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是巴蜀史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的一年。自从新华社报导了去年在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的考古重大发现后,引起了关心巴蜀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极大的兴趣。人们踊跃参加由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川大历史系等十单位联合发起,在四川广汉县召开的首届“巴蜀的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四川等八省市的历史、考古、语言、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从11月3日到6月,与会者围绕着巴蜀的族属与源流、巴蜀的历史与文化两个中心议题,各抒已见,相互切磋;对不少问题都有新的阐述,标志着巴蜀史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笔者仅就会议讨论的一些问题,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4月2日至6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省文化厅、广汉市政府等数十家单位联合举行的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广汉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50多名专家、学者携带近百篇论文咸集一堂,对三星堆文化以及巴蜀文化与历史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的探讨。会议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巴和蜀都在商周时期就已建邦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战国初期,巴占川东,蜀据川西,与中原诸国交往不多,但两国间敌侔争战,成为世仇。①秦惠文王时,秦国趁巴、蜀间战事又起,以援巴为借口,出兵灭掉了巴蜀。从此,巴、蜀便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四川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巴蜀地区位于楚国上游,秦有巴蜀以后,使楚西北两面受敌。所谓秦“得其地足以  相似文献   

4.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深入探析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命题,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从4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学术界对巴蜀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史(尤其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和民族学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学者注意到巴蜀文化在整个历史时期显  相似文献   

5.
《四川社科界》2010,(1):44-47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天。本期学科建设栏目重点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优长学科——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弘扬中华文化,光大巴蜀文明”为宗旨的巴蜀文化史研究会,于9月8日在蓉召开座谈会。50多位到会专家、学者就巴蜀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会上。杨析综同志就巴蜀史研究的重要性作了讲话。他指出,研究巴蜀文化,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站在史学研究的高度,考察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流传、演变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情况,又要结合现实,研究四川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扬巴蜀优良文化传统,根除历史沉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防止外来没落文化的侵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7.
马海燕 《东南学术》2011,(2):154-161
鼓山涌泉寺号称"东南第一丛林",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永觉元贤禅师在此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鼓山禅"。"鼓山禅"与曹洞另一法脉(博山无异等)共同开创了当时江西、福建和广东三省曹洞禅的兴盛局面,使曹洞禅与江浙密云圆悟一系的临济禅形成了对峙的形势。本文就"鼓山禅"的法脉传承、禅学主张、政治倾向、社会关怀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指出"鼓山禅"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鼓山禅"的历史地位以及佛学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四川民俗学会联合发起召开的巴蜀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于6月4日至7日在四川德阳召开。来自上海、山东、陕西、湖南、四川以及香港地区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论文40余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尉,四川民俗学会会长、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巴蜀民  相似文献   

9.
一巫傩文化是产生于人类早期文明史上的一种以巫祭傩仪活动为内容,以驱鬼逐疫、了愿纳吉、祈求平安为目的的古老民间文化现象。简单农业社会的广阔背景,是巫傩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求福”、“避祸”的民间愿望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巴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地区。“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地狭而腴,民勤耕作”,以农为主、农业发达,乃是古今四川的特征之一。以农村为主要传播地的巫傩文化自然会在此找到栖身之地,繁衍生息,世代流传。古代巴蜀更是一个巫风盛行的地区,历来被视为巫术的故土,其少数民族“俗好巫鬼禁忌”(《后汉书·西南夷传》)。相传,张道陵(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初到四川曾皈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氐羌族人的巫教,学习降魔驱鬼的巫术,而“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鬼法。”(李膺《蜀记》)“咒鬼之术书”即是氐羌鬼道的巫典。其所创道教,显然与蜀地古羌族的巫教系同源。由川人自古好巫,到源于氐羌鬼族原始巫教的早期道教发端于四川,乃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四川巫风盛行的确证。这些无疑为巴蜀巫傩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有利的文化气候。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艺术研究领域中,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民族的地方的艺术,探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方面的成因,研究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如对戏曲、曲艺、民间文学、民族歌舞以及黄河艺术、黑土地艺术、海派艺术等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对巴蜀艺术的深入研究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之作些探讨。本文讨论的巴蜀艺术,是指存在于当今巴蜀地域(四川、重庆地区)范围的具有地域性的传统艺术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地方戏曲、皮影木偶、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研究》 2 5周岁了 !作为它长期以来的读者和作者 ,我从内心感到由衷地高兴。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生动地见证了中国新时期学术波澜起伏的全过程 ,成为了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举足轻重的学术基地。除了积极参与整个中国的学术历程之外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建设史当中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便是它对四川 (大四川概念 ,包括今天的重庆 )学人的扶持和对巴蜀社会文化的深入研究。巴蜀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是它的重要选题 ,既有重点文章的组织 ,也有专题性栏目的设置。众所周知 ,巴蜀地区从青铜时代的文明到今天在西…  相似文献   

