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技校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主要是看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从技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反观技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自 1996年开始推荐学生就业以来,迄今为止共推荐近 3000名学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根据我们收集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就业前景过于理想化 由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多,而农村生源中的男生“独子多”,不少学生从小就娇生惯养,大多…  相似文献   

2.
叶复政 《职业》2014,(3):140-141
随着普通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当前我国技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如何进一步提升技校学生整体素质,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技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技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策略,供广大技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业指导课是毕业前夕对学生开展的就业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任课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与技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尽量多地了解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运用哲学的观点,客观、辩证地分析每一个问题.从而在就业招聘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4.
李红玉 《职业》2012,(12):21
当前一些技校毕业生盲目追求就业的高层次、高薪酬,造成了"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而一些企业也出现了"企业用工难",劳动力供求脱节的现象。技校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就业难、难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进行全程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技校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增强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宗玉萍  商和福 《职业》2014,(24):151-151
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当前技校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师生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对提高技校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晓霞 《职业》2013,(12):145-146
技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所以注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是技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地开展。英语作为技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设置英语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如何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英语的实际作用?这些问题都是英语老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窦芸 《职业》2013,(29):24-24
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贯穿技校学生教育教学的职业指导工作能否在学生的就业稳定问题上发挥作用,与本校班主任的工作密不可分,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就业指导是针对即将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学生,以让学生更好适应工作环境和掌握社会生存能力为目标的工作。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就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成为了技术学校的重点工作。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适应现有的就业和求职状况,必须对就业指导模式进行变革。广大技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小云 《职业》2013,(5):49-50
技校学生的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却很低,究其原因是技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低。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地位,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勇强 《职业》2011,(32):78-78
技校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比较差,自制力也非常薄弱。对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技校现实中存在的这些情况,制订适合的标准和政策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技校班主任的经历,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误区,从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拓宽技工教育的思路,走出技校当前招生就业的困境,去年11月中旬,广西自治区劳动厅职业技能开发处组织了有各技校校长代表参加的联合考察团,赴广东省、宁波市等地,对技校招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考察。兄弟省市的成功做法,为我们进一步搞好技校的改革,走出招...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各企业纷纷竞争上岗,造成人员超编,还有的企业已破产或濒临破卢,致使企业对技校的指令性计划招工已很少或没有。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摆在技校面前的严峻的问题。要提高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必须强化为学校前途着想、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采取必要措施,高度重视五个问题。第一,设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校设置专业一定要坚持为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切不可被动适应就业需要,要主动适应,要有开拓精神,有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孙兆花 《职业》2012,(27):93
技校学生的厌学现象让教师感到很困惑,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此进行深刻思考,如何改变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是教师一直在不断思考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技校学生选择技校是希望能在技校学习到一门技能,毕业后能上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林勤 《职业》2010,(18)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一指示精神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核心就是落实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鉴于此,技校语文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企业需求,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技校语文新型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谊 《职业》2016,(9):116-118
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等心理状况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家”三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技工学校现在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与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社会经济的波动使技校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危机到来之际,技校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容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方春芳 《职业》2017,(10):115-116
技校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为教学目的.但是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技校教育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误区,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技校学生应该如何学好计算机知识,旨在为我国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熹 《职业》2015,(21)
桂林市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就业流失率也高。为探究造成这种双高局面的原因,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以及桂林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从桂林技校学生将来职业特点出发,试图探索出适合桂林技工学校学生专业发展的“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永新 《职业》2014,(23):149-149
技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性人才。因此,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而言,技工院校学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人才。如今,我国正在努力构建法制社会,因此技工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培养技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我国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斌 《职业》2013,(35):77-77
技校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给教学带来困难。保持住优生的良好学习状态,改变差生的不良学习状态是我们提升技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改变技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改变技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