪以来,男人是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功的象征,一统天下的气质,女人则是家庭工具的角色.当人类解放的旗帜亮出,特别是妇女解放的号角吹响,女人终于走出幽禁已久的闺房,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一展风彩.然而,新的困境随之出现:事业与家庭是男人的太阳和月亮;而对于女人,则成了鱼和熊掌!据一份调查报告统计,在美国1000家大公司300名女高级主管人员(多数为副总裁)中,有52%过着单身生活,61%没有孩子;而同层次男子中,只有4%未婚,3%没孩子.在中国15位女学部委员和63名国家高级女专家中,多数人为了事业牺牲了个人的生活享受和普通人的天伦之乐.……当代女性生活在家庭与社会的互相矛盾中,传统的特别角色和现实的社会角色各有一套行为规范,致使承担这双重角色的妇女顾此失彼.这种世界性的现象,在社会学便称为女性的角色紧张.角色紧张实质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紧张,精神紧张.就我国来看,这种角色冲突表现在职业妇女时间上的紧张和体力上的劳碌.这是职业妇女的传统角色观与其在新的价值追求碰撞时所产生的心灵困惑和焦灼.  相似文献   

20.
赵刘洋 《天府新论》2016,(5):127-138
本文聚焦于“道德的法律实践”两种类型即“滞后道德”的法律实践与“超前道德”的法律实践对妇女自杀的影响。前者将对妇女贞节道德的要求纳入到法律中,具体包含三种机制:法律鼓励妇女贞节道德受到侵犯时选择自杀;法律对妇女的保护与贞节道德联系起来;法律惩罚违犯贞节道德的行为,妇女因选择受限而趋于自杀。后者则关于法律对妇女超前性别道德的追求,具体包括法律对激进性别平等和离婚的鼓励、道德从法律退出后道德约束力的弱化、法律对权利的强调导致妇女对权利的片面理解。两种类型的实践与具体社会实际存在诸多冲突,都造成妇女自杀,因此,法律对妇女不切合社会实际的道德规定促使妇女趋于自杀。法律实践应根据社会实际以实用的方式调整权利与道德的关系,现代法律尤其要处理个人主义与家庭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