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科举学"是指备考科举之学,现代"科举学"是指研究科举之学。科举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正在发展壮大的专学。科举学的形成,经历了从制度的考证和史实的回忆、文献整理与资料编纂,走向理论探讨与专学构建的过程。科举学的发展趋势是从分散走向综合。21世纪科举学的波澜起伏,将堪与20世纪的红学相比,具有远大的发展前程。  相似文献   

2.
三峡文化的提出与研究,对当代重庆经济文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三峡文化是一种以农耕为主的地区文化,明代以来,才逐渐形成农耕与城市工商文化并存的格局。三峡在历代文化创造活动中,形成了"劲勇变通、勤劳质朴、爱国尚义"的独特精神。这种精神延续至今,成为当代重庆人性格、品德的核心。三峡文学自然美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三峡文化的本质与特征,它的生成受到三峡文化的直接影响,是自然映照与文化观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反对"新经学"的现实需要,宋人缺失了对王安石的学术--"王学"作出整体评判.发展到后世,尽管"新学"词义有变,但"荆公新学"终究成了"王学"的别称.事实上,"王学"有原生形态、官学化形态和晚年演化形态三个部分.其中,以金陵(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王学"的最初产地,"金陵之学"就是"官学化"之前"王学"的原生形态,极富地域性和原创性;而学界沿用已久的"荆公新学",本质上是"金陵之学"被北宋政府"官学化"的产物,也是宋人攻击学术"官学化"进程的专称,它不能作为研究"王学"的总对象.刷新研究对象,走出"荆公新学",兼顾"王学"多种演变形态的差别与联系,有助于当前的学术思想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教育学成"学"发展的历史及其两种不同路向(即科学化与人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评论,认为,教育学成"学"必须走科学化与人文化统合的道路,这是提升教育学学科地位、摆脱教育学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接着,文章进一步指出,教育学的真正危机,不单纯表现为它是否有"学"无"学"问题,更深层次则在于教育学的无"教".文章分析了无"教"的表现、根源及其危害,指出,教育学必须限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必须改变过分专注于研究教育外部现象的倾向,要朝向"本真教育学"回归.这种回归,实践上有利于突出教育中心工作,理论上有利于教育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辑出版学",是国家教育部门在1998年修订《授予学士学位和培养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确定的一个新兴学科的名称.它是把我国传统的图书创造三环节"编辑--印刷--发行"一条龙整合起来,并把当前高校已开设的编辑学、图书发行学与印刷出版专业合并而创建的独立学科.但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只列了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属于三级学科,既可列在新闻学下面,又可列在传播学下面,由各高校自己决定.但这个"目录"又将"编辑出版学"割开,把编辑学隶属于它的分支"新闻编辑学",把出版学隶属于传播学下面的又一个分支.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同名重复,抹掉了级别之差.三级学科编辑出版学则又被切分支解,造成学科体系混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新设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尚未来及结合中国的编辑传统和出版现实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概念.作为一门学科,新闻学传入中国还不到100年,传播学传入中国还不到30年.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结合多方"双创"调查数据,总结目前"双创"局限性,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学科协作"双创"教学方法路径指引,以建立多学科人才汇聚为起点,利用团队力量完善多学科协作项目流程、形成渐进式"双创"课程体系、结合灵活的授课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施"双创"实践.通过对实施后的成效进行总结反思,建议高校形成灵活的激励学分政策,鼓励创业者返回母校交流经验、洽谈合作,以使"双创"教学得到行之有效的铺陈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者"还是"愚人"--简析艾萨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作家辛格在其作品中创造出一系列让人过目不忘的愚人形象。在其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主人公吉姆佩尔貌似愚钝,他之所以选择此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恶劣生活环境下的自我适应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引导下的自主行为,由此可见,吉姆佩尔不是一般人所公认的“愚人”,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五个重要梦幻与“黄粱梦”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黄梁梦”最早见于《列子》,经过唐传奇、元戏曲、明代拟话本小说和清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哲学内涵。曹雪芹将“黄粱梦”纳入到《红楼梦》的叙事中,在黄粱梦的基础上进行巨大转换,使《红楼梦》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天人合一的宏伟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体现着曹雪芹深刻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14.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单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双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单起来”还是“V双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能进入“A了点儿”与“A点儿了”结构体的形容词是受限制的。它们的小类制约并影响了“A了点儿”与“A点儿了”的语义。本文运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进行了解释 ,辨析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及异同  相似文献   

16.
"春秋笔法"与"太史公笔法"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笔法"与"太史公笔法"同为史学典籍的传述方式,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对历史人物给予褒贬的评价,都不同程度地遵循"言有序"、"言有物"的创作原则.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春秋笔法"实质是儒家对春秋的解读之法,而太史公笔法则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7.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谈流行语“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是2008年开始流行的网络用语,2008年后半年也逐渐流行于各大报刊、杂志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探讨流行语“雷”的来源、意义、句法功能及流行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准确使用流行语“雷”。  相似文献   

19.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翟攴(戳),直角切"为线索,从古汉语和现代方言出发,认为现代方言不能排除"戳"读作舌头音的可能。同时,提出了"築"从中古开始已经出现了词义分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