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行人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并且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这些规定充分保障了对受害人的及时救济,并促进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履行.正确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并尽快建立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才能使法律体现的人文关怀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行人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并且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这些规定充分保障了对受害人的及时救济,并促进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履行.正确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并尽快建立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才能使法律体现的人文关怀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之归责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宁夏社会科学》2007,21(6):171-174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不完善,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的不一致,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带来诸多不便。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列举法定的免责事由以避免道德危险,且保持与《强制保险条例》的一致性;明确责任主体,强调责任限额内保证对人身损害的赔偿,将财产损失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4.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辆在道路上因“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是交通事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也属于交通事故范畴。《道路交通安全法》还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二)项体现的归责原则应当解读为无过错原则,其不仅在立法技术上与《民法通则》及《侵权法》保持一致,而且只有无过错原则才能胜任各种情况下的归责解释。机动车运行是高度危险作业活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共性决定各国最终选择无过错原则的立法趋势,同时支撑无过错原则的风险控制论推导出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个判断标准,能正确解读《侵权法》中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孟平 《家庭科技》2011,(7):48-48
车祸发生后,人们常常只盯着肇事者索赔,而忽略可能存在的"背后赔偿人"。为保证赔偿到位,除向肇事者索赔外,请别忘记:根据法律规定,还可向下列赔偿责任的承担者索赔。一是保险公司。《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是侵权法上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在道路交通领域的特殊表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驾驶者、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注意义务作了规定.在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中,应根据交通参与者安全注意义务之违反确定其过失程度,并运用过失相抵规则合理分配受害人的损害,以体现法律的公平理念.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否正确确定其归责原则,涉及能否妥当地救济受害人和能否在道路交通领域内起到抑制侵权行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分析,认为我国在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应实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聂早早 《江淮论坛》2012,(3):138-143
《道路交通安全法》历经两次修正,仍存诸多缺陷,体现为立法的疏失滞后和实施的消极无力。在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建立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申办驾驶证、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道路和电动三轮车定义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亟待《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新一轮修正。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中州学刊》2005,(3):101-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将复杂的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简单化,过分加重了机动车一方和保险公司的责任,而弱化了受害人一方的责任,这不利于鼓励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实现法治的公平和正义,有必要对该条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如重新分配交通事故各方之间的责任、对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予以具体化、明确化等.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对解决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这一制度。本文仅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中的赔偿责任进行探讨,主要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及没有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情形下的赔偿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署东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10-213,226
从转承责任基本理论出发来审视我国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数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不是由法律法规确立的,有些还是从程序角度来设置的;现有的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性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且各具体转承责任法律制度规定不协调,对责任人承担转承责任后是否享有对行为人的追偿权及其行使条件的规定也不统一.因此,在制定《民法典》时,建立和完善一涵盖我国国家机关转承责任、法人转承责任、雇佣人转承责任、无偿帮工转承责任等多种具有支配关系的使用人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以统一我国转承责任立法,节省立法资源,提升其法律效力地位,也解决了目前具体形态转承责任间相互冲突交叉和同类型转承责任不同具体形态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04,(12):38
《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随之作了相应的更改。即不再直接规定赔偿的数额和种类,而明确规定要参照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已被填补。  相似文献   

14.
章婷 《理论界》2006,22(11):82-83
现代社会,机动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代步工具,提高了家庭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风险和灾难。我国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法》,给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出口。本文就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的内容比较抽象、笼统,司法实践时难以把握.通常将未运行停车损害排除损害赔偿之外,同时把特殊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事故赔偿作为特例加以研究,补充了特殊主体、好意同乘、机动车保有人与实际使用人相分离的情形,反思了挂靠和承包车辆担责问题,通过比较的方式明确了应当增加的赔偿范围和切实可行的责任比例以及支付精神抚慰金的裁量尺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生效后,关于机动车致害非机动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无过错责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上,即关于"机动车负全责"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基本责任方式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基本责任形态为替代责任和自己责任.如果构成共同侵权,则形成连带责任,出现的责任形态是自己责任的连带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连带责任.应当根据侵权责任形态的基本原理,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基本责任形态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交法》)是一部调整道路交通安全诸方面法律关系,填补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的立法空白的重要法律。实施两年来,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这源于《道交法》在立法上的一个瑕疵———在使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的不正义性。本文从立法精神、法理、法律实施后果、法律实际执行、公民安全意识的树立、法的社会引导作用六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弥补《道交法》瑕疵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娟  李晓梅 《理论界》2005,(9):93-94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的跨国性日益普遍,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随之日益增多。针对这种情况,西方各国相继立法对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专门规定。而我国现有的调整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大多是实体法,且对具有涉外因素的责任侵权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规定;在冲突法领域,仅有的《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又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这种立法上的滞后必然导致司法上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责任原则并不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归责原则,公平责任仅是适用过错归责原则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损害赔偿责任或者损失分担的特殊规则。公平责任的适用应有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法》第31条、第33条、第87条是适用公平责任的具体规定。第32条第2款也可看做是公平责任的具体规定,但不是第24条规定的具体运用。没有法律规定,不能以双方都没有过错为由而适用公平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