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永远永远地热爱培养我的母校——太原师专。作为一个“师专人”,我既为母校的今天欣喜.也对母校的昨天眷恋。母校送我踏入社会,我同母校之间那浓浓的离别亲情可以用一句古诗来形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能取得大专学历,毕业后又被分配在省城的中学教书,实在是托了母校的相。母校给我的熏陶教益使我终生受用,没有昨天的母校,就没有我今天。母校给我希望,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母校给我希望1959年,留在我刻骨铭心记忆中的年头,那是一个极左的年头。刚刚跨入青春门槛的我,面临高考填报志愿的抉择。现在回想起来…  相似文献   

2.
母思难忘,是因为母亲生养、哺育了我们每个人,使我们长大成人!爱母亲这是人世间的常情,是永恒的理,是亘古的情!母校难忘,是因为母校教育了我们,使每个人立了志,树了德,有了文化.懂得纪律.走上人生的道路,迈开了成就事业的步伐,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光辉的人生!当然爱母校也是人之常情,永恒的道理!值母校——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作为太原师专的一名老学生,又在她身边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作人员、教师,感慨良多,有许多话要说,要倾诉,因为母校给我的太多、太多……四十年前我作为太原二师一名语文班的学生,乘…  相似文献   

3.
我有三个母校,一是江苏栟茶中学,这是我整个人生的母校;一是南京艺术学院,这是带我走上艺术道路的母校;还有一个是印第安纳大学,这是我在美国的母校。三所学校,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阶梯。而我虽身在美国,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回访的次数却是在三个母校中最少的。  相似文献   

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各位来宾:值此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日,我能够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共同庆祝这一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时刻,心情格外喜悦和激动。母校让我作为校友代表讲几句话,实不敢当。因为我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我的专业本来是很高雅的,富有翰墨的芬芳。我却一辈子在钱眼里边翻跟斗,和“孔方兄”打交道,翰墨香是没有了,铜臭味倒有一点。今天回到母校,我想对教育过我的师长,与我一起学习过的同学和山大所有的朋友们说:“我非常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山大对我的培养不仅是专业上的,而…  相似文献   

5.
再见了,母校     
时光如矢,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此时,我思绪万千,恋恋不舍地对你说:"再见了,母校!"打开记忆的闸门,母校给予我很多很多……从一年级的"a、o、e",到现在的各科知识,是母校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我将带着这些知识离开母校,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教给我知识的老师们。老师,我深情地对您说:"再见了!"  相似文献   

6.
易明 《北京纪事》2010,(10):92-93
2010年8月21日,冒着难得一落的豪雨匆匆赶赴北京师范大学,我的母校。离开学校已经24年,偶尔回去如同过客一般。渐行渐远的是黄金岁月,而对母校的情感是越来越醇厚,如15年、30年、50年的茅台酒,珍藏在我们北师大中文系80级同学的心里。一本《相识30年纪念文集》,120多名同学的感言、佳作,足以见这一帮60后的文字功力。  相似文献   

7.
欣慰的回忆     
我于1961年毕业于母校——太原师专。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庆祝母校建校四十周年时.我已由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而步入年近六旬的老年人的行列。年龄大了的人,往往总爱回忆往事,每每忆及在母校上学时的情显,心中便有一种欣慰之感。1959年暑假期间,在我急切而焦虑的等待中,终于收到了太原师范专科学咬奇来的人‘十通知书。当时的心情,既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欣慰。遗憾的是我这个班上的学习委员,按高考成绩似乎不该录取到专科层次的学校;欣露的是经过严格的高考评审,总算可以进入一所不等院校深造。怀着这种既不兴奋,也不哀伤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我于1958年秋季随第二师范与第一师范合并成为太原师专的一名学生。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后领导上又送我上大学深造。在母校学习工作的几年间,老师们言传身教“教人求真”,指引我们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作为真善美的道德行为,我们善解师意,“学做真人”,终生享用。略述二、三事.以表达对母校的挚爱。1959年,母校组织我们参加汾河水库会战,我班的任务是从几百米外为大坝拉黄土,不管男女学生,每个学生拉一辆平车,拉运中途有专门工作人员祝平车装土星的多少分别发给甲、乙、丙木牌。我们每个同学都像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2004年这个春节,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春节。她不仅标志着我年龄的又一次增长,更重要的是,即将毕业的我,找到了人生的下一站——工作单位,而且是许多人都认为较为理想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有这样的喜人结果是出乎我意料的,但细想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在我求职期间,母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母校对我的培养是关键的因素。母校,是我求学和求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张瑶 《成才与就业》2011,(18):13-13
弹指一挥间,我已离开母校两年了。在这两年间,我没有忘记母校对我们都江堰学生的关心与帮助。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后,在政府帮助下,我来到了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在学校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那么的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11.
我与学报结缘周宝珠《河南大学报》创刊60周年,这无疑是河大建校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60年来,学报历经沧桑,名称屡变,但她作为学校的一块学术研究园地的性质,依然保持不变。我校的无数科研花朵在这块园地里开放,引起世人瞩目,从而使自己在中国学术的大百花园里...  相似文献   

