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经验主义(或称经验论)在我们这里名声很不好。且不说以往的哲学著作,就是新近出版的一部《哲学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仍这样解释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轻视理论,夸大感性经验,否定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在实际工作中狭隘保守、目光短浅。”经验主义有许多派别,以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说,是重视归纳、分析、比较和实验的,把局部经验误认为真理不是它的特点。从培根以降包括工具主义创始人杜威和提倡逻辑实证论的罗素等等,他们都是思想家,说他们都轻视理论,是不…  相似文献   

2.
一 经验主义(或称经验论)在我们这里名声很不好.且不说以往的哲学著作,就是新近出版的一部<哲学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仍这样解释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统影视作品中冥王海德斯的形象出发,分析了对冥王产生误读的原因。从冥王的专情、痴情与悲情;公正、客观、心地坦荡及讲道理、动真情等方面论述了冥王的形象,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冥王。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现代文学正名雨箫近十年来,打破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的机械分割,实行近百年文学研究的一体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汇成蔚为壮观的学术潮流,迅速地改变着学人们的思想观念,冲击着既成的格局。这是一次巨大的学术飞跃,对于系统总结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揭示其...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举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研讨会”上,一批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为市场经济正名的时候到了。经济学家吴敬琏直言,十多年来,理论界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提法很多,如“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等,就是不敢提“市场经济”。咬文嚼字的结果,多次导致改革的停顿,经济的滑坡,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现在,应该把市场经济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童大林指出“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应该在理论研究、报刊宣传中得到肯  相似文献   

6.
“批判”二字,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变成了打倒一切,置人于死地的大棒。他们在“批判”的幌子下,今天迫害这个,明天揪斗那个,搞得人妖颠倒,冤狱遍地。在那些年代,“批判”就是恐怖的代名词,它不仅意味着政治上被判处死刑,而且意味着肉体上将遭受摧残,甚至还要被株连九族。每当人们听到要进行“批判”了,那是无不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7.
《优雅》2003,(9)
  相似文献   

8.
为物权法定原则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进程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物权法定原则提出批评,本文从物权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入手,详细阐述了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以正本清源,为物权法定原则正名,进而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坚持物权法定原则,以实现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认识的主体性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认识的客观性。实践的观点与认识的主体性视角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认识的主体性出发谈论认识,必然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从而将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在认识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是在反抗古代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时代语境下展开的,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伴随以吴虞、易白沙等人的反孔檄文,到胡适之的《文学改良刍议》,伴随着刘半农、钱玄同的新旧文字词汇的讨论,都分别在文学、文化思想体系(即我们所说的精神资源)方面和文学形态、工具(即我们所说的物态资源)方面对古代文学作彻底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隆溪 《中州学刊》2007,(1):208-210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陈明镐 《学术探索》2004,(2):110-114
作者以中国古代文人即刘勰、李翱、魏了翁、杨维桢、钱谦益、王夫之、洪亮吉等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论中主张的本性与创作主体具备的条件,论述了本性的渊源,并探讨历代诗论强调诗人本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6,(5):109-113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研究,要探讨六个层面的问题:一要追问传播主体,即追问是谁传播文学,有哪些人或哪些机构传播;二要追问传播环境,即追问在什么环境中传播文学;三要追问传播方式,即追问怎样传播;四要追问传播内容,即追问传播什么,传播谁的作品和什么样的作品,哪些人的作品能得到及时地传播,什么样的作品更受当下和后世的欢迎;五要追问传播对象,即追问向谁传播;六要追问传播效果,即追问传播有什么作用和效果,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处的困境和存在问题 ,并从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 ;应着手古代文学研究结构体系的重新建构 ,以期形成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 ;找出研究观念变革的着力点 ,形成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与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 ;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等四个方面为其困境寻找出路 ,以期通过应变求生存 ,在生存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美  相似文献   

16.
李炳海 《人文杂志》2004,(4):103-108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该把定量、定性和定位结合起来 ,建立起三维的观照系统。定量研究要以类别划分为基础 ,这样可以使问题由模糊变得明朗 ,使已有的正确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定性研究必须兼顾观照对象结构形态和功能效应两个方面 ,避免一般化的概括。定位研究应以发现原型为宗旨 ,从创作题材、作品体式等方面切入 ,坚持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的文本是古代文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由于时代久远,古今相隔,文献本身有许多地方已不被现代人所了解,如果没有现代阐释,即现代人的理解、观念和理论与之勾通、接受,为现代人所利用,古代文献对我们来说,就是故纸一堆,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死物,只有被现代人接收和利用,它们才能活起来。任何文化古籍,都是借着历代的新的阐释,它才能与一代代人的思想观念相勾通、相联系,才能做为思想和文化资源,被后人所利用、吸收,它们才能起作用。现代阐释激活了古代文化的生命。文化传递犹如接薪,需要代代用“新火”点燃传续,现代阐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营养与路向的启示;国内文艺理论界所走过的由“内转”到“外突”的学理路程,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作者认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方法应是变“由外而内”为“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即由文本形式分析入手,发掘隐含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及人性发展的情态,最终再回到说明文本上来。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转型期。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旧学到新学,由渐变到兴盛,又从兴盛到衰微,从衰微到重新振兴繁荣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十分深刻的教训。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经过历史的磨难和考验,改革开放后,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加自觉和成熟,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满怀信心地迎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批评用宗教或理性的态度批评文学 ,是一种存在先入之见的批评。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摆脱了成见的批评。这是古代文论的基石。对言、象、意的关系的认识是古代文论的另一理论基石 ,古代文论于此之上建筑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这两块基石也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