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段成荣 《人口研究》2001,25(1):56-61
当一个人作出迁移的决定之后 ,还需要作出向何处迁移的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于人口迁移的迁入地选择过程缺乏研究。本文利用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通过建立人口迁移分析矩阵 ,探讨了对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过程进行分析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规模的省际人口迁移流动已持续近20年,省际迁移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的驻留前景问题日趋紧迫。本文就省际迁移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的待遇、处境、心态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群体对迁入地来说仍为一个生硬嵌入的社会阶层,并没有融合为当地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跨地区迁移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移民进入可能"挤占"迁入地居民享有的公共品也令许多人深感忧虑.事实上,移民进入对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同时存在负向的竞争效应和正向的财政效应,而移民进入对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净影响取决于竞争效应和财政效应规模的相对大小.使用2000-2012年地级市数据的研究发现,移民进入显著增加了迁入地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公共品的供给,说明移民进入影响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效应大于竞争效应.进一步基于回归的财政效应估计显示,在控制了财政支出及其他变量之后,移民人口占比每增加10%,迁入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约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老年人口跨地市级迁移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依旧把经济发达地带、大城市作为主要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迁移方向产生同构。城乡老年迁移人口在迁移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户籍老年迁移人口受家庭因素驱动更大,农村户籍老年人的迁移原因更多元。从对迁入地的影响来看,国内老年迁移人口的迁入地过于集中,将对迁入地的社会医疗服务设施等构成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2001~200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考察就业容量和就业风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发现迁入地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容量足够大时,劳动者为追求就业机会选择迁移就业;而迁入地的就业风险又会减少地区的吸引力,对劳动力流入有负作用。要实现劳动力平衡流动和平稳就业,就必须平衡发展地区经济以扩大总体就业容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统筹社会保障以减少就业风险,减轻失业成本。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地方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会受到当地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这种人口迁移的加速影响到当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为了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有必要对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调整.而对于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来说,退休年龄的调整方向会截然相反,但调整力度基本相同.本文仅仅考察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退休年龄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人口以1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5岁;当人口以2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3岁.这充分反映了人口迁移对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具有重大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上海崇明三峡移民的实地考察,描述了迁入地对三峡移民的总体安置工作以及移民在进入迁入地以后的基本生活状况,提出三峡移民的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章在结尾部分还针对相关结论对三峡移民工作做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空间OD模型和“六普”人口省际迁移流数据,研究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的地缘效应、驱动机制与男女差异.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1)中国人口迁移流内含显著的空间依赖,其中迁出、迁入地独立的空间自相关效应促进人口迁移,而迁出地-迁入地交互的空间自相关效应阻碍人口迁移.(2)总体上,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受迁出地推力作用弱于迁入地的拉力作用,表明人口迁移更多是出于对迁入地的“美好预期”,而非对迁出地的“过度抱怨”.(3)人口迁移流的驱动机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迁移流受驱动因子的影响强于男性,女性的失业风险、就业歧视更为明显;男性在人口迁移的空间选择上受空间依赖的影响强于女性,这与性别禀赋和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口学刊》2018,(1):56-65
"候鸟式"异地养老是我国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型养老方式。现阶段,"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以年龄偏低、身体状态较好、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为主。相对而言,有配偶、有子女、在迁入地有亲友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采取"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采取这种异地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消费习惯、消费喜好等对迁入地的整体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迁居的原因主要包括:迁入地空气质量及其他环境质量优秀;老年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到迁入地养病;老年人通过"候鸟式"迁移在迁入地重新选择居所,得以与亲人和亲近的朋友集中居住,互助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养老思路。目前这种养老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也面临很多困难。如医疗保险跨省异地报销问题,异地居住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协助认证问题,无法真正融入迁入地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管理等供需失衡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为"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有序流动和健康快乐地生活提供保障,促进迁入、迁出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五普”的抽样资料分析了迁移专业技术人员在迁入地、迁出地、职业类别、年龄、性别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其他方面的分布特征,并且从数量上分析说明这些特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论述人力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人力资源一定要从数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比例地配置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史俊宏 《西北人口》2010,31(4):31-35
本文根据生态移民安置区这一特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制约因素、特殊内涵及目标,应用PSR模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方法,以期对移民安置区发展现状的正确认识.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priority area of research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nowaday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a multi-stakeholders engagement process can be applied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the local community’s concerns and issues regar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en priority area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community’s concerns in rela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ociet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An index is then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priority areas to track the public’s views on the progress of Hong Kong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city.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即生态足迹的大小,并与给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盈亏平衡分析,来衡量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方法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生态安全受到胁迫;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此时认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人类的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可见生态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方式转型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再塑造,它需要科学的价值理论为观念先导和思想引领。科学发展观“富强公正”的价值追求所蕴含的思想本质和精神实质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价值支撑和理论指导。当前,三峡库区经济面临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活力不足、持续乏力等困扰,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推进移民致富的迫切需要。必须充分按照“富强公正”价值追求中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破除移民致富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障碍,由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现代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浙江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针对先发的人口不均衡问题不断探索应对,从较早较低层面的自觉均衡促进,到省级层面主动将人口生态体系建设纳入生态省建设;近年来进而上升到省级最高层面将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均衡社会建设基本要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并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三型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明晰了未来人口计生工作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科学目标;并着重阐述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For years 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exponential trend of the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mineral resources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human population is exerting an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in the highly industrialised regions has lost its natural ability for bio-capacity. The measurement of the member states’ progress in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uropean Union strategy. The article deals with 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s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U member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synthetic indicators, such as: 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 import dependency, risky external energy supply, diversity index,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otal carbon intensity. These determinants affecting potential of the EU states to maintain the achieved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①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②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③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family context affect poverty disparities between young children of immigrants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and children of local families whose parents were born in Hong Kong using 2006 bicensus data. 12,609 and 12,753 children of immigrant and local families were included in our data analyses. We find higher child poverty rates in immigrant families than in local familie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family structure (single-parent vs. 2-parent), assimilation (first vs. second generation children of immigrant families), and parental human capital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ild poverty risk. Surprisingly, the impact of immigrant status on child poverty rates is stronger in 2-parent households than in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while child poverty declin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assimilation defined by genera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are greater in 2-parent immigrant familie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declines in single-parent immigrant familie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in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城镇化的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 ,对于欠发达地区 ,尤其是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边缘的县 (市 )来说 ,异地城镇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模式。正确对待异地城镇化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