12.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0,(9):106-107
钢院附中是我的母校,初中三年,高中二年,13岁~18岁,最好的年华在这儿童过。母校带给我的温暖就像在看见茶杯冒着热气,看见白沙帘在菌台上飘荡,简单的美丽。伏案良久,给自己剧一杯茶的间隙,与母校有关的零星碎片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扑扑簌簌落了个满头满脸。  相似文献   

13.
铭文札记     
六月,姹紫嫣红的美丽校园。又一批毕业生要离校了。此时此刻,一种对母校的无限眷恋之情似乎陡然成倍地在他们心中增加了。留影、留影、留影,拍照、拍照、拍照……校园里,一簇簇身穿博士、硕士学位服的毕业生,一群群学业已成、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在游憩,在欢笑,在相聚。他们以母校的松柏,母校的楼群,母校的校牌,母校的幽径假山等为背影,拍摄着一张张将留给未来回忆的瞬间,啊!莘莘学子,殷殷真情。他们是想带走学习生活了近一千五百个曦红月白的母校……我为他们动情。我为他们高兴。我亦受他们之托。这些情如飞瀑的年轻人不畏艰辛,从八百里古…  相似文献   

14.
母校情深     
离别母校已有 10年 ,但我无时无地不在思念母校 ,思念恩师 ,思念那给我第二次生命、扬起我理想风帆的地方。那是 1990年的秋天 ,我怀着无限憧憬和希望跨入母校大门 ,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不料 ,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病 ,使人的精神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每当想起那段岁月 ,我总是心潮起伏 ,感慨万千 ,常常是泪水湿润了眼圈。记得病发时情形十分危急 ,必须立即手术 ,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 ,而我家住千里之外的陕南山区 ,亲人都不在身边 ,是学生处的张克清处长当即立断在手术单上签了字。记得当时的手术特别大 ,时间特别长 ,早晨 9点进手术室 ,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我离开曾留下无数美好回忆的母校,进入了充满挑战、充满激情、充满诱惑的职业社会。曾经,我也像许多应届生一样,希望找到一份既体面又轻松、拿高薪又稳定的工作。进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工作后,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华人时刊》2012,(7):68-69
2002年7月30日,文史泰斗钱存训于美国芝加哥海德园写了《怀念我在淮东中学的时代》遥寄母校泰州淮东中学作为献礼,他写道:"获悉母校和家乡教育事业,长期以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尤为敬佩。我可能是少数现仍健在的80年前的老校友之一,欣逢建校100周年校庆,谨在此遥祝我的  相似文献   

17.
母校恋     
母亲生我,给我获得了人生的机会。母校育我,给我创造了做人的条件。四十年前的八月,并州大地迎来了灿烂的阳光。我市第一所高等学府——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创立了。我荣幸地作为太原师专的第一代婴儿,在母校温暖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当我第一次迈入侯家巷一号挂有《太原师范专科学校》那庄严而醒目的校牌大门时,双眼馋亮,胸膛直挺,热血融融,惊讶、激动、兴奋、自豪的情感,顿时在全身上下翻滚。就好像一个矮小的凡人,突然进入了天堂仙境一般。跳入我眼帘的是那白玉般的欧式宗教建筑——一座雄伟而奇特的教学大楼。倾刻间反射到我…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能够回到河南师大,向自己的母校汇报我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内所经历的道路、感受以及从事学术工作的一些体会,向母校的师生同志们交交心,非常兴奋!尽管自己不自量力,上午到龙亭、潘家湖发掘工地跑了半天,已经精疲力竭了,但是一想到今年是建校七十周年,在校庆前夕到了河南,怎么能够不回来看看母校的巨大变化呢!所以,同母校  相似文献   

19.
张恒可 《社区》2011,(31):38-38
去年6月,我离开大学校园,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我毅然决定:放弃回家乡就业的机会,留在镇江当一名社区工作者。上任前,母校领导赵书记的一番话至今让我受用:“基层是磨炼意志、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舞台。要了解基层、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大学是我国开展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高校之一;河南大学学报,是最早设立并长期坚持有关编辑学研究专栏的高校学报。就在他们正式展开编辑学研究的早期(20世纪80年代中),我有幸到河大参加编辑学讨论会,并参观了他们的资料室。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就是他们一开始编辑学研究就十分重视资料工作,时间不长,就把当时已有的研究资料基本收集起来了。联想到当时有的同志单凭自己的感触、印象,不要任何资料就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有的单位搞编辑学专业很热心,添资料却并不起劲等等现象,我就感到河大一上研究,先搞资料,毕竟是大学风范,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