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托尔斯泰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莲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其思想来源是复杂的、多重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旨是仁爱精神,其内容为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忏悔意识.对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2.
王雨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86-89
忏悔意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自我约束机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现为忏悔主体的自觉性、忏悔内容的深刻性和忏悔过程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同时,他们在忏悔的终极指向、忏悔的具体内容和忏悔的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振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20-24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其宗旨为博爱精神,内容是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和禁欲。托尔斯泰相信并欣赏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托尔斯泰主义与中国的儒教思想一拍即合并在其中得到了充实、完善和印证。托尔斯泰主义是“福音书”和东方,特别是中国宗教哲学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林学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12-17
本文以《复活》为论述重点 ,对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提出一种新的评价 ,认为“道德自我完善”值得肯定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并认为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 ,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肯定和继承这些道德准则 ,对我国的道德建设依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雁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与儒道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常研读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亲自翻译《道德经》并写了评论孔子、老子的文章。在20年当中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理论的著作有近十种。他承认所受到的影响,从孔子来的是“很大”,从老子来的则是“巨大”。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有从儒、道学说中汲取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刁科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5):96-101
长老制是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核心之一。虽然,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与俄罗斯东正教传统思想存在分歧。但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宗教思想却有了长老制思想的影子。文章从托尔斯泰与俄罗斯东正教长老的交往入手,结合他的日记和晚期文学作品,分析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对托尔斯泰晚年宗教思想的影响:托尔斯泰同长老的交往改变了其对修行思想的看法;长老制顺从原则动摇了托尔斯泰理性信仰基督教思想;长老制中贞洁原则改变了托尔斯泰禁欲思想以及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中神化理想对托尔斯泰"天国"理想的补充,最后指出托尔斯泰晚年受到长老制思想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郭云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16(1):101-104
托尔斯泰是欧洲作家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色彩的作家。他认真研读过诸子学说 ,并将其精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从“仁爱修身与道德自我完善”、“无为不争”和“勿以暴力抗恶”、“兼爱与全人类的爱”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诸子学说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张雁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37-38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对老子思想非常赞服,其思想主张中也有与老子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俄国的老子”。但托尔斯泰与老子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与老子不可能完全等同。虽然他某些对文明、科学、禁欲的观点等似乎与老子相同,但深究之后则会发现,其出发点与目的地都与老子有所不同。托尔斯泰是以悲天悯人情怀为俄国的民众寻找出路,而老子则更致力于为统治者们探求最有效的治国之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否定和对禁欲的推崇中体现出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因素相融合 ,形成俄罗斯民族宗教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袁顺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623-626
文化特质是语言的深层底蕴 ,由此可清晰地窥见语言与文化的制约关系 ,使我们更深切地体验和掌握语言。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含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表现在民族精神、物质标志、俄语发生史、语言事实和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认识俄语的这些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俄罗斯精神、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兴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8-91
天主教是斯帕克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人生的指南针,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与她的小说创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斯帕克创作她的第一部小说《安慰者》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她的宗教信仰和小说创作的关系。目前很少有人详细研究过《安慰者》的叙事策略和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而这对理解斯帕克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斯帕克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她的叙事策略,她所选择的叙事策略反映了她的宗教信仰,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又有很强的原始的宗教现念和多神的原始宗教信仰。汉代主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泛神论的、以我为中心的、功利性的、严肃与戏谑同在的“类宗教”,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信仰也受到它的影响,而表现为多种形式,形成许多陋俗,成为两汉社会的一大景观。两汉时期一些无神论思想家所加以批判的,也主要是这种类宗教迷信。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武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1):113-115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有了宗教信仰,其原因多样复杂,有受家庭背景的引导,有个人的喜好,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大学生的培育与国家的发展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反对邪教,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姣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4):29-31
考究了我国古代口供制度的演变,分析了其产生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的特征,探讨了我国古代刑事诉讼口供制度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口供,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和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机制三方面完善我国当代的口供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寸云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1)
宗教信仰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以云南省西部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宗教的信仰和认识后,认为青少年信教有门类多、民族特点突出、传播形式多样、调适机制完备等特点;其原因是民族习惯与家庭亲友的影响、宗教文化与教义的吸引、心理需要等,并提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徐云松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10
制度作为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因受到广泛关注,但众多资料集中在正式制度(法律、政治、产权)方面,鲜有从宗教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的非正式制度视角综合论述其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西部普遍存在的多元化宗教信仰和多样化民族传统为研究对象,试图阐明其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重视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