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不敢越雷池的猴子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一端挂了串香蕉,旁边有个自动装置,若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立刻会有水喷向笼子。实验开始后,有只猴子去拿香蕉,喷出来的水顿时把猴子们都淋成了落汤鸡,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第一间把香蕉放在地上,第二间把香蕉挂在从低到高不同高度的适当的位置上,第三间把香蕉放在天花板上。结果,第一间的猴子一见到香蕉,一天内就全吃光了,最终只能是饿死。第三间的猴子眼睁睁地看着香蕉,怎么跳也够不着,精疲力尽而死。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是先跳着吃挂的比较低的香蕉,再依次吃再高一点的,在逐步跳的过程中,弹跳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最后竟能吃到挂在天花板上的那份香蕉。后来,管理学家把通过合乎实际的分解方法来达到的目标高度,称为香蕉高度。从三个房间猴子的不同结局,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决策》2008,(9):49-49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透湿。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其他猴子也效仿,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4.
看客     
高志明 《领导文萃》2006,(7):166-166
有人养了一大笼子猴,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它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其实,假如这群猴子起而攻之,就很有可能会逃掉。但是,每只猴子并不知道其它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起反抗,…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放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放两只,房子里分别摆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食物位置的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房顶;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数日后学者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死了;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活得朝气蓬勃。究其原因,学者认为: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二间房…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但它没有放弃一墙之隔的美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天竭尽全力,弄  相似文献   

7.
史坦普定理     
《领导文萃》2009,(23):122-122
一个国王叫人牵了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得到国王喜爱。国王周围的人也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一天,国王去游园林,只带了猴子。国王游玩累了.对猴子说:“我想在这睡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人想伤害我.你就要竭尽全力来保护我。”  相似文献   

8.
刘植荣 《领导文萃》2011,(20):94-97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里·桑托斯与经济学家一起。做了个关于猴子消费行为的实验。把7只猴子(3雄4雌)关进一个大笼子里,旁边还有个小笼子,供对单只猴子实验用。  相似文献   

9.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10.
正上帝在创造牛时,对牛说:"你只能活60年,但要一生为人类干活。"于是牛放弃了30年的生命,只愿活到30岁。上帝在创造猴子时,对猴子说:"你能活30年,但要一生被人类逗着玩。"于是猴子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上帝在创造狗时,对狗说:"你能活30年,但要一生为人类看家。"于是狗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上帝在创造人时,对人说:"你的工作就是尽情享  相似文献   

11.
偶像     
两界山曾经镇压过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孙悟空成了正果,人们在这儿立一个齐天大圣庙,香火极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庙里,把齐天大圣的泥塑像搬开,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们的香火,吃着人们供奉的鲜果。猴子常常溜出来,把人们虔诚的忏悔和恳切的乞求当作笑料,告诉它的同伴们。同伴们说:“你敢长期呆下去吗?”“怎么不敢。”这只猴子说,“泥塑的齐天大圣怎能比得上我呢?那只不过是一尊泥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人们常常在山里捕捉我们,可是他们竟心甘情愿向你磕头,这事真不可理解。”“这有什么。”这只冒充的齐天大圣说,“人就有这…  相似文献   

12.
得失     
<正>东南亚一带的,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当地人将一些美味水果放在一个木箱子里面,然后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正好刚够猴子的手伸进去。如果猴子抓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的猴子都不愿把手中的东西放掉,以致当猎人来的时候,不需费力就可以轻易地捉住它。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言环境里,“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在古代却不然,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有一个山里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每天上山采桃子喂它们,以前都是每个猴子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讲:“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再给你们四个桃子。”不料这个方案遭到众猴子的一致反对,山里人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新的“朝三暮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猴子理论家     
孙绍振 《领导文萃》2011,(23):116-118
有一只猴子理论家,特长是逻辑推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一个真理:不管是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还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推理,猎人的心都是黑色的,不管他们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其目的都是要剥夺猴子的自由。这个真理使原本愚昧的猴界如醍醐灌顶,猴子理论家遂成猴群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15.
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听说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果然,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人回家后,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多年以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遇到了和爷爷一样的情况:他在树下打盹,草帽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他的方法,便如法炮制。奇怪的是,猴子不但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此时,猴王出现了,捡起…  相似文献   

16.
摆梯子     
高云才 《领导文萃》2006,(4):170-170
在青岛啤酒集团生产车间的一个角落,因工作需要,工人需要爬上爬下,因此,有人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就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就把梯子移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着人,工作人员专门在梯子旁写了一个小条幅——请留神梯子,注意安全。这件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一晃几年过去,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砸着人的事。前一段时间,外方来谈合作事宜,他们留意到这个梯子和梯子旁的小条幅,驻足良久。外方一位专家熟悉汉语,他提议将小条幅修改成这样——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很快,梯子边的小条幅就改过来了,都是9个字。这两个条幅都在讲注意安全生产,区…  相似文献   

17.
愚蠢的蝴蝶和马嘉鱼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 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没有飞出房子。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相似文献   

18.
姜汝祥 《领导文萃》2006,(8):145-148
执行就是要结果,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有了0.1,就有0.2,0.1永远大于0。完美的结果永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不要犹豫,立即行动,速度制胜!“坐着不动永远也赚不到钱”,所以要行动。但与此同时,要想使成功的机率增大,就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多的行动。这就意味着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把握“行动”之外,还要切记“速度制胜”。追求完美,为了100而放弃1,结果得到0,那是执行的敌人。蜜蜂和苍蝇的不同选择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只有窗户打开的半密闭的房间里,将6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把瓶子平放在桌…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热带丛林中,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猴子最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有位驯象人从来不把大象拴在大树上,只把它用细绳拴在小竹竿上。许多人不理解,小小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它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