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过去所谓中国文化是指中国封建时代文化,所谓西方文化是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封建文化也有区别,这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比较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注意民族性,又要看到时代性。过去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西方文化是外向的,主动,是物质文明;而中国文化是内向的,主静,是精神文明。这种看法是片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在20世纪走过了坎坷的历程。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中国文化从 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走向衰败,以至于在一片“全盘西化”的喧嚣声中,“中国文化究竞有没有未来”都成了必须划上大问号的问题。然而曾几何时,伴随着中国大陆“国学热”的出现,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广泛关注,有人却又作出了“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的乐观论断。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究竟会有怎样的前景?本文拟从分析中国文化在现代所面临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张力入手,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关心中国文化未来命运的方家与同道。 一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其原始的亦是内在的统一性。由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系统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系统的民族性特质,而且这种特质总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处于自然的发展演进之中,因而在资本主义尚未兴起、现代世界体系尚未形成之前,对于尚处于“自为”阶段的各个民族文化系统而言,其民族性与时代性无疑是有着原始的、内在的统一性的。但是,当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首先在西方文化中出现并进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以后,对于后起的现代化民族的文化而言,这种统一性就不复存在了。被视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生为现代文明之子,研究任何世界性的历史问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4.
论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和互补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共同性在于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 ;文化的差异性在于人的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及其所面临环境的不同。本文在简述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影响的基础上 ,讨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性 ,以及超越时空、地域和民族等界限的中西文化的共同性。指出只有充分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和互补性 ,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才能使中西两种源文化良性地结合 ,从而寻找出中西文化的优化结合点和具有建设性的整体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萍 《天府新论》2005,4(3):99-102
文化民族性指各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文化民族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其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文化民族性是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的纽带;它能够自我继承并对该社会发生影响;文化民族性为人们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文化民族性为我们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下)●张继良洋为中用,古今贯通,在此基础上整合中西思想文化,一直是近代以来文化精英们试图建造的中国文化结构。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经常困扰着人们找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结合点。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除具有人类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不仅精辟概括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定性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统 一,更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动态有机结合,即面对全球化,突显民族性,面对 多元化,坚持科学性,面对市场化,立足大众性。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晶 《阴山学刊》2005,18(6):50-52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汇集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庞杂思潮。既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又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体现了哲学的时代性。后现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也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它的扬弃也是对它的反叛。反理性、肤浅性、非中心性和商品性就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中国已经遭遇了后现代主义,透析这股思潮的文化观,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抵御西方不良文化观念的影响,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也表现出特殊性亦即异变。首先,民族性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精髓;其次,在恪守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突破母体文化,将移民群体色彩涂沫到其创作文本中;再次,冲出东西方文化夹缝,寻求独特的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坚持时代性标准 ,又要坚持民族性标准 ;坚持时代性标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客观需要 ;坚持民族性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的集中体现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实现时代性标准和民族性标准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民族的如何成为世界的,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的问题。世界文学是那些能够超越民族的特殊性而上升为共同性,为他者文化的读者所阅读并理解的民族文学。要解决民族文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这一问题,可以至少采用两种途径:翻译与跨文化阐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的选择与变异。因此翻译也是跨文化阐释的特殊形式。在现代汉语语境下,跨文化阐释往往采用以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应该受到过多的指责,它恰好可以方便西方人的理解,并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服务。在跨文化阐释中,出现文化变异是非常正常的。但这种变异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变异。跨文化阐释就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如果我们能够在以往视为世界中心、带有普遍性的西方文学中发现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在以往视为差异性、特殊性的中国文学及非西方文学中发现普遍性和同一性,那么,我们就可能重新构建世界文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崔清田 《中州学刊》2004,(3):136-141
逻辑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是希腊逻辑、印度因明、中国逻辑三者彼此有别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推类是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是以类同为依据的推理,有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有重内容、轻形式的特征.推类以及推类成为中国逻辑主导的推理类型,是先秦文化制约的结果.所以,对推类的理解与说明,应是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作为反映一个民族整体面貌的共同精神,尤其是作为为民族多数成员信奉、能指导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粹思想,既具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是由时代精神积淀而成的文化传统;既具民族性,又有普世性,是通过一定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普遍价值。俞祖华、赵慧峰的新作《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葛荃 《中州学刊》2003,(2):130-132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克喜 《中州学刊》2003,(2):128-130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3,(2):132-134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郭桥 《中州学刊》2003,(2):136-138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崔清田 《中州学刊》2003,(2):125-128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陈独秀民族文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德刚 《东岳论丛》2003,24(5):121-124
毛泽东和陈独秀关于文化的本质、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都有共同的认识。但是,陈独秀认定民族文化落后而极力主张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毛泽东则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农民革命和近代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构成民族文化,并以此成为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毛泽东和陈独秀在民族文化上的区别,除了时代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