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 ,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诗镜》原本是印度诗学著作,作者为檀丁。13世纪伊始,经藏族学者介绍并全文译成藏文。之后,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一直指导着藏族古典文学的审美创作,并成为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族特色的文学审美标准”。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和阐释,对了解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丰富中华民族和世界美学思想宝库,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论藏族的自然生态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各民族中独树一帜.在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藏族不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审美观,还以其生态的智慧和对宗教生态观的的领悟,始终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及其成因的探讨,旨在为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和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千百年来,在藏族群众中广泛流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她是藏族人民历史的形象总结,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宝库。是藏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伟大贡献。《格萨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能否永存下去,主要靠藏族自己,尤其要靠正在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要发展,不能仅靠年轻人的勉强和偏见,而要对藏族宗教和文化有一种良好的觉悟。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能不能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有赖于年轻人自己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研究和见地的老一代学者们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指导。 在此我就把藏族文化的渊源及历史,简要的告诉给成长着的藏族年轻人,如果想知道得详细一点,不妨参看我写的《猫眼宝石串链》一书。 一、藏族 通常认为,藏族属黄种人或…  相似文献   

6.
藏族社会美思想是其哲学、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认识和把握藏族社会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拟从藏族伟大史诗《格萨尔》入手来探讨藏族社会美的基本内容、精神特质。《格萨尔》作为一部描写和反映藏族古代部落社会由征战掠夺到走向军事联盟性统一的巨篇伟制,它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反抗邪恶、追求正义、向往光明、企盼统一,要求改善现实、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首先,它集中表现为藏族人民对平等、公正、幸福生活的渴盼。“岭”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仙界遣使》描写到:“在南瞻部洲北部,有个…  相似文献   

7.
藏族姓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姓名探微旦正加藏族姓名文化是藏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藏族姓名文化现象,探求其一般及特殊规律,并加以总结、概括,使更多的人对其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显然是有益的。一、藏族的姓藏族自远古就有姓。许多藏、汉文史料中不乏“四大氏族”(...  相似文献   

8.
拉卜楞剪纸艺术,是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丰富多彩的鲜美图案,不仅在剪纸艺术中独具表现,且在整个藏族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民族工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对犯罪(或过错)者实行处罚,存在于许多民族中,藏族亦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之前,处罚不仅是藏族社会惩治犯罪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统治阶级欺压民众、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重要手段。勿庸讳言,藏族社会惩罚制度在维护藏区社会秩序、调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的形式、内涵及特点等作一探讨,旨在使人们对藏族社会旧法律制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藏族惩罚的形式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诸如:罚款、罚物、罚劳役、抄家、驱逐、流放、剃阴阳头…  相似文献   

10.
当代藏族妇女人口状况分析南文渊一对藏族妇女状况的研究,包括对女性地位、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婚姻状况及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是藏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不少学者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拟从人口学角度对当代藏族妇女状况作...  相似文献   

11.
甘孜新藏画画派的开创者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西藏的文明、历史,传达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无可比拟的虔诚,对生活的无比热忱以及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而且唐卡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赢得了藏族人民的喜爱,它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珍宝,也是西藏文化艺术成就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玉荣 《中国民族》2007,(7):8-11
一位年轻的藏族学者,诗人,编辑,出版人,制片人,一个网站总监,在短短的时间里凭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责任创造了庞大的虚拟家园——藏人文化网及系列站点。从此,雪域高原变成咫尺之间,藏族儿女携手欢笼在他营造的世界里,各族同胞互通有无、加深了解,友好平等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爱诠释了一个新时代藏族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意义、价值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徐琴 《西藏研究》2016,(2):109-114
在当前语境下,藏族女性作家面对反思传统文化痼疾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艰巨任务,同时,要适应国际性跨民族文化的挑战,需要她们不仅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现代化的清晰思辨,更需要大胆剖析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人性的误区和弱点,从而树立民族文化批判自省的哲学与美学观照,实现当代藏族文学的崭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邦典是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彩虹,凝结着藏民族的手工智慧和审美情趣。文章扎根于传统的美学理念,通过对邦典的功能、材质、色彩的分析,参照邦典纺织的美学规范,使"自然相生美"成为它的美学核心。邦典的审美定位反过来有助于推动邦典材质、功能的完善,同时为邦典的推介起到基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藏族招魂仪式作了介绍。认为藏族招魂仪式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念。在长期的演变过程,招魂仪式不断得以充实、完善,对藏族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专院教育的历史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青海藏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在藏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它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曾起了积极作用。今天,它对现代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寺院办学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政治方面历史上,我省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宗教传播和培养宗教接班人起了作用。就整个藏族而言,是通过寺院教育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对统一藏民族的思想,形成藏族的心理,增强藏族的内部团结都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寺院教育,使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7.
考察近现代藏族计全,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藏族社会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部落普遍存在于藏区社会之中。因此,不了解部落组织,则很难系统地了解藏区社会的全貌。本文拟通过对民主改革前藏族社会的考察,就藏族部落组织制度作一番研讨。不妥之处,敬析识者雅正。一截族部落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藏族部落形成、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轨迹。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存环境极为艰苦,因此,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即…  相似文献   

18.
增林 《中国民族》2007,(1):31-31
12月9日,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藏族祥巴(“祥巴”系藏语译音,意为木刻版画)是四川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藏族羌族研究所,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彰显民族精神而打造的崭新的藏族艺术品牌。本次展出的76幅藏族版画作品,是在藏族传统佛经复制版画的基础上,对题材内容到画面形式、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再创造,将佛经复制版画变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独立的创作版画。它填补了中因绘画史上没有藏族版画专题展览的空白,实现了藏族版画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的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及主要成就:一、藏族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和分期;二、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包括纵向继承发展和横向交流、借鉴及影响等;三、藏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藏族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学理探究,对促进藏族当代文学的创作、研究和国内外学界进一步了解藏族当代文学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20.
徐世芳 《西藏研究》2004,(3):118-120
目前 ,社会上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评价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 ,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或一味吹捧的武断结论。本文从藏族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 ,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