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倒置范围较为窄狭,不能公正、合理地解决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在诉讼中的一些新问题,因此,应适当扩大举证责任倒置范围.扩大的举证责任倒置范围可包括共同参与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妨害对方举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形成 ,与前苏联的影响、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我国几千年来的法律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具有其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 ,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了重构证据收集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行政司法化的进程日趋明显,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研究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类行政行为在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即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司法行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举证责任的分担则又是举证责任的核心问题。目前公认的两大举证责任分担原则是“谁主张 ,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前者因为是主要原则 ,故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很重视。后者因为是补充原则 ,对其重视程度有些不够。实际上 ,加强对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研究 ,不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实践中 ,都有实际意义。本文试就以下问题做些肤浅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定义  什么叫举证责任倒置 ?在很多人看来 ,这是一个不证自明 ,无需探讨的问题 ,很少有人给它下定义。目前可以看到的不多的几个定义 ,…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强调的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在诉讼中就可能造成司法不公的现实,使当事人的权利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由心证在中国实行的最大障碍是法官(审判人员)的素质普遍过低,但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现民事举证责任实质正义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在诉讼中实现法官的自由心证的可能性已经初步具备。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改造我国民事审判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事审判权应有的规定性看,我国的民事审判权处于缺失的状态,存在职权化过重、主管范围狭窄、运行不够顺畅、公开性不足等弊端。本文提出民事审判权改革的四个基本思路由以法院为本位过渡到以当事人为本位;由个案处理功能到兼顾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功能;由单一注重判决手段到注重多重手段并用;由封闭的审判权发展到开放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7.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基于程序处分权,在一定范围内决定如何取舍程序利益的权利。本文主要从法哲学、法经济学、法理方面以及立足时代背景之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剖析了此项权利设置的正当性,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民事程序选择权制度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事再审程序的提起会导致原审裁判重新受到审查,使得案件重新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这一程序包含着丰富的诉讼法律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对再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再审制度显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在系统分析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不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如下建议改“有错必纠”为“依法纠错”的指导思想;废除法院自行决定再审的规定;限制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范围;规范民事再审案件的范围;建立第三人异议之诉等,以重塑我国的民事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而又不增加审级的一种独具特征的救济性程序。它由提起再审程序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诉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一个案件经过上诉审之后就具有了终审效力,判决就具有了可执行的效力。上诉审程序的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环节。研究和设计好上诉审程序,对司法公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上诉审程序尚存在不少缺憾。本文通过反省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现状,针对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设想,以期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上诉审程序,即以二审终审为主体的复合型的上诉审程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存在诸多的缺陷,我们应当在转变立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权,限制检察机关的权力,增强当事人在启动再审中的影响力,并对再审的时限和事由进行重新设定。  相似文献   

12.
民事审判行为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元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民事审判行为的概念、本质、成立与效力、性质和系统 ,为民事审判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认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应着眼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其前提是修改民诉法和更新司法观念,中心环节是庭审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界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提起主体和再审程序中举证时限问题的论争很多。当事人申请再审诉权、申诉权的特性及其与检察院、法院审判监督权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有必要保留检察院、法院提起民事再审程序的权力。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举证时限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至此,我国民事再审程序需要重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既要维护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又要通过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并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约束条件出发,在三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两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并进行再审之诉的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应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民事制裁程序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规范民事制裁程序的法律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制裁程序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在恢复重建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制约审判权的滥用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现行法律对这项制度规定得较为粗疏,民事检察制度的运行显得不尽如人意,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笔者首先对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释了这项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法理依据,进而在目前宪政体制和法律框架下,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程序之完善——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某法院的民商事立案审查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民事立案审查制度的实践功能与预期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虽然不予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在总受理的案件中所占比率较低,但以权力为中心的立案审查程序,反映了法院对审判利益的考虑超过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关怀.为了平衡和制约法院的立案权力,应当立足我国现实条件,构造一个权力技术和权利技术兼容并蓄的,具有开放性的立案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9.
民事再审程序是对民事纠纷提供救济的特殊程序。它在于提供补偿性救济途径,弥补常规程序的不足或错误。然而,由于对再审程序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再审程序的滥用,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终局性和司法权威。再审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必须放弃全面纠错思想,以程序功能有限性为基础,将正义的实现和秩序的维护有机统一起来,平衡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为诉讼当事人提供程序性救济。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权理念在法学理论中的深化,以及程序主体性原则为各国民事诉讼法所接受,民事程序选择权成为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课题。笔者从一个小案例引出对程序选择权的概念分析,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