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大 举抢滩中国,大批中国高 级人才走进外企●在这场越来越白热化的 争夺战中,国内许多企业 忍痛败北,无计可施●从外企的人才战略中,我 们也该冷静思考,汲取他 人之长以利企业腾飞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特别迅猛,据统计,全国已达到15万家的规模,雇佣了2000多万名中国职员。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在外企的中国职员,大部分是拥有高学历、掌握热门技术的专业人才。外企成为近年人才市场中的最大热门,“做一个外企白领”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热…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技术的竞争,关键是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越演越烈。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是这一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争夺人才的计划,努力培养人才、全力吸引人才、着力留住人才。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3.
高薪引才渐呈火爆 毋庸讳言,抢在中国入世前,不少跨国公司就已逐步实施对中国优秀人才的“收购行动”。他们打出许多诱人的招牌以期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试想:几十万元的年薪、一流的专业培训、优厚的福利等等,有多少人才不为之心动呢?在痛失人才,而又急需人才的现实面前,国人对“薪酬作为引导人才流向的助推器,衡量人才价值的一把标尺”有了更深的感悟。2001年,神州各地不避“钱”嫌,推出的一揽子高薪诚聘计划,风光无限。 先看2001年元月中旬的一道风景: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全国人才交流大会上,名不见经传的江…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人才管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管理理论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转型、体制在转轨、机制在转换,这就给人才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江泽民人才管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革移民政策,加大人才吸引或留置力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全球人才竞争行列。近些年,我国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归国人数不断上升,其中高层次人才两万多名。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在华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中国员工越来越多,亦有不少跨国企业的中国员工担任了要职。中国本土人才正逐渐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在华实施其本土化战略的重要力量,一些跨国公司也已开始在中国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其人才本土化战略,以求从整体上更快捷、有效地推进其本土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吉林曾创造过许多辉煌:中国汽车产业的摇篮、中国光电产业的曙光、中国石化产业的旗帜、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天然宝库和中药产业基地,然而当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放弃“计划”,奔向令人鼓舞的“市场”时,这些往日的辉煌却更多地被窘迫、迷惘所遮掩。今天,在振兴东北的伟大战略进军中,吉林无疑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个声势浩大的“二次创业”浪潮正在广袤的松辽大地上掀起,而在这场决定吉林未来的战役中,构筑人才高地则首当其冲。全省齐打人才牌据有关部门预测:为适应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企业对于人才的困惑如今,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在工业发达国家,培训费用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许多政府支出项目中增加最快的一项。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水平为5.7%,“投资于培训”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公司的投资重点。综观中国企业,对于人才的困惑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优秀人才难觅;二是人才价格飞涨,人才难请、难留;三是人才已有的技能和风格与企业难协…  相似文献   

9.
引智月报     
2月20日,在外专大厦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宣布将联合推出软件人才培训计划,并进行了职业能力发展计划的签字仪式。此次合作将重点拓展甲骨文职业能力发展计划,结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在政策、资金层面的实力,培养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所需的软件人才。预计此次合作每年将为中国培养4000余名甲骨文认证软件专业人员,给中国产业信息化注入强劲动力。2月28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会见了美国亚洲文化教育基金理事长、美中文化教育协会行政…  相似文献   

10.
惑 一、中国企业对于人才的困如今,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在工业发达国家,培训费用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许多政府支出项目中增加最快的一项。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国决定实施一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将用5到10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或回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该项引才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有美国媒体称,在吸引人才回流方面,中国颇具野心,如今受政府资助回国的中国人中有55%来自美国。近日,美联社记者唐迪迪(音译)采写的《为扭转人才流失,中国正吸引海外人才归国》一文再次引发中美两国对“千人计划”的讨论。现转载译文供读者参考,转载时对文章标题等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人才管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管理理论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转型、体制在转轨、机制在转换,这就给人才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最近,据日本科技局预测,如果要保持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到2005年将至少需要98万名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可是,据日本教育部门测算,届时日本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最多只有50万,也就是说青年科技人才的缺口竟然高达将近50%! 对此,日本各大公司都在纷纷策划制定加强“搜罗人才”的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计划在本国和外国加紧“人才争夺”。 据了解,在外国人才中,许多日本大企业,特别是他们的“中国分部”都把中国人列为首选。原因是他们都认为中国的人才通常有以下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将全面启动新世纪人才工程中国的“十五”计划宣布:新世纪第一个五年里,中国将全面启动新世纪的人才工程。这一工程就是中国将每年增加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额;将组建或调整一批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为共和国造就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急需的新型人才;将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着力推进改革与创新,让创新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灵魂。中国要在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展开一场保卫人才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争夺战。中国将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工程,未来10年中国要把同龄人口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到15%,2010年我国当年招收的大学生预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缓解员工的压力、提高企业的效益,许多企业希望效仿西方企业的做法,推行“员工援助计划(EAPS)”。但由于国外的员工援助计划的援助项目是产生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员工援助计划的基本原则,首先了解在现阶段中国企业员工希望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获得哪些帮助。为此,我们在天津市的部分企业中做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后,外国的资本和技术大量涌进国门,国内市场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人才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领域人才紧缺的局面将日益明显地浮出水面。 一、形势分析 1、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紧缺。 在新的世纪里,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2月28日,美籍华人郑群怡博士顺利获得中国绿卡,成为湖南企业引进的国家“干人计划”专家中首位获得中国绿卡的人。目前湖南共有海外高层次专家83人,其中长沙有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家属获得中国绿卡。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2010,(8):6-6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我国继中关村后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东湖高新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其中,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6人申报湖北省“百人计划”,67人入选该区“3551人才计划”,成为湖北省最活跃的“人才特区”。“3551人才计划”是该区打造“人才特区”的核心举措。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企业来讲,高潜人才还比较陌生。本文通过介绍欧洲五国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高潜人才管理的情况,为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提供借鉴。本文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欧洲公司如何鉴定和选择高潜人才2入欧洲公司如何发展高潜人才23、欧洲公司管理高潜人才时会出现什么问题?4‘不同国家文化环境如何影响高潜人才的管理?高潜人才的鉴定和选择高潜人才(high-PotentiaD是从一个可供选择的名单中按照严格程序选出的人,他将来可能成为公司的领导人,公司将对他进行细察详审,使他获得发展的机会,一旦他成功,就将赋予他重要职位。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