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文汇》2013,(4):39-40
<正>洛阳、徐州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同是中国考古重地。能有机会在洛阳或徐州从事考古工作是幸运的。王恺先生把一生奉献给洛阳、徐州两地考古事业,更是幸运的。我认识王恺先生为时较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只知道他是洛阳考古人员,从未谋面。大约是在90年代的某一个学术会议上,我与王恺先生初次见面,知道他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工作,热心于徐州汉墓的  相似文献   

2.
正王恺先生,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考古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50余年来,他一直长期坚持在田野考古第一线从事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成果累累。1963~1977年的14年间,在古都洛阳工作,著名的隋唐含嘉仓城遗址,是王恺先生主持钻探发现的,曾探出大型地下粮仓270余座,并主持发掘160号仓。仓中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宿舍楼下有几位学长在卖不用的书,我正巧要买一些课本和参考书,于是去逛了逛。翻来翻去,我发现一位学长有一本《心理学概论》,这个学期我正好报了心理学的选修课,便想把书买下来。  相似文献   

4.
勾魂玫瑰     
江河 《社区》2002,(16):27-27
城市阴天无雨。花店的生意一如天气,冷清得令人沮丧。我刚要关店门,一辆红色的士“嘎”地停在店前。车门打开,一位风度翩翩的大款模样的先生走下车,径直走到我的店里来。“小姐,帮我送一束花去。”那语气不容拒绝。“好的,先生。”我礼貌地看着他点点头,却见先生的脸显得有些焦  相似文献   

5.
李光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明清档案研究专家,一生勤奋不懈。1929年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明清史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著述甚丰,是一位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江苏沛县的县长冯兴振先生嘱我为他主编的《天下汉风》一书作序,承冯县长的美意,我也获得了对此书先睹为快的机会,没想到,本是因为要作序而进行的任务性阅凄,倒在不经意之间变成了兴致盎然的兴趣性阅读了。品读此书,使我深化了对汉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历史传承的认识,也扩展了我对汉文化遗存的知识储备,还诱发了参与汉文化景观旅游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初步阅读收获。  相似文献   

7.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 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  相似文献   

8.
残缺的完整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完美。尽管有时候残缺令人遗憾,它却丰富了你的生活,让你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我的大学四年,难称完美,却足够完整。"逃课大军"中的一员记得刚进大学时,有一位学长曾对我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能称其为大学生活。当时我对这句话还  相似文献   

9.
钱家铭 《老友》2014,(8):17-17
正从报纸、电视获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的爱国人士马万祺先生,因病于2014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5岁。我同马万祺先生有一面之缘。1991年10月下旬,作为江西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我,赴京列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有幸与参会的马万祺先生相遇。他当时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会议期间,我获得他亲笔题赠的《马万祺诗词选》一书。《马万祺诗词选》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书名,夏衍作序。回昌后,我仔细阅读了该书,马老先生爱国爱民之情、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深深  相似文献   

10.
残缺的完整     
《成才与就业》2011,(15):41-41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完美。尽管有时候残缺令人遗憾,它却丰富了你的生活,让你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我的大学四年,难称完美,却足够完整。“逃课大军”中的一员记得刚进大学时,有一位学长曾对我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能称其为大学生活。当时我对这句话还嗤之以鼻,觉得逃课是一种耻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古文献学家魏建功先生是海内外华人们敬仰的一位大学者、大学问家。做为后辈的笔者有幸在先生归道山之后22载喜闻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先生煌煌五卷文集,有如亲历先生耳提面命一般,不胜荣幸之至。 年轻人对于魏建功先生恐怕知道者不多,实际上魏先生一生著述不辍,长达60载,著述涉及到汉语各个领域;而且先生还涉及诗歌创作,勤于文学,尤其对民间文学更是深有研究。此外,魏建功先生还曾在20年代师从近代篆刻名家王福庵、马叔平两先生,潜心篆刻20余载,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洗澡     
周礼 《老友》2013,(3):68-68
那年,我离开家乡,远涉重洋,来到英围留学。在一个学长的帮助下,我寄宿到一位英国人的家里。房东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身材略胖,说话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3.
吴泽霖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社会科学家,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对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博物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涉猎,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泽霖先生是一位身体力行、综合研究的学者,故对其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就成了一件难以企及的工作。在本文中,笔者仅打算就泽霖先生有关民族研究方面的著述做一些回顾。即便如此,恐仍不免有对其思想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的情  相似文献   

14.
歌手往事     
张古 《可乐》2011,(8):13-13
1994年春天,一位非常要好的学长在摇滚风的狂刮之下,弃掉哲学系讲师的教职,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搞起了摇滚乐队。我借实习之名混在他们中间。他们三个,一个习鼓,一个习吉他,一个习贝司,在杭州的东郊租了间民房,天天以噪音折磨他人。我只是厮混,只能说,在精神状态上是摇滚青年。  相似文献   

15.
姜秉正的《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一书,最近由文献出版社出版。它得到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厚爱,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谢兴尧分别为其题签和作序,同时它又受到史学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全书共695页,收录了中、外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5829条,如此宏篇巨制,实为研究断代史和专史著述目录书所仅见,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远镜兄本来是慕我的老师童庆炳先生的大名来北师大中文系做访问学者的,因童先生赴新加坡讲学,才临时改在我的名下.远镜兄年龄长于我,学问精于我,忝为"导师",实在汗颜得很.一年来,他勤学慎思、广采博取,学问日益精进,终于完成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著作.书成,远镜兄命我作序,盛情难却,借机谈一谈我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直到那个下午,我才知道,王文心先生不只是一位编辑,一位人文工作者,亦是一位画家、书家,甚至音乐家。那个下午,办公室里很静,七月的阳光打在玻璃窗上,又跌落屋里,撞响桌上的瓶瓶罐罐,以及那尚未干透的墨迹。 应编辑朋友之约,我采访了王文心先生。 我与王文心先生相识是在1985年,那时,我还是个文学青年,住在一座偏远的矿山。一  相似文献   

18.
读王静安(国维)先生诗文著述,偶有一得,辄便记之,漫无诠次,因名之为“随札”。《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静安先生《咏史》二十首写于何时?我在《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中,将此诗系于1897年左右。读周一平著《王国维著述年表》。(按,一平兄参加《王国维全集》编纂工作多年。此书10万字,材料宏富,考订细密。承一平在此书出版前,慨允借阅稿本,我乃得先睹为快)一平将《咏史》二十首系于1900年(庚子)4月(农历三月),并云: 手稿藏上海图书馆,见《高啸桐友朋手札》。诗跋云:“庚子三月,以事留滞武林。病风苦咳,不能读书,辄拈笔咏古,得二十绝  相似文献   

19.
童庆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能够成为他的学生,自然是我人生中一件极其可荣幸之事。童先生自1958年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不仅著述宏富,写下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所培养的学生也几乎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童先生曾言,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作品",也是他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有位哲人说:永远不要拒绝他人的好意。父母儿女之间也应如此。我年过古稀,但好奇心依旧有增无减,儿女总是投我所好,而我对子女的孝心从不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