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是“九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核心。我区共有2300万人口,而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没有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如何,不仅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一、农牧民收入状况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  相似文献   

2.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3.
当增加 《青海统计》2002,(10):12-14
我国农业生产在进入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后,出现了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村农业工作的主题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州各级政府把积极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今后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加深对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现状、明确调整方向、解决存在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有力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为农牧民生活消费升级提供了保证,农村牧区生活消费领域发生显著变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我州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农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全州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目前,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建设进程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这一问题倍受全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18%,走完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这标志着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已跨入了中期阶段,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一、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农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共有六大类十八项指标组成。经测算,全州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高低不一,很不平衡。现简述如下: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小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区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最大部分。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22.21%。具体包括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牧区小城镇人口比重三个子项指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13.35%,超过2200元的总体小康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47%;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农牧区...  相似文献   

7.
农牧民能否保持增产增收,不仅 关系到农牧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 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 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事关改革和发展 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牧 民收入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农牧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温 饱向小康生活的跨越。但要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关键  相似文献   

8.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9.
《青海统计》2009,(4):45-45
为积极响应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海南州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积极推进全州培训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海南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居民的可支配年收入不断增加,而消费的增长远低于收入的增长,形成高收入、低消费,高储蓄、低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文章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制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增长缓慢、资本利用率不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州根据不同阶段农牧区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牧区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牧区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全州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回顾海南州农牧区6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农牧区发展改革历程海南州作为青海省农牧业大州,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农牧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和经济制度变革,农牧区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拟从国家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演变和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农牧区发展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农牧区改革的探索阶段。广大人民在封建主义压迫中重新得到解放,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使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后者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十一五”时期,全州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大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我出生在乌拉特草原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从小深受农牧民的言传身教,传承了蒙古民族的那种心系草原、淡泊名利、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对农牧区生产、生活十分了解。我1980年1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因工作需要任统计兼经营管理助理长期下乡到基层,从事农牧区统计工作及牧区经营管理工作,从此就和农牧区统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度过了农牧区统计调查工作33个春秋。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农牧区大集体年代统计工作那种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记得广大农牧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年底分红时脸上透  相似文献   

15.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民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收入分配结构.对剖析收入来源构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言,消费是最稳定和最基础的。在影响消费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消费结构最能反映收入变化所导致的消费增长以及消费变化趋势。其基本特征是受恩格尔法则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长,对各类商品供给具有不同的偏好。消费需求的重心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步向高层次转移,从人均收入较低水平上的“必需品”范围向人均收入较高水上的“高档次”或“奢侈品”转移。这一特征一方面对居民的消费支出形成拉力,导致消费支出总量不断扩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而稳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统计》2001,(6):13-18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直接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牧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增幅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增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7-2001年通辽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分别为246元、184元、110元、190元、174元,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呈放慢趋势。一、制约通辽市农牧民增收的四个主要因素(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1、从农、林、牧、渔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01年种植业占71.6%;林业3.7%;牧业24.2%;渔业0.5%。2、从农牧民收入构成看(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家庭经济收入中,种植业收入的比重为66.5%;牧业为24.7%;第二产业为2.9%;第三产业为5.4%。  相似文献   

20.
朱立华 《青海统计》2004,(5):26-26,15
2002年,全省统计资料显示青海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刚刚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农牧民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消费品大部分为生活必需品,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集中于中低档耐用品。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按地区差别对农牧区家电市场进行细分,就可以使家电产品在某个层次上适应农牧区市场,打开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