12.
巴蜀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汉代巴蜀哲学在长期孕育中崛起,蜀汉至隋唐五代巴蜀哲学在流传兼容中演进,两宋巴蜀哲学发展形成高潮,元明清巴蜀哲学对理学做出批判性自我反省,近现代巴蜀哲学在批判传统中走向兴盛而具有新时代特点,而四川彝族、藏族哲学的发展丰富了巴蜀哲学的内涵.通过对巴蜀哲学发展脉络的考察,可见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研究趋向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提出,在重视研究巴蜀文化自身发展衍变的客体性实践进程的同时,尤其需要对前人的巴蜀文化认识论的发展变化这一主体性思维进程加以研究。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的近代巴蜀文化研究,在其思维定势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如对史料的望文生义、望音生义、用传说强合历史,以及用社会发展史框架硬套巴蜀历史等。巴蜀文化研究需要开辟新途径,这包括需要对史料重新给予科学审视的新疑古派、宏观文化学派以及引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作家群反叛、张扬、追求自由、注重个性的共有特点,正是地处西僻、远离正统文化、道德理性负轻的巴蜀自由、反叛的文化传统使然。巴蜀文化精神不仅从方方面面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塑造,也对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文本施加着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它不仅是小说文本内容的母性渊源,也对小说文本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至巨,如“龙门阵”风习与小说的故事性叙事,方志意识与小说的地域指认等,皆有着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的写作总是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一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是我们理解诗人梁平的思想和写作的一把钥匙.从2005年出版的诗集《巴与蜀:两个二重奏》开始,梁平的诗歌具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便集中显现出来.重庆与四川、巴与蜀,这两个地方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诗人梁平的文化血液,成为他诗意栖居的双重家园,这在《深呼吸》中表现明显.在对巴蜀大地进行诗性书写时,《深呼吸》将历史景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密集地呈现在诗歌文本中,这种呈现绝不是巴蜀历史的机械出土和简单复述,而是敏感多思的诗人个体面对冰冷历史存在和多面历史陈述时的一种心灵沟通和今昔对话,通过这种沟通与对话,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呼吸”中实现巴蜀大地的历史复活.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巴蜀文学经历了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历程。在现代文学这个历史阶段,巴蜀文学成就卓著;在当代文学中,一方面秉承了巴蜀诗歌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化年代的小说叙事.小说成就远不及过去。巴蜀文学的发展.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念转换、个人超越以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巴蜀文学经历了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历程.在现代文学这个历史阶段,巴蜀文学成就卓著;在当代文学中,一方面秉承了巴蜀诗歌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化年代的小说叙事,小说成就远不及过去.巴蜀文学的发展,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念转换、个人超越以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和省社科联,在省社科院联合召开了巴蜀文化研究座谈会。来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省直机关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50余人,围绕如何进一步组织、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巴蜀文化的研究工作,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是祖国中部长江流域三大地域性文化(余为荆楚、吴越文化)之一,是中华炎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川学术界的几代学者,积极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四川的巴蜀文化研究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推进巴蜀文化研究的转型、实现研究力量的整合和拓展学科的研究范围及领域.使四川史学研究再创辉煌,2004年12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历史学会、西华师范大学在南充西华师大行政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嘉陵江文化旅游资源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由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佛教文献中对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相关论述 ,概括出两种禅法的主要含义 ,并且指出 :其区别在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真心体用与自心显用、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人格理想与艺术境界四个不同的方面 ;其历史界限为从菩提达摩至弘忍是如来禅 ,从慧能至禅宗五家形成前是由如来禅向祖师禅的过渡形态 ,五家的形成标志着禅宗进入祖师禅阶段 ;祖师禅的提出与流传是受中国固有文化影响的结果 ,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