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在唐代文学史还是在巴蜀文化史上,陈子昂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2020年,陈子昂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人,说明陈子昂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陈子昂家世和经历,重点分析了陈子昂的思想和性格、诗文创作成就、文学思想,说明了陈子昂集版本的基本情况。文章强调了陈子昂的双重身份——政治家和文学家,强调从文体角度认识陈子昂的创作,强调陈子昂与巴蜀文化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唐初统治者在确立其政权之后,开始了建立文化“大一统”的工作,并通过整合自汉魏以来长期分裂的文化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建构这一体系的主体是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士,这些文士围绕于帝王周围成为当时宫体诗的创作主体.从而令来自关陇、山东、江左各个不同区域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审美倾向得以交流融合,但也造成了唐初宫体诗内容尚质却又追求形式美的新矛盾,并最终导致宫体诗走向僵化与死亡.这正是后来陈子昂、“四杰”开始寻找新的诗歌创作途径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重大影响的作家,历来评价很高,少有异辞。近年学术空气活跃,学者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对他重新进行研究、审视,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评骘亦有参差。这是可喜的现象,它说明唐诗研究在更新中有了深化。我对陈子昂素无研究,这里说的不过是基于某些事实所作的推想,卑之无甚高论,尚乞方家指正。陈子昂生活在初唐后期。初唐之后是盛唐,从来认为盛唐是唐诗的极盛期,正如高棅所说:“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盛唐之“盛”,在于它能“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  相似文献   

4.
笔者拟就中国诗歌史上有关“以复古为革新”之理论主张,自唐初至明末清初为止,检讨相关资料,作一较深入之探索辨析。此为第一篇,系以陈子昂为讨论重心。 初唐陈子昂为矫正当日齐梁绮靡之遗风,及沈期、宋之问工于声律之习,标榜“汉魏风骨”,提倡以复古为革新。此后李白、杜甫等人相继而起,终于蔚为风气,使唐诗开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论韩愈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继承和发展了刘勰的"风骨"美学概念,为盛唐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精神、时代文化潮流及家庭文化血统,成为陈子昂"风骨"论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国中,真正有意识地反对齐梁形式主义诗风,提倡慷慨昂扬的汉魏风骨,把诗歌创作引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前驱者是陈子昂。在这一点上,后世不少诗人和评论家对他不乏赞誉之辞。与陈子昂同时代的卢藏用说:“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杜甫盛赞他:“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也推崇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金人元好问更说:“沈宋横弛翰墨场,风流  相似文献   

8.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坛,弥散着轻靡浮薄的气息。齐梁宫体势力很大,一时“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然而,随着国力初步强盛、经济渐见繁荣,历史的趋势必然会提出诗风改革的要求。这个时代的要求便落实在进步的政治家和优秀诗人陈子昂的身上。陈子昂在有名的《修竹篇序》中,明确地反对当时“逶迤颓靡”的形式主义恶习,认为真正的诗应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他号召诗人们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现实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的美学观点集中表现在《修竹篇·序》中,有两点:一是对汉魏至武周文学状况的评价:“文章道丧五百年矣!”一是提出“风骨”、“兴寄”、“风雅”三个美学要求来反对魏晋以来的“彩丽竞繁”、“逶迤颓靡”。但只有纲目,没有论述。  相似文献   

12.
汉魏石经包括东汉熹平石经、《典论》石经和正始石经,三者均开刻于当时的京城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汉魏石经由朝廷下诏刊刻,立于太学,供天下儒生观瞻临摹。在纸质书写材料尚未普及的汉魏时期,汉魏石经起到了统一经学、保存文化、宣扬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661—702)逝世,距今已是一千二百八十周年了(据罗庸《陈子昂年谱》)。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不少名人学者、甚至是名传千古的大诗人都对陈子昂在文学史上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随着陈子昂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陈子昂的生平、诗文编写年谱的文章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之死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没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前代史料的梳理鉴别,认为陈子昂的真正死因与上官婉儿密切相关。陈子昂公开反对上官体诗并成为领军人物是上官婉儿指使武三思除掉陈子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问题,历来评价甚高。但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以“古雅”拯时弊.确无多少新意,且不说他创作上的“蹈袭””之病,就是其理论也有“倒退”嫌疑,故当代学者对他于唐代文学之开创之功颇有持怀疑态度的。笔者以为: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不容否定,前人对他的赞誉并非虚辞,后人对他的訾议也有理有据。我们主张将他的理论和创作放在初、盛之交这个特定的文学背景上考察,以为他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和赢得的声誉.皆是时代使然,机遇所致。其文风改革的成功秘诀有二:一是抓住机遇采取矫枉过正之手段停止人们对形式的痴迷,二是把握契机高扬“汉魏风骨”以补充那业已成熟的至美的声律形式。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之功绩仅在于此,拔高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汉魏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以中国文化核心的伦理思想而言 ,两汉的宗教道德为思辩的无为主义伦理学所替代。汉魏之际伦理思想由神学形态向思辩形态的变化 ,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由确定形态向强化形态嬗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陆氏声名赫赫,得益于深厚的家族文化。论文通过对陆氏的家学与家风、江东文化对陆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陆氏家族文化的转型与发展等的分析来考察陆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借以管窥汉魏六朝的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游艺历来是赋体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游艺赋在汉魏六朝有大量留存。汉魏六朝游艺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包括民俗价值、哲理内涵与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在初唐史学家和“四杰”、陈子昂等人批评南朝文学之前,宫体诗已经经受了五次批评。它们分别发生在:宫体得名之初、梁末侯景之乱时、陈代何之元编纂《梁典》时、隋代李鄂上书高祖革除浮华表和王通著《中说》时。但五次批评都未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整个社会盛行以宫体为代表的文风、批评者既无理论创新又无创作实绩。但唐前批评也逐渐出现了新气象,已经由单纯批评宫体和宫体诗人转变到批评整个汉魏六朝以来的文学创作,带有追根究底的性质。这种批评方法为初唐南北文化融合时批判继承南朝文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子昂和高适分别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诗论和创作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酬赠诗创作来看,高适在诗歌的创作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以及诗歌的整体风格上对陈子昂有所继承,同时,在人生态度上、在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上都实现了对陈子昂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