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以降,伴随着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不断蚕食,边疆民族危机日深,在此背景之下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边疆研究思潮、西北开发思潮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笔者拟以《新亚细亚》这一边疆研究月刊为对象,考察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边疆研究、西北开发这三大思潮在国族复兴这一时代使命下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开发西北”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研究西北"的思潮与九一八后的民族危机有密切联系。"开发西北"在当时被看成是"救亡图存"的途径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经济开发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社会教育的产生 ,并非历史的偶然 ,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近代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更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因而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民族危亡刺激之下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呐喊 ,各种救亡图存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兴起与推进 ,也催促着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而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又为社会教育奠定了基础 ,同时 ,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和局限也急需社会教育予以补助 ;另外 ,历届政府对社会教育的相对重视与支持 ,亦是社会教育产生并获得日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影响现代改译剧文本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有两大交替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救亡图存、革命思潮和思想启蒙思潮。在救亡和革命思潮影响下,辛亥革命前后、左翼文学时期和抗战时期,抵抗外辱、彰显爱国主义和社会革命题材的外国戏剧被大量改译进来;五四至抗战爆发以前,思想启蒙占据了时代的主流,改译者选择的多是反映妇女解放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目。这些改译剧给当时封闭沉闷的社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话剧创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开创中国二十一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生力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希望所在.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变革就是中国的近代思想启蒙.思想启蒙的方向同近代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中国思想启蒙的历史进程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背景下,不得不让位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思想观念的启蒙往往被救亡图存所湮没.“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一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冲突、比较和选择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无疑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滥觞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却是中国文化及法文化嬗变的内在动力。受这一思潮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在救亡图存的大旗下,不同的政治派别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宣传西学,实践着自己的文化及法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天津《大公报》曾映证并推动了民国西北开发思潮的形成,也曾为现代中国建设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关系,《大公报》新闻传播、经营管理策略,《大公报》与1930年代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虽有少数学者涉足大众传媒视阈下《大公报》与1930年代西北开发、西北社会发展研究,但目前仍较少有人关注到当时《大公报》新闻叙事与西北开发思潮的兴起,以及现代中国思想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偏于简单的政治批评。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就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批判的所谓“实用主义的”写历史的办法,一是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社会基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地引导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的持续展开与深化,是中国人民对民族与国家出路长期思考与探索的必然反映.在极为严酷的条件下,人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围绕民族复兴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认为民族复兴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复兴,弘扬民族文化,吸取西方文化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及文化复兴的根本要求;还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和建国思想,誉其为中华民族"惟一复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作风和根本方法。邓小平把它归结为毛泽东思想的精神,“最根本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牢牢把握住“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才能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观点“实事求是”的提出,根源于解决和改造中国这一时代课题的需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  相似文献   

12.
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西医凭借其鲜明的科学理性在中国备受推崇,而中国传统中医则一度面临严峻的合法性危机.西医的冲击,固然是导致这个现象产生的深刻原因,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形成的崇洋贬中、科学至上以及救亡图存的文化语境,也是构成中医渐趋边缘化的重要思想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中医命运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折衷中西思想的探索者,是一位从儒家内部出发并努力调融中西思潮的思想家。近现代中国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向西方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吸收、升华、再创造的发展过程。儒学也是如此,只有以儒学为主体,不断吸收并消化西方先进知识,使之成为儒学的有益补充,儒学才能真正获得新生,才能更好地的发展。西学视阈下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开辟了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型,是将经学研究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最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十年的西北开发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民政府的开发政策有以下取向 :一方面 ,重视西北开发 ,并确定了整体性的开发原则。另一方面 ,鉴于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和西北的实际状况 ,又确立了以国防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和水利建设为起点的开发重点。这一取向 ,兼顾整体和局部 ,基本符合战前中国和西北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清末知识精英掀起一股尚侠思潮。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鼓吹侠风的同时对侠的人格进行重新阐释,努力将侠改造成为国为民的英雄,使人们相信侠能够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他们尚侠的背后,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谭嗣同主要在于对墨侠实践精神的推崇;梁启超用侠来塑造“中国魂”;章太炎高扬侠风,则将之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产生于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同样源于西方,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出现过一股主张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的思潮。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到洋务派,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到改良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在探索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道路时都对清廷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约而同地进行过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对外开放、求变图强的主张。本文拟对这些思想进行较深意义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探索思辨的时期。反映时代脉络的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迭起,呼唤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救国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追忆过去,回首“昨天”,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变迁及其历史选择,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据此,胡维革同志经历几年艰辛劳作,《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一书最后脱稿了。 维革同志年轻聪慧,早在攻读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便立志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他先后参加编著《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中国近百年名人传》等书,为专攻近代思想史作了起步。接着,他又撰著和主编了《冲击与蜕变——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政治》、《中国近百年文化史纲》、《中国近代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和《共和道路在近代中国》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论文。论据精当,见解新颖。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陈独秀呼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对民粹主义思想进行深刻批判。虽然他在政治倾向上有着重大错误,对中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道路也认识不够,但他在纯理论方面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却是鞭辟入里,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与中国共产党党内以马克思主义克服民粹主义倾向的思想斗争一脉相承,和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民粹主义的批判也息息相应。因此,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必将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以降,在人文主义认知中,人类始终占领着绝对高地,其他生命形态在人类主宰下自然成为沉默的他者。伴随着后现代思潮的不断涌动,在20世纪后期兴起了后人文主义的思想流派,旨在对人文主体地位的根本拆解,对人类建构秩序的彻底解构。立足于对全人类生存现状的考量,以唯物史观为基本遵循,厘清后人文主义思潮始末,反思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定位,以期克服西方近代文明于“人”的理解,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中现实的把握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