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马克思这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始人,我们不能不对其经济福利思想进行研究和发掘。在其全部学术生涯和理论创造中,他一直致力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他并没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方面的专著,我们只能从他的学术思想上进行分析。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一、从“重建个人所有制”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的伦理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卜节中提到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积累过程中,其生产方式决定的占有方…  相似文献   

2.
产品质量的经济含义马克思在创造的劳动价值论中分析产品质量差别时,采用了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生产部门相同、种类相同、质量也接近相同的商品”,即用正常水平或中等水平的产品作为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按此论点,质量高低不等的单位实际产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就可能高于或低于使用价值单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通过产品量的增加而是通过质的提高而提高”。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生产优质产品的社会劳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生产力经济学的主线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①恩格斯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但其理论基础却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规定”。②劳动价值的规定又是什么呢?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仅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而且是交换价值的实体本身”。③纵观《资本论》,从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商品使用价值被人们普遍认为只属于商品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一直把此说看成符合马克思本人的观点。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一些同志对上述看法提出质疑,为清除把商品使用价值完全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外的历史性误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总的说来,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分析研究还处在始初阶段。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经济著作中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确立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商品使用价值的真实涵义;并通过就马克思对商品使用价值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简要考察,探索马克思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方法论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马克思商品使用价值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使用价值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的历史命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马克思在世时的“缄默抵制”和马克思逝世后20余年的“非难”与“攻击”,转向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新研究”,乃至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沟通——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某些学者——不管是采取褒扬、还是采取贬责态度的——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沟通一融合”中,一般都是以“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研究”马克思思想为旗号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自诩为“发展”了马克思思想。然而,这种所谓的“发展”究竟是把马克思理论推向前进,还是扼杀了马克思理论的生命力?这需要我们作出冷静的思考。一、西方学者“重新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两个阶段纵观近50年来西方经济思想史,人们不难发现,西方学者“重新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沟通”乃至“融合”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思潮,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危机为契机的;当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危机只是西方现实经济危机的结果。一般地说,同起始于  相似文献   

8.
在一篇文章中,我曾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进行了再探讨,认为如果全面理解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则马克思对价值的理解并不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平均劳动耗费对使用价值的关系,即“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但是,使用价值在价值决定中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我想在本文中讨沦如下问题:1、使用价值的评价标准何在?2、使用价值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价值量的决定? 使用价值是什么?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表述为: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是说,使用价值是个相对于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概念,没有需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因为在这里,“需要”这个概念还仅仅是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     
当前,在我国实际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中多涉及经济结构这一概念。据《〈辞海〉(修订稿)经济分册》注释,“[社会经济结构]指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其依据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书,马克思在此书中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曲萌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思想,内涵着对“个人”的科学把握,即把个人看作是由“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恩选集》第1卷,第40页)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  相似文献   

11.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精心组织,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等一批中青年学者担纲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首批4本(《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资本论)的现代解析》)近日在京举行首发式。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对该系列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丛书的推出,对强化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王与君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他系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理论,包括市场要素理论、市场机制及其运行理论、供求理论、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次发表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材料,《手稿》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们,竟然把这样一份仍然是片断状态的、没有最后完成的手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关节点”,“马克思的中心著作”,“给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全部理论的起源和本来的真正含义,提供了完全新的基础”。根据他们对《手稿》的研究,发现青年马克思是最  相似文献   

14.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赵良玉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有一篇题为《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重要论著。文中精辟地阐述了如下这个基本理论观点: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是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学说中的生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新概念,这就是“生活”范畴。正如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自由”等范畴对后来西方哲学有着广泛影响,并发展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等学说一样,马克思的生活范畴也对西方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法国哲学家列裴伏尔就此专题写出《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1968年)的名著,卢卡奇的学生、匈牙利女学者阿格妮丝·赫勒写出《日常生活》(1970年)一书,等等。在当代西方学术中,日常生活的社会分析和研究正方兴未艾,而且这个理论在近来也已被介绍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到马克思著作中去寻找哲学价值概念的本质规定及其依据是不恰当的;用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来定义和论证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导致了国内价值论研究中的效用主义倾向;把价值理解为效用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不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质●张和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还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批判,抽象的批判,他还没有从费尔巴哈学说的人本主义中脱胎出来,还带着费尔巴哈学说的浓厚色彩。尽管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那末,剩余价值论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灵魂,是马克思对经济科学最伟大的贡献。剩余价值论贯串于《资本论》的全书,它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剩余价值的实现以及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些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是从第一卷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开始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真是起笔不凡。  相似文献   

20.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