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是一部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悖论式的矛盾、非连续性、虚构与真实的模糊性三方面分析该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文类,元小说发扬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不确定性的特征,通过极端的形式探索和语言游戏,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叙事技巧的表演,它也为后来的小说创作开拓了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形式技巧表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文类,元小说发扬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不确定性的特征,通过极端的形式探索和语言游戏,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叙事技巧的表演,它也为后来的小说创作开拓了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将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入美国南方文学的先驱之一,麦卡锡的小说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后现代小说的典型特征,其中之一便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特征也使得麦卡锡的作品显得更具有深度和观照社会现实的能力,魅力经久不衰。在结合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多元的主题、模糊暧昧的人物、扑朔迷离的情节以及碎片化的语言等四个方面来较为细致和深入地探讨麦卡锡最新一部长篇小说《路》。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化、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冲破文学与非文学的限定,主张多元与异化,使作品呈现非文学化、非审美化、非模式化的倾向,从而创立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共同审美特征:结构的杂乱无章、内容的荒诞不经、形式的丰富多样、语言的古灵精怪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性等。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说《时震》充分运用了侵入式、不确定性、矛盾开放、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福克纳在其名著<押沙龙,押沙龙!>中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最突出特征--不确定性原则不谋而合.小说在情节、人物和语言上体现的不确定性特征不光给阅读文本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给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8.
苏珊.桑塔格的《恩主》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叙述特点有不确定性和片断化,并与内在性相联系。小说的情节由无数的梦境和幻想展开,充满荒诞色彩。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著名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所著长篇小说《上海舞》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作品,以其破碎而复杂的叙事线条和极富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人物塑造受到文学评论界和读者们的赞誉。以解构主义视角,从异质性、线条意象和文本的重复三方面解读《上海舞》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有语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缺陷,诸多领域的学者之间对它的意义缺乏一种明确无误的共识.阿瑟·A·伯格通过他的小说,将后现代主义相关的问题集中在-起,以碎片的形式展开,主要体现在文体碎片、装饰碎片、快餐碎片和理论碎片.既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大集合,又是一次后现代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史记》的《高祖本记》、《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李斯列传》和《左忠毅公逸事》等古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马可、郭保林及胡辛等运用虚构和想像的实例,同时结合一些文艺理论家的论述及作者自身在传记写作中的实际体验来看,传记文学是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夸张乃至虚构的。同时,传记文学同小说在进行想像、夸张乃至虚构时是有其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新发展。在观念模式上,后现代主义小说首先表现为对世界本身的荒诞性"超越",从而展示小说的虚构本质、解构世界的意义本质、超越写作的技术本质;在语言模式上,它则直接指出语言就是虚构的,是通过语言在阅读语言本身,即所谓"话在说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人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努力挣脱传统的约束,追求自由的欲望化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感到了身体下坠、灵魂撕裂、纯真丧失的痛苦.实际上是他们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积极自觉地进行社会文化接受、改建和创造等主体性行为的结果.因此,70年代后的"另类写作"尽管令人瞠目结舌,但却有着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伍尔芙在创作中致力于讲述生活,推崇一种全新的阅读策略,并创立了情景再现的模式。她在讲故事的必要性和限制性之间探索小说的张力,试图探索思维的轨迹。伍尔芙在小说创作中对于主题、生活和美学意识的定位,使其结尾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在《橡皮》中,罗伯-格里耶试图用消解真相的方式取消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深度神话,并挑战逻各斯中心主义对传统写作的统治。小说中"橡皮"这一主要意象在作用上与德里达主张的"延异"吻合,其文中所使用的反复和空缺的创作策略与德里达消解同一性的理论相应,可见《橡皮》这类文本并非是在追求复现价值或寻找真相,而是在对逻各斯中心的解构中使人们能动地发掘价值意义的多元性和未定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作家多克托罗的后现代历史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主要叙述策略是"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兼有其他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小说把虚构和事实杂糅,虚拟与历史并置,用语言结构来建构现实,不仅挑战历史话语的特权地位,也更为逼真地再现了历史真相。文本重述历史,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做了多方位的批评和嘲讽,面对当下,旨在未来,是一种成功的历史重构。  相似文献   

17.
张炜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主义者,他一直在历史与道德之间进行着艰苦的跨越.新作<丑行或浪漫>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塑造了刘蜜蜡这个充满焦灼和爱欲的肉身形象,但并未能为张炜的写作昭示一条明确的坦途.小说结局的意向是相当含糊的.  相似文献   

18.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之旅”中,奈保尔以后殖民社会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想象与纪实为写作手段,以尖锐的批评为写作目的。他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呈现为虚构作品日渐衰落与非虚构写作日益加强的过程。虽然其右翼立场决定了他的写作难免失之偏颇,但是他的作品也确实展示了后殖民社会的部分真相,使之成为在当今西方知识界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创作手法在中国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中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对历史文学创作的影响日渐式微。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中的传统文学。网络历史类型小说诞生后,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性阐释史传的手法,一方面唤醒了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史传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为网络历史小说的类型化开启了新的一页。在具体创作中,以曹三公子为代表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既有对传统史传小说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史传小说的合理改写。作为网络历史类型小说的起始文本之一,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具有一定的网络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说写作中 ,细节描写不可或缺 ,尤其是心理细节更显得举足轻重。现代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断更新 ,作家审美观照和读者接受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小说心理细节写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其写作审美价值与日俱增 ,小说心理细节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完善和丰富着小说写作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