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哲学凭借概念展开推理,在它的叙述过程中,实例和说明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侧重于重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的叙述中占有本质重要的地位。由于哲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差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总是相互攻讦,哲学家认为历史学过于重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忽视理性,历史学家认为哲学把自己的发明和先天的虚构放在了历史当中。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哲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观点。克罗齐主张哲学与历史学的融合,但认为历史哲学不能成立,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历史哲学不仅可能而且具有内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汉学家郝大维、安乐哲运用比较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庄子哲学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他们发现在“自我”、“真”、“道”或“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上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存在深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则是中西方哲学在世界观、思维模式上的不同预设.以“比较哲学”的视野研究庄子哲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西方的概念和框架束缚庄子哲学的缺陷,即从中国哲学本身来理解中国哲学,但是这种研究理论和方法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它过分强调双方差异性,过于重视比较哲学理论的构建,而把《庄子》文本的细读置于次要地位,使庄子哲学本身丰富的内涵和面向被人为限定了.依此看,中西方哲学的交流尚需深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体系化的哲学与方法化的哲学的差异;2.客体化的哲学与主体化的哲学的差异;3.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批判世界的哲学的差异;4.政治化的哲学与学院化的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冯友兰和金岳霖的形而上学思想中都蕴涵着内在困境.一方面,他们企图建立本体的形而上学,以便为世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强调哲学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世界的本体与人生的价值在他们的形而上学思想里是分裂的.人生价值是同形而下的境界相关的,而世界的构成又是同形而上的本体相连.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然而,这一困境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意义就在于,在借鉴西方哲学时,我们应该对西方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又带来了另一个困境,现在的中国哲学更多的是对哲学史中人物和流派的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哲学,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好像只能如此,我们才能建立现代中国哲学.因此,我们更多产生的是专家和学者.在现代中国哲学近百年的历史里,我们很难有世界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党人的政治哲学建立在欧洲启蒙运动后的智识基础之上,他们通过洛克的理性,确立起联邦宪法的政治合法性;同时他们又借助休谟的经验,为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提供理论基础.理性与经验之间的政治哲学基础,使美国联邦宪法在理想的政治价值原则和现实的政治秩序要求之间获得了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源头繁多、内容庞杂,融中外、古今、心物为一炉是中国近代哲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表明中国近代哲学横贯东西、拥有大量思想资料的同时,也给近代哲学蒙上了一层肤浅和庞杂的阴影.其实,缺乏严谨完备的逻辑论证和系统精深的理论阐释正是中国近代哲学的致命弱点.1、理论来源的庞杂为了给现实斗争提供理论武器,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涉猎和容纳了当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能接触到的种种学说.其中,不仅中国封建时期的“经典”哲学和西方近代社会的新发现、新学说同时并存、互竞雌雄,而且,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进化与退化、激进与保守兼而有之,不一而足.每一位思想家所推崇的学说都千流百派、五花八门.谭嗣同仅仅5万余言的《仁学》所列的导读书目就有数十种之多,人物不下十几个.其中,各书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国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现代法国哲学,如果没有现代德国哲学的影响,肯定不会是现在这副面相.现代德国哲学之所以取得了堪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媲美的成就,是因为它深刻地思考和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并且,大部分现代德国哲学家不仅把他们的工作理解为理论,也理解为行动.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无产阶级争得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王张江姚"四人帮"这伙江湖骗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进行了无耻的篡改和歪曲.他们张口"对着干",闭口"斗到底",把"斗争"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好象只有他们才是"斗争"的壮士,"反潮流的英雄".甚至当他们恶狠狠地向别人打棍子扣帽子的时候,还美其名曰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哲学界有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三者之间的互动.本文首先对现代性作了新的理解,分析了现代性的反思性与反思现代性,指出它们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建立理性现代性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其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建立理性现代性中的作用,从而论证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德法两国间从中世纪开始的频繁战争 ,给两国乃至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 ,从近代以来 ,人们开始探索通过欧洲联合的途径化解法德之间的仇怨。 2 0世纪 5 0年代上半期 ,德法两国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下走向和解。德法和解是推动欧洲联合的主要因素。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则是德法两国取得和解的惟一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文化层面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和特定文化传统的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德国文化的"彻底性"文化传统,然后从学术理想、学术方法、学术结论等三方面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彻底性"文化传统,最后指出,以广义的、整体的"大文化"为背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啻为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主要是在1843年至1845年期间。这期间,马克思创办了《德法年鉴》,并且写下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重要著作,逐步把自己的注意力由哲学问题转向现实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观,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践观的现实性、科学性、战斗性等特点。而马克思实践观的这些特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与法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本文从比较句子种类的划分、构成、语气、用法等方面着手,分析中法文句类之间的异同之处,以使外语学习者能更好的了解掌握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欧洲工业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成了欧洲大工业的诞生地及代表.二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英、法向德国位移,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三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了欧洲格局的改变,群雄纷争的多极格局为英、德争霸格局所取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试图克服本原问题上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实现哲学的统一。以此为前提,现代西方哲学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语言、分析哲学、解释学、实用主义、实践哲学、主体客体观等方面对物质和意识进行剖析,扬弃传统的两极对立,力图实现哲学派别的互动和兼容。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又从认识论到语言哲学的过程,那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对立到兼容,又从兼容到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讨论并质疑学术界公认的广西巡抚王之春卖国的事实真相、拒法运动与王之春被免职的所谓直接关系。以最新出版的法国外交档案为依据,重新解读史料和晚清官方档案,认为王之春已有出卖国权而秘密借法款、德款的非正式谈判之事,但借法兵镇压广西内乱之事则子虚乌有;王之春下台不是拒法运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王之春在广西巡抚任内镇压内乱不力,谎报军情,邀功请赏,吏治败坏。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的效力,传统大陆法系有法国对抗主义和德国登记成立主义之分,我国相关立法对此态度颇为暧昧。比较而言,德国登记成立主义更为符合法理,是一种较为优越的立法模式。我国应放弃立法上的暧昧态度,明确采纳德国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杜威看来,哲学与惊异、闲暇、静观无涉,哲学源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生存困境,产生于对这种生存困境的一种积极应对,培植于永远向前的应对之中。哲学因此不能冷眼旁观这个充满变化的生活世界,不能妄图超越生活与生命,追求所谓认识主体与客观实在的符合即确定性的真理,哲学必须自觉地下降到人世间,关注并参与到有机体与周遭环境的连续的互动中,在互动中生存。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占据着优势的法国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对德敌视政策,而是把德国当作平等的伙伴,走上了与德国和解的一体化道路。这固然与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衰落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是法国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以及对原有观念所做的反思与改变。也就是说,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欧洲的衰败表明了民族主义政治的狭隘和以军事争斗为主要外交手段的近代国际政治的局限,也促使欧洲人以现实的理性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关系,努力探求从欧洲出发实现本民族利益的可能性。受其影响,法国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政府相信只有通过在国际组织中实行切实的合作才能够使和平得到保障,这构成了法国对德政